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是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與「林布蘭特」齊名,同樣擅長用光與影來引導人們的視線,所不同的是:林布蘭特擅長用舞台聚光燈一般的束光來創造戲劇性的效果,而維梅爾的光卻更加柔和自然,讓觀畫者能體會到畫中人物像詩一般的優雅、寧靜與和諧。

維梅爾-01-01.jpg   

維梅爾生活在飽受戰火摧殘的荷蘭,靠著賣畫勉強維持生計,他在當代的畫壇中未曾享有盛名,卻在死後一百多年才被推崇,因此他的生平軼事流傳下來的並不多,連他師承何人都不清楚,後人僅能從他的繪畫風格來推測,但其對光與影的安排與佈局頗有「卡拉瓦喬畫派」的味道,與同為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的「林布蘭特」亦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研究其光影配置者大有人在,甚至將他的技法稱為相機之暗箱技法 (Camera Obscura),精緻逼真的程度彷彿就像攝影般地精準,但照相機卻是在維梅爾之後100年才被發明。

維梅爾-01-02.jpg     

維梅爾的繪畫生涯一開始也是從聖經或神話故事中取材,像這一幅「Christ in the House of Martha and Mary」便是他最早的一幅畫作:

維梅爾-01-03.jpg   

這件作品令人訝異之處在於維梅爾對顏色的掌握,他使用了大量的對比色,像是在這幅作品中所呈現的,中央桌布的白、少女衣袖的紅、耶穌長袍的藍、以及上方竹籃的黃,幾個主色的搭配構成了一幅十分醒目的主題:

維梅爾-01-04.jpg   

這件作品還有另一個特色:「平實無華」,畫作的主題雖是聖經故事,但維梅爾卻用最生活化、最平淡的角色去詮釋,就像是兩位女兒在照顧父親般的親切,父親彷彿在訴說著一些往事,而兩位女兒則仔細的聆聽著。 

另一幅維梅爾的作品則是描述希臘神畫中的月神戴安娜和她身邊的寧芙仙子:

維梅爾-01-05.jpg   

除了上述兩件作品之外,維梅爾也曾經畫過風景畫,一輩子沒離開過故鄉的維梅爾,他的風景畫所畫的當然就是故鄉「達夫特Delft」,其中一幅「View of Delft」描繪的是達夫特河岸街景:

維梅爾-01-06.jpg   

這幅作品的顏色也充份展現維梅爾對顏色運用的得心應手,雖然天空有一大片的留白佔據了主要畫面,但主角的街景建築則是紅、黃、藍、白、黑穿插其間,構成一幅極為平靜溫馨而又繽紛亮麗的小鎮風光。

維梅爾-01-07.jpg   

另一幅風景畫「The Little Street」則是描繪達夫特小鎮上一些小市民日常作息:

維梅爾-01-08.jpg   

這幅作品中如出一轍地用了一大片的磚牆佔據了主要畫面,但精彩的就在畫面下方的四位小人物,這幾位村民雖然只佔了整個畫面極小的空間,但卻讓整片冷硬的磚牆活了起來,整個畫面生動鮮活了起來,頗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為了導引觀眾的視線,維梅爾還刻意將這一段磚牆的牆面塗成白色,讓觀者的視線不由自主地集中在這片特別亮眼的一個區塊:

維梅爾-01-09.jpg   

維梅爾的風景畫就這麼兩幅,但卻傳達了許多個人的特色,尤其是他對小人物生活點滴的描繪更是令人感動。而且維梅爾對畫面的安排非常講究,不論是畫面構圖、人物比例、光影變化都要求得十分精細,他畫每一幅作品通常都要花一段很長時間,但每一幅都堪稱精品,都值得花上許多的時間慢慢的欣賞,不要忽略每一個細節,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我們就來逐一深入的去欣賞。 

首先介紹的便是維梅爾自己最喜歡的一件作品「Art of Painting」:

維梅爾-01-10.jpg   

這幅作品有許多的細節充份展現出維梅爾的特色,像是牆上掛著的大地圖便經常出現在維梅爾的作品中,在後續介紹維梅爾的其他作品時還可以看得到:

維梅爾-01-11.jpg   

至於那盞大型的燭枱吊燈則是精緻得令人咋舌,十分巧妙地呈現出金屬的光澤,也讓畫面的重心有了新的平衡:

