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這位將全部精神灌注於永恆的大師,從來就沒有一位畫家像他一樣,將萬物所生長的大地賦予如此雄壯又偉大的感覺與表現
    - 羅曼羅蘭

在法國巴黎近郊有一座「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在森林邊緣有一個純樸的農村巴比松村,1830年間,有一群熱愛風景畫的藝術家,他們選擇到戶外寫生,並以寫實的繪畫技法來抒發心中對大自然的感受,這些藝術家被稱為「巴比松畫派 Barbizon School

18301940年間,當時藝壇主流仍是以安格爾為首的新古典主義,雖然有浪漫畫派的德拉克洛瓦試圖與之相抗衡,但是風景畫始終停留在背景陪襯的次要地位,一直到了1814年,屬於學院派的羅馬大奬才成立了歷史風景畫的項目,但仍要加上歷史性的元素才能得到學院的認可,這些風景畫是屬於想像的風景,主要還是為了配合歷史故事的氣氛營造為主,這一點與巴比松畫派所強調自然寫實有相當大的不同,因此巴比松畫派強調實景的描繪在當時可說是一種全新的突破。

一向對農村生活十分嚮往的米勒在1849年來到巴比松村,那時他36歲。村子裡有一間小小的旅館,店家甘尼 Ganne)提供那些窮困潦倒的畫家們食宿,米勒剛到巴比松村時便住在這間旅館裡,因此也認識了不少喜歡農村風光的畫家們。

「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是法國一位偉大的田園畫家,他的作品刻劃出平民老百姓的田園生活,一望無際的田野,一群平凡而正在為生活忙碌的農夫、牧羊女、和工人,面對著無私的大自然,謙卑而敬畏的身影,讓人深深感受到農村生活的辛苦和艱困,米勒用樸實的筆觸、親切而感人的主題,畫出一幅又一幅充滿了真摯、單純人性關懷的畫作。

米勒一生留下作品不多,約僅八十幅油畫,但他的畫都具有悲天憫人的心境,也都充滿了愛與信念,讓人自覺渺小,也對孕育生命的大地賦予無限的敬畏。米勒的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播種者」、「拾穗」與「晚禱」三幅。

「播種者 The Sower」:

在天色蒼茫的農地裡,一位農夫昂首闊步,一邊大手揮動著,將帶著希望的種子撒向大地,希望今年會是個豐收的一年。

「拾穗 The Gleaners」:

米勒筆下的這三位拾穗的農婦,是祖母、母親,及女兒三代,一家三口在大地收成後一起撿拾地上的稻穗,最靠右的身體微微下彎的長者祖母,雖然年邁,但依舊挺起身子參與這件辛苦的工作,母親居中,彎腰最深,和左邊裹著藍色頭巾的少女,兩人為了家計低頭努力撿拾著剩餘殘存的落穗,簡潔紮實的構圖卻充滿著動人的張力。

「晚禱 The Angelus」:

一片金黃夕陽餘暉下,在農地上辛苦收成的農民夫婦,夫妻兩人站直身子,眼見辛勤耕耘換來微薄收穫的心酸,虔誠地低頭祈禱,兩人如剪影般在遼闊的草原上更顯得渺小而卑微,俄國大文豪托爾斯也極力稱讚這幅畫,米勒也因此畫而聞名。

除了上面三幅舉世聞名的鉅作之外,米勒其他的作品一般人或許比較少接觸到,今天我們再和大家來分享米勒較不為人知的畫作,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更深入地了解這位大師的胸懷與心境。

首先來介紹我個人最喜歡的「牧羊女與羊群」這一件作品:

全畫洋溢著寧靜、安祥與和諧之美。年輕牧羊女獨自一人站在羊群的前方,頭上戴著紅帽,身上則披著羊毛短斗篷,低著頭正在打毛線。她背對著羊群,似乎若有所思地站在蕭瑟、陰暗、單調、平坦的曠野中,一望無際的草原一直延伸到遠處天地交會的地平線盡頭,太陽躱在幾片雲的背後,陽光卻從雲邊穿透灑向大地。

