目前分類:藝術與大師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莫內與卡蜜兒短短13年的相聚,卻是莫內一生最想留住的光與影。

莫內-02-01.jpg   

「莫內Claude Monet」自從受到「布丹 Eugene Boudin」啟發,領悟到光和影的不斷變換之下竟然能讓物體呈現各種不同的色彩與感覺,從此,莫內便盡其一生的努力,企圖留住這稍縱即逝、難以捕捉的光與影。在莫內的眼裡,每一束光、每一道影都是如此的珍貴,但莫內一生最想留卻留不住的光與影是「卡蜜兒」,他一生最鍾愛的妻子。

莫內-02-02.jpg   

「卡蜜兒 Camille Monet」的本名是Camille Doncieux,186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成為莫內的模特兒,在當時莫內還是個寒酸的窮畫家,付不起模特兒的費用,卡蜜兒幾乎是義務性地擔起這個角色,她與莫內經常相處在一起,因此也認識了莫內的畫家朋友們,他們經常和一起出遊,一邊作畫一邊享受林間的輕鬆野餐,莫內也用畫筆將這些愉快的時光記錄下來:

莫內-02-03.jpg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無論是清晨、是黃昏,莫內的畫帶領人們走向自然

感覺光,感覺風,感覺無所不在的深情

莫內,這位人稱「印象派之父」的藝術大師,因一幅「日出-印象」而促成了法國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印象畫派Impressionism」的誕生:

莫內-01-01.jpg   

「莫內Claude Monet」,印象派之父、水上的拉斐爾,愛家的莫內、愛下廚的莫內、喜歡種花的莫內、多情又木訥的莫內,不論你如何形容莫內,喜歡莫內總會讓人感到一種平凡的幸福。

莫內-01-02.jpg   

少年時期的莫內便展現了他在繪畫上過人的天份,他擅長捕捉人物的特質,因此以「諷刺漫畫」而小有名聲,簡單幾筆便能充份掌握畫中人物鮮明的個性:

莫內-01-03.jpg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從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光與影在繪畫技巧的運用與情緒的表現上一直是西方美術探討的主題,不同的光影佈局會呈現出全然不同的繪畫風格。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大部份採用的都是平面光的手法,光源是全面的、正面的,光源與視線方向重疊,使得光線平均分佈在畫面的每一個區塊,整個繪圖的重心都著重於色彩與構圖的形式之美。

此一時期的繪畫作品,為了讓畫面看起來更為立體,一些先驅者便創造出許多不同的技法,其中較為有名的則包括「馬薩其奧 Masaccio」的「透視技法 Linear Perspective」、「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的「暈塗法 sfumato、「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的「換色法 cangiante」法、以及「拉斐爾 Raphael」的「綜合法 unione」,現在就先讓我們稍微了解一下這些技法的特色。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西洋美術自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古典學院派的繪畫風格一直主宰著整個畫壇,直到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巨匠「卡拉瓦喬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的出現,才扭轉了這個局勢,為西方畫壇注入一股新的動能。

上一篇文章中已介紹過卡拉瓦喬,他充滿誇張情緒卻又扣人心弦的畫作,雖然在當代引發了眾多官方和藝評的無情抨擊,但他強調自然直覺式的創作技法卻引發藝壇的重視,尤其他運用了特有的光影表現手法,結合了「明暗對比法 Chiaroscuro」以及「暗色調主義 Tenebrism」而創造出極富視覺感官震撼力的「卡拉瓦喬光 Caravaggio Light」,吸引了無數的跟隨者,在義大利、西班牙、乃至於全歐洲許多的藝術家爭相模仿,因而逐漸形成所謂的「卡拉瓦喬畫派 Caravaggism」。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是個邪惡的魔鬼,也是個藝術的天才,只有他知道如何在瞬間震攝你的心。

他是天使,因為他關懷市井小民最真實的生命力;他也是惡魔,因為他放浪形骸、狂妄叛逆。無論他到底是天使還是惡魔,不可否認的,他是藝術的天才,他的每一幅畫作都激起了人們心中最深沉的省思,他就是神秘而又備受爭議的「卡拉瓦喬」。

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正值文藝復興末期,在義大利的藝壇出現了一位謎樣的大師,他就是「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etto il Caravaggio」,他本名為「米開朗基羅.梅里西」,1571年誔生在米蘭附近的卡拉瓦喬鎮,人們慣以「卡拉瓦喬」來稱呼他。這是相當普遍的一個現象,早期的藝壇常以畫家的故鄉來稱呼,像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達文西,其本名其實叫做「李奧納多 Leonardo da Vinci,「文西 Vinci」則是他成長的故鄉。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現代藝術必須再一次結合過去傳統藝術的活力,以作為現代藝術重生的因素。     - 達利