維梅爾-01-12.jpg   

再來就是左側那一片大大的布幔,在維梅爾的作品中,在觀眾與主角之間常常有一些布幔、門框、或是桌椅隔開兩者之間的距離,像是刻意拉開景深,讓觀畫者有多一層的想像。而布幔後站在窗前的少女,手持一支伸縮喇叭和一本厚重的書,頭帶桂冠,一身藍色衣裳,像是希臘神話中的繆思女神般的裝扮,但她的眼神卻凝視著桌上的面具和像是一本攤開的樂譜,似乎在尋找或期待些什麼:

維梅爾-01-13.jpg   

而最不可思議的是作品中的畫家,完全背對著觀眾,像是樂團的指揮般導演著整個視覺的佈局,這種背對著觀眾的自畫像倒是很少見。另外,畫家小腿肚的紅色雖然顯得有些突兀,但對整個畫面顏色的佈設而言則又多的幾分生動,維梅爾再次顯露他對顏色運用的精心巧思。

維梅爾-01-14.jpg   

另一幅同樣也是色彩繽紛的畫作「The Milkmaid」也是非常平實動人的一幕,一位婦人小心翼翼地倒著牛奶,婦人身上衣服的顏色則是維梅爾最喜歡的藍、紅、黃。畫中描繪的是在荷蘭小村莊幾乎家家戶戶每日生活中都會發生的瑣事片段,雖是稀鬆平常,在維梅爾的精心策畫下卻成為十分動人的畫面:

維梅爾-01-15.jpg   

婦人臉上專注而又自然的神情,微微後仰,視線則停留在緩緩流出的牛奶上,從窗外透進來的陽光,照亮了婦人半邊的臉:

維梅爾-01-16.jpg   

桌上除了正在傾倒中的牛奶,還有一個壼、一個竹籃和幾個麵包、垂掛的藍色布匹、光與影的呈現雖不如卡拉瓦喬般的強烈分明,也不似林布蘭特如舞台投射燈一般的那麼具有戲劇性,但梅維爾的光影更加的透明,也讓人倍覺溫馨而親切。

維梅爾-01-17.jpg   

在左上方牆角懸掛的那個竹籃和銅製的手提容器,雖然躱在牆角,但同樣精心描繪出光影的層次感,再加上金屬特有的反光,搭配著婦人身後一大片的白牆,讓人見識到維梅爾對光影掌握的功力,也不得不讚嘆他這種用一大片留白來突顯主題佈局的巧思。

維梅爾-01-18.jpg   

再看看這一幅「Young Woman with a Water Jug」,同樣是一扇窗、一張掛在牆上的地圖、同樣是一張桌子拉開了觀眾與主角的距離,同樣是藍、黃、紅、白,婦女一手執水壺,一手則正在開窗,半開的窗所透進來的光線雖然比前一幅「The Milkmaid」弱了些,但層次感仍是那麼地生動而自然:

維梅爾-01-19.jpg   

尤其是桌上金屬圓盤邊緣反射了桌布的花紋,維梅爾對細節的處理是如此地精心細膩,也難怪他畫每一幅作品都必須花上好長的一段時間。

維梅爾-01-20.jpg   

再來欣賞一幅畫「The Lace-maker」:

維梅爾-01-21.jpg   

這幅畫比較不同的是光線來自右方,這在維梅爾的作品中算是比較少見的,畫作中的少女正專注地在編織蕾絲,拉近距離來看,少女十分靈巧的雙手在插滿針的布包上來回穿針引線,黃色的衣服、藍色的軟墊,再加上露出一些紅色的線頭,再次顯現維梅爾對顏色運用的獨到之處。

維梅爾-01-22.jpg   

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平凡的動作,一個又一個認真專注的女子,沒有誇張的表情,也沒有太多的故事,維梅爾用最溫和的力量來補捉這平實卻又令人心動的瞬間。雖然同樣的事物一再重覆出現,像是牆上的那扇窗、掛圖、桌子、桌巾、布幔、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現在他的畫中,甚至連模特兒身上的服飾也是極少變化,不斷重複出現的紅、黃、藍、白,亮麗卻不刺眼,構圖永遠是那麼的均衡而富層次,單純而不單調,這就是維梅爾觸動人心之處,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再更深入來探索到底是什麼吸引了眾人的眼光,也讓維梅爾的畫作再一次帶領我們去觀看每個人心中最深層的嚮往。 

By Pongo