「牧羊女與羊群」是米勒的「牧羊女」系列其中之一,其他的「牧羊女」作品也各具特色,我們可以透過米勒的筆來了解當時農村單純、清苦的生活。從每位少女的神情、姿態,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米勒所要傳達的感動:

米勒的另一個較少被討論到的系列作品:「養鵝女」系列,則呈現另一種風貌。主角換成了那一群可愛的鵝,「養鵝女」系列的作品,無論在構圖或是用色上面都較牧羊女系列作品來得輕鬆與開朗:

在米勒筆下的農夫、農婦們,一年到頭都在忙著田裡的大小事,從耕作、收成,到伐木、翻土、剪羊毛,還有洗衣、擔柴、紡紗、照顧小孩,每日忙進忙出,每個人都為生活努力地忙碌著,米勒都用畫筆一一把它記錄下來:

從這些生活的記錄中,米勒同時也向世人訴說著,農莊田園的生活雖然在物質上較為缺乏,但無論上天是賜予一個豐收的一年還是欠收的一年,在這些辛勤的老百姓身上,仍可以嗅到樂天安命的自在,這是對大地的禮讚,也是對人性的歌頌。

藝術就是在探討美,美不是只有一種,有視覺上的美,有心靈感動的美,更有讓人不知不覺陷入沉思的美。英國哲學家艾德蒙貝克 (Edmund Burke) 曾說過:美有兩種,一種叫做美麗 (Beauty),一種叫做壯麗 (Sublime)。美麗令人愉悅,壯麗則會令人感到敬畏,對於大自然的美也可以用美麗和壯麗等不同的方式去呈現、去詮釋。米勒用極低的視角取景,利用單消點的透視圖法來突顯這片草原的遼闊,安排的場景雖是如此的簡單,卻令人讚嘆大自然和諧而完美的畫面。

米勒的畫作雖然不多,在他創作的三十多年間總共僅有八十幅油畫,但他對每一幅創作都付出了許多熱情,每一畫作都不斷重複思考、嚐試,因此他留下了許多油畫的素描草稿:

同時,巴比松畫派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他們經常在森林中寫生,但大部份僅在戶外作素描草稿,回到畫室後再一步一步上色,這一點則與後來的印象派有所不同,印象派是直接在戶外就上色,甚至很少打草稿底圖,兩者之間還是有些許差異。

米勒的畫作所呈現偉大的胸襟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後世的藝術家也有許多追隨者,後印象派的「梵谷 Vincent Van Gogh」便是其中之一,他臨摹了許多米勒的畫作,還稱呼他為「米勒老爹」,足見米勒對後世藝術創作者的影響力。下圖中列了一些梵谷模仿米勒的畫作,上排四幅是米勒的作品,下排四幅則是梵谷的習作,兩相比較,別有一番樂趣:

新加坡時尚雜誌Prestige雜誌20116月號介紹當代藝術家「達利 Salvador Dali」,其中一幅便是以米勒的「晚禱」的構圖為骨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比較完全不同創作意念的兩幅畫作,饒富趣味。

達利,一位超現實主義的大師,米勒的「晚禱」似乎也是他很喜歡運用的元素,相關的創作還不少,每一件作品總會讓人內心發出讚嘆:

20世紀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法國的「羅曼羅蘭 Romain Rolland」便對米勒讚譽有加,他認為米勒具有忍耐、愛、勇氣與信念,米勒在他的創作當中喚起了人們內心中對大自然的崇敬,也描繪出人性中堅忍不拔、樂天安命的美,藉由米勒的精心刻畫,讓每一幅畫作都可以在平凡中釋放出強大的生命張力。

米勒的畫,不需要太多的詮釋,只要靜靜地欣賞,讓你的思緒隨著米勒的畫作回歸到田園,讓你的心情也和畫中的農夫、村姑一般,享受那種平凡卻又踏實的生活,過慣了都會緊張忙碌的快節奏,或許你會更期待「慢活」的日子。

By Pongo (July 25, 2012)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