許多畫家在學習過程中都會臨摹大師或名家的作品,然後才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品味風格的作品,若將臨摹作品和原創者之畫作兩相比較,找到其中的異與同,也不失為一種觀畫的樂趣。甚至有些畫家會借古諷今,將大師成名的畫作加以修改,藉以突顯自己某些創新的理念,這種作法往往在當時便引起各界不同的批評聲浪,即便是代代相承至今,這些「刻意扭曲」的畫作仍是許多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當然,超現實主義大師「薩爾瓦多.達利 Salvador Dali」也絕不會放過這種KUSO的機會,在他的作品中便有許多這一類融合古典和超現實的作品,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去。

首先,我們先來欣賞一些正經八百的臨摹作品,像是新印象派「秀拉 Georges Seurat」所臨摹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的畫作「羅傑營救安潔莉卡 Roger Freeing Angelica」,左圖為安格爾原作,右圖為秀拉臨摹作品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連續三篇介紹達利這號人物之後,今天繼續來介紹影響達利一生最重要的人物「卡拉」。

瘋狂、多變、自大、不按牌理出牌的「達利Salvador Dali」,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卡拉 Gala」的愛,自從1929年認識卡拉之後,卡拉便成為達利的一切,卡拉比達利年長將近12歲,但兩人卻十分的恩愛,直到1982年卡拉去世,兩人在「里加港 Port Lligat」這處小小漁村廝守了超過半個世紀,卡拉是達利的妻子、情人、模特兒、導師、母親、經紀人、護士,更重要的,卡拉是達利的繆斯女神,達利許多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他們之間的共處與分享,她同時也是達利的精神支柱,卡拉過世前,達利已身染重病,卡拉過世後,達利的生存意志也日趨薄弱,不久之後也隨卡拉而去,留下世人無限的追思。

1929年,達利與卡拉在一次拍賣會中相遇,兩人相見恨晚,一見鐘情。當時卡拉還是畫商「保羅艾里亞德 Paul Éluard」的妻子,達利狂熱地愛戀卡拉,卡拉也對這位窮困的天才報以同樣的熱情,兩人不顧一切地結為夫妻,為此,達利還被逐出家門。達利和卡拉於是相偕來到一處偏僻的海岸,向當地的漁民買下了一間簡陋的房子便從此定居了下來。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達利 Salvador Dali」不只一次說過:「夢境是真實事物的不規則串連」,他的許多作品就彷彿是在訴說著他的夢境,這種透過作品將夢境和潛意識的世界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手法,其意識形態便來自於「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論。今天,我們就用弗洛依德「夢的解析」理論來解析深藏在達利心中的夢境。

弗洛伊德歸納出夢的四個運作過程,分別為「凝聚 Condensation」、「轉移  Displacement」、「重現 Represent」、以及「再修飾 Secondary revision」。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我們的行為、思想和情緒都來自於無意識或潛意識,這些物像或心緒通常都是從童年的經歷所形成,透過心理的凝聚 (Condensation) 而形成具體的視覺圖像,這一圖像會經常出現在夢中,也指涉著一定的情緒或心思。

以達利的作品而言,經常固定會出現相同的元素或物件,每一個物件都象徵著某一種情緒,像是螞蟻、拐杖、抽屜、蛋、軟時鐘、蝴蝶、骷髏等等,不斷出現在他的作品構圖中,再經由「轉移  Displacement」、「重現 Represent」、以及「再修飾 Secondary revision」等過程,重新組合出達利的夢境與情緒。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緊接著上一篇【超現實主義】達利 -瘋狂天才的誕生,今天我們繼續來欣賞達利的作品。

欣賞達利的作品不光是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揣摩,同樣的一幅畫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詮釋,也可以自由的去感受去連結,因為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在每個人的經驗意識裡都存在著不同的連結。

達利的許多作品,總是把具體存在且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事物,經由細節的描寫和任意地扭曲、變形,甚至用誇張與象徵性等不同的手段結合使用,創造一種介於現實與夢幻之間的「超現實境界」。他的畫每個人都看懂所有細節,但在整體的創作意義上又會讓人感到荒謬、怪誕而神秘,一切都違反邏輯,一切都是無厘頭。其實這種潛意識甚至是夢境中的景物,其實都是達利主觀地「構想」出來的,根本不是什麼潛意識的感情表達,而是經由這種無邏輯的編排,企圖能開啟每位觀畫者的心靈空間。

