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時期是文藝復興末期人文主義抬頭、科學發明帶動平民社會趨於富有,思想日益自由,而藝術領域則如同從文藝復興的桎梏中解脫出來,無論在建築、雕刻、繪畫,乃至於音樂、歌劇等各方面都繽紛燦爛、大放異彩。

巴洛克藝術的風格是承襲自文藝復興末期的矯飾主義,著重在強烈感情的表現,而不像文藝復興以前那樣的嚴肅、規律,巴洛克強調明暗對比、流動感、戲劇性、誇張等特點,常採用曲線、對角線、斜線的構圖方式,代表畫家如:卡拉瓦喬 (Caravaggio)、拉突爾 (La Tour)、魯本斯 (Rubens)、林布蘭特 (Rembrandt)、維梅爾 (Vermeer) 等。

至於建築方面,裝飾華麗,古典的樣式和曲式、曲線並用,橢圓形大廳、圓形屋頂頗為常見;注重建築物四周景觀,有廣場、庭園、噴泉、雕像等的搭配,法國凡爾賽宮、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就是這時期的代表。

巴洛克風格在雕刻方面常和繪畫混和應用,並與建築相結合,成為建築物內外的裝飾,貝尼尼 (Bernini) 為聖彼得大教堂所做的雕像即為代表。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位傳奇人物:

貝尼尼 (Bernini Gian Lorenzo) 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雕刻家,早期他被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所深深吸引,尤其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刻更是他學習模仿的對象,但由於受到當時盛行巴洛克風格的影響,貝尼尼的作品顯得更為細緻而飄逸,相較於米開朗基羅的內歛與深沉,貝尼尼所創作的人物表情的呈現也更生動而誇張。

米開朗基羅與貝尼尼兩位大師風格上的差異,可從兩人各自所雕刻的大衛像可分出端倪,與其他大衛像的創作所不同的是:大多數雕刻或繪製聖經中的大衛,多半取材自大衛擊敗巨人哥利亞後,一手持劍、一手提著哥利亞的頭顱,大衛成了勝利的勇者: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雕刻的卻是面對強大的巨人哥利亞,一手緊握石頭,一手抓牢背在肩上的甩石器,全神貫注、蓄勢待發的狀態:

貝尼尼非常欣賞米開朗基羅所要呈現的那種決戰前夕大衛身體與情緒所爆發的張力,因此,他也決定雕出決戰前的大衛,他更將整個張力向前推了一步,他所雕刻的大衛是在向巨人哥利亞擲出石頭的那一瞬間:

貝尼尼所創作的大衛,怒目凝視、雙唇緊咬,身體向後反弓,呈現出攻擊前的那一刻,表現更為緊繃的對決氣氛,同時,在這個作品中也充份展現出他雕出瞬間面部表情的能力:

接著我們來到羅馬,羅馬是個聞名遐邇的古都,來到羅馬就彷彿來到全球最大的露天博物館,除了巴洛克式宏偉的建築之外,羅馬還擁有大大小小三千多座噴泉,噴泉無處不在,光是羅馬城內就有一百多處經過設計的噴泉造景,在廣場街角、公園路旁,甚至是許多人家的庭院裏,都有各種景觀的噴泉,其中不乏大師巨匠的曠世巨作,接下來我們就一同來欣賞貝尼尼的「四河噴泉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這座四河噴泉是貝尼尼為教宗伊諾十世 (Pope Innocent X) 所設計建造的,位於納沃納廣場 (Piazza Navona)聖阿妮絲教堂 (Sant'Agnese in Agone) 的正前方,當時最主要的目的是豎立起埃及獻給卡拉卡利亞王朝 (Emperor Caracalla) 的方尖碑 (Obelisk),來突顯羅馬的偉大。

貝尼尼在整座噴泉的設計上,除了用他一貫的巴洛克唯美風格,他還使用了大量的寓言及象徵性的隠喻來頌讚羅馬教宗的不凡。首先是在方尖碑的下方,貝尼尼雕刻了伊諾十世的教宗牧徽 (Papal coat of arms),象徵教宗作為基督在世間精神權威的紋章:

在牧徽下方則是代表歐、美、亞、非四大洲的四大河神,象徵教宗的權威廣披四大洲,四位河神均為半卧姿之方式呈現,但姿態各異,每位河神誇張的肢體動作也充份展現巴洛克的特色風格,而這些形體動作其實各具有不同的寓意。


首先是代表亞洲的恆河河神 (Ganges),他頭戴印度傳統的頭巾,手持長長的巨槳,象徵亞洲深不可測的神秘。

接下來是代表非洲的尼羅河河神 (Nile)他頭戴印度傳統的頭巾,象徵非洲文化亙古深奧,令人難以探索其源頭。

而代表美洲的拉普拉塔河河神 (Río de la Plata) 則是坐在盛滿錢幣的平台上,象徵美洲富裕的經濟實力,而河神誇張的肢體動作像是被驚嚇了一般,則寓意富人容易因為憂心財富被刧而日夜擔驚受怕的心理。

最後則為代表歐洲的多惱河河神 (Danube),他用手扶持著牧徽,顯現出虔誠與恭敬之心。

在四大河神的下方則為獅子與駿馬,代表著權勢與富貴,也是巴洛克時期最喜歡雕刻的動物:


除了四河噴泉之外,貝尼尼還設計了其他幾座噴泉:

另外則是貝尼尼作品中比較少見的鬼臉「被咀咒的靈魂 Damned Soul」:

16801128日,貝尼尼的最後一件作品「救助者的半身像 The Salvator mundi」:

這件作品與先前 Damned Soul 完全不同,無論是臉部的表情或手勢都充分表現出耶穌沈默鎮靜的形象,不再用誇張的表情或肢體動作來呈現心中的情緒,或許臨近生命的終點,貝尼尼面對死亡心中已經放下一切、處之泰然。

其實,欣賞每一件大師級的作品,你都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及分解,可以用創作的時空背景或文化意義,創作者的心靈分享,技術及意境,或者單純的從美學的角度切入,但無論你從什麼角度去欣賞,如果細細品味,你總會找到令你興奮震撼的元素,就是這一點一滴的累積,會讓你的人生充滿更多的驚喜與樂趣,這也是我喜歡用各種不同事物以及不同的觀賞角度和大家分享生活諸多美好經驗的原因,希望大家也能找到屬於自己心靈深處的真、善、美。

By Pongo (June 07, 2012)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