不管你是臆測也好、猜心也罷,觀看達利的畫,你也可以放掉所有名家藝評的解析,找到你自己內心深處的共鳴,因為這就是「超現實主義」。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由於我是天才,所以我沒有死亡的權利   - 達利

說起「達利」這號傳奇人物真是說都說不完,他總是讓人意想不到,他的作品總是讓人啼笑皆非,最不可思議的是「達利Salvador Dali」自始至終都堅持他是「超現實主義的天才」:

雖然「天才」二字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同,但自封為天才並以此到處宣示,也足以見得達利視社會賢達如無物的狂妄個性,至於將自己歸類為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原本無可厚非,但達利卻被超現實主義的創始人「安德烈·布列東André Breton」逐出門牆,不承認達利是屬於超現實主義這一掛的。達利卻絲毫不為所動,仍堅持他身為超現實主義天才的神聖角色,用他高人一等的行銷手法,反而將超現實主義推向極致高峰,使得超現實主義成為當代的主流,且對後續的藝術發展產生巨大、廣泛而且深遠的影響,這一點倒是早先將達利從超現實主義中除名的布列東所始料未及的。

現代美術的三大巨擘:達利、畢卡索、馬諦斯,引領二十世紀的藝術創作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馬諦斯用顏色與形狀的結合,創作出「野獸派」動人的色塊,畢卡索以不同時空的視覺平面創作出「立體主義」的三度空間思維,達利則是將視覺引入夢境般的精神層面。三個人用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詮釋藝術,也用三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將二十世紀至今的現代美術帶入一個永無止境的自由空間裡。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為了藝術,即使裝聾作啞、撞得頭破血流,我也在所不惜。   
- 羅特列克

 稱他為藝壇上的小巨人一點也不為過,由於他在小時候曾數次摔斷了腿,再加上遺傳性的疾病,「亨利.羅特列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是一位身高僅僅150公分的小侏儒,但他持續不斷地努力,終於成為在西洋美術史上發光發熱的巨人。

身體上的殘疾是羅特列克永遠的痛,因為羅特列克的父親是位伯爵,又是騎兵隊的軍官,羅特列克的肢體殘障對一向愛好騎馬打獵且期盼克紹箕裘的羅特列克伯爵而言不啻為一大打擊,因此父子之間的關係十分冷漠。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線不存在,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

兩位現代藝術的大師野獸派的「馬諦斯 Henri Matisse以及立體派的「畢卡索 Pablo Picasso都異口同聲地尊稱他是所有藝術家的父親:「He is the father of us all」,這兩位大師口中的父親便是「保羅.塞尚 Paul Cézanne,現代藝術之父。

塞尚誕生於1881年南法的普羅旺斯埃克斯 (Aix-en-Provence),他的一生、他的世界、他的生命與繪畫密不可分,塞尚對藝術有著一股異於常人的狂熱,他那神經質且極端敏感的個性使得他行為孤僻,不善與人為伍,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壓抑著豐沛的情感,像隱士般深居淺出,潛心研究繪畫,透過縝密的觀察與內心的沉思,終於創造出完全屬於自己的風格,並成就了偉大的藝術。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印象派 Neo-impressionism」是從原始印象派強調光與影的風格出發,企圖以更科學的方法,把各種色彩解析成更細微、更單純的純色光點,再以這些光點的構圖來呈現畫作的主題。引領這個風潮的大師便是「喬治.秀拉 Georges Seurat」。

秀拉-01.jpg   

秀拉1859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的名門望族,是一個內向、拘謹、沉默寡言而又一絲不苟的年輕人,毒蛇的印象派大師「竇加 Edgar Degas」還曾經幫他取了一個綽號「The Notary」來譏諷秀拉的這種個性。 

秀拉18歲時開始習畫,剛開始也是模擬一些名作,像是模仿新古典主義「安格爾 Ingres」的作品「羅傑營救安潔莉卡Roger Delivering Angelica」:

秀拉-02.jpg   

秀拉-03.jpg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一直是西方畫壇上頗受爭議的一位畫家,1832
出生在法國巴黎一個富裕的法律世家,父親和祖父都是法官,想當然爾,馬奈從小就被期望能子承父志,成為一位優秀的法官,但水瓶座的馬奈有他自己的想法,從小就展現他繪畫的天份,雖然馬奈的父親一度曾用斷絕後援來威脅馬奈,但馬奈仍然堅持不懈,最後,父親也只能勉強同意馬奈自行去開展藝術的領域。

馬奈開始學畫時是從學院派開始,他經常到羅浮宮去臨摹古典大師的作品,但與眾不同的是,他只臨摹大師構圖的部份,他自動把屬於聖經故事或神話故事的主題性移除,而另外加上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這種作風立刻便引來許多的批評與韃伐,馬奈於是遠走他鄉,遊歷了許多國家,他曾到德拉克洛瓦的畫室中參訪,也接觸到各種不同風格的藝術大師作品,尤其是寫實主義中同樣也是備受爭議的一位大師「庫爾貝 Gustave Courbet」,以及文藝復興後期的西班牙大師「委拉斯奎茲 Diego Velázquez」和浪漫派大師「哥雅 Francisco Goya」等,這幾位藝術大師對他日後風格的發展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856年,他回到巴黎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個人的寫實風格在此時逐漸成型,其特點是鬆散的筆觸,簡化的細節,並採用寫實主義畫派的作風,畫作的主題多半集中在當時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主題,如乞丐、流浪漢、吉普賽人、鬥牛士、咖啡館裡的小市民等等,人物細節都相當有真實感。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勒,這位將全部精神灌注於永恆的大師,從來就沒有一位畫家像他一樣,將萬物所生長的大地賦予如此雄壯又偉大的感覺與表現
    - 羅曼羅蘭

在法國巴黎近郊有一座「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在森林邊緣有一個純樸的農村巴比松村,1830年間,有一群熱愛風景畫的藝術家,他們選擇到戶外寫生,並以寫實的繪畫技法來抒發心中對大自然的感受,這些藝術家被稱為「巴比松畫派 Barbizon School

18301940年間,當時藝壇主流仍是以安格爾為首的新古典主義,雖然有浪漫畫派的德拉克洛瓦試圖與之相抗衡,但是風景畫始終停留在背景陪襯的次要地位,一直到了1814年,屬於學院派的羅馬大奬才成立了歷史風景畫的項目,但仍要加上歷史性的元素才能得到學院的認可,這些風景畫是屬於想像的風景,主要還是為了配合歷史故事的氣氛營造為主,這一點與巴比松畫派所強調自然寫實有相當大的不同,因此巴比松畫派強調實景的描繪在當時可說是一種全新的突破。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的美是單純、統一和協調的「理想美」,理想美不僅追求酷似,更要求再現得更美,理想美的特徵是要描繪出「平靜的偉大與崇高的單純」。

上面這一段言論是十八世紀初期德國藝術史學家「溫克爾曼 Johann Joachim Wincklemann所提出,他認為美雖然是用視覺來感覺,但卻是用理智才能認知和理解,他尤其推崇古希臘的雕刻,他強調要成為藝術大師就該以古希臘藝術為典範,任何時代任何畫派的藝術家都應模仿古希臘的作品並從中獲取靈感。

這個言論到了十八世紀中期以後便促成了「新古典主義 Neoclassical Style」的興起,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在雕刻方面為「卡諾瓦 Antonio Canova」、「托爾瓦森 Thorvaldsen」,而繪畫方面除了上一篇所介紹的「雅克.路易.大衛 Jacques Louis David」以外,就以「安格爾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為最重要的領導人物: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藝術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藝術是為政治概念的勝利而存在

-雅克-路易·大衛   

十八世紀的法國在路易十五的統治之下,當時的社會洋溢著一片奢華享樂以及愛慾交織的風氣中,纖細和輕快的洛可可藝術風格成為當時的主流,其風格特色在於清淡鮮明的顏色和精緻的曲線構圖,但隨著路易十五被送上斷頭台,洛可可藝術也逐漸沒落。在當時,為了端正社會存在已久的奢華風氣,藝術界便掀起一種新的復古運動,重振古典時期的希臘、羅馬文化,「新古典主義 Neoclassical Style」在此時逐漸成形,而今天要介紹的「雅克.路易.大衛 Jacques Louis David」便是新古典主義的中心人物。

大衛自幼便酷愛繪畫,他的啟蒙恩師是前一篇文章中所介紹的「布雪 François Boucher」,這位洛可可風格的宗師同時也是大衛的遠房親戚,因此早期大衛的作品承襲了一部份洛可可特有的浪漫風格。像是這一幅 1771 年當時年僅23歲的大衛所繪的「馬爾斯大戰蜜涅芙The Combat of Mars and Minerva」: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西洋美術當中最擅長畫女性的應該算是「拉斐爾」、「布雪」、「雷諾瓦」三位大師,其中拉斐爾以畫「聖母」聞名,所畫的女性充滿了端莊秀麗的古典美,而布雪則以裝飾畫出了名,所畫的女性婀娜多姿、風情萬種,雷諾瓦筆下的女性則充滿了青春時尚的氣息。

不只是藝壇上的繪畫或雕塑作品經常圍繞在女性主題,連文壇上無論是古今中外、騷人墨客,莫不以美人融入其詩詞書畫當中,女性之美也一直都是各種創作的靈感源泉,隨著時空的移轉,或許審美觀點見仁見智,但對「完美女人」的追求與刻劃則是亙古不變、中外皆然,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一位「布雪」便是以女性為繪畫主題的洛可可藝術家。

西方美術在十八世紀末「洛可可風格」至十九世紀初「新古典主義」的作品,這兩個時期的作品有著共通的特色就是唯美、細緻、華麗。雖然其間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派別企圖搶佔一席之地,如:寫實主義、自然主義、巴比松畫派等,但仍難與新古典主義的主流風格相庭抗禮。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法國國王 (如:路易十五、拿破崙) 熱愛藝術,並聘請這些新古典及洛可可的藝術家擔任宮廷畫師,甚至是御用畫師 (包括:大衛、安格爾、以及今天所介紹的布雪),因此,上行下效,王公貴冑們對這主流派系的畫作更是趨之若鶩,使得整個上流社會彌漫著一股附庸風雅而又極盡奢華的浮誇氣息。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出生時家境富裕、曾經志得意滿、娶妻生子、擁有幸福家庭的知名畫家,不但受到當時社會的敬重與歡迎,甚至開班授徒、名揚四海,晚年卻在妻子、兒子相繼辭世之後,畫作又慘遭無情的抨擊,窮困潦倒之際卻又身染重病,這就是「林布蘭特」一生的寫照,他用他的畫筆記錄下他的人生,也用畫筆訴說著他內心的悲情。

一生大起大落的林布蘭特 (Rembrandt, van rijn),是巴洛克時期荷蘭畫派的宗師,幾乎所有成名的荷蘭畫家都出自於他的門下,無論是肖像畫、風俗畫、甚至於是關於聖經故事的畫作,林布蘭特都用他獨特的眼光和筆法去挖掘人們內心世界,這點為他創造了不朽的名聲和隨之而來的財富,但他這種堅守現實主義的藝術觀與當時重視形象和虛華的資產階級社會產生了極大的矛盾與衝突,最後不僅讓他官司纏身、窮困潦倒,甚至住進貧民窟,但儘管如此,林布蘭特還是不放棄自己的原則,絲毫不會去迎合資產階級社會的口味而改變自己的看法,在他的畫作裡忠實的記錄了這一切的過程,也記錄了他深埋在心中的苦悶與期待,但這種對生命價值與處世原則的堅持,最後終於讓他末路途窮、求助無門而病死街頭。

林布蘭特於1606年誔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早年曾追隨「賈克.史瓦能伯格 Jacob van Swanenburch這位精通歷史宗教畫的名師學畫,此時的他是虔誠的教徒,對聖經故事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十分深刻的體會,再加上他對光與影的精準掌握,因此,林布蘭特此時所創作的宗教畫,每一幅都充滿了動人而深摯的情感,每一幅都像是他親自導演的舞台劇,活生生的在觀賞者的眼前上演著: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介紹貝尼尼 (Bernini Gian Lorenzo) 氣勢磅礡的大衛像及噴泉系列,本篇則從細緻動人的雕塑作品來感受貝尼尼另一種風格。首先來欣賞的是「冥神普魯頓與普洛塞賓娜 Plutone e Proserpina」,一件我個人認為貝尼尼最足以代表巴洛克唯美浪漫風格的登峰造極之作。

「普魯頓 Plutone(冥神之希臘名為海諦斯 Hadès) 是希臘神話中掌管地下世界的冥神與冥后,他與天神宙斯 (Zeus) 及海神波塞頓 (Poseidon) 同為三兄弟,Plutone 刧走普洛塞賓娜 Proserpina 成為他的妻子,而ProserpinaZeusDemeter (大地豐收女神,據說是 Zeus 的妹妹) 的女兒。PlutoneProserpina 掌管地下世界,也有財富之神 (God of wealth) 的稱謂,我猜想主要是因為所有的財富都來自地下的天然礦產資源,連農作物都是大地之賜,所以PlutoneProserpina才掌管了財富。

貝尼尼的這件作品便是描述冥神 Plutone 從地底冒出來刧走 Proserpina 的瞬間,身旁還有看守冥界出入口的三頭獵犬 Cerberus (在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中也出現過)Cerberus一邊大聲咆哮,一邊回頭警戒,似乎有護衛主人的意味。

而展現貝尼尼深厚的雕刻功力最傳神的莫過於 Plutone Proserpina 之間的肢體及臉部的表情,就讓我們來細細品味一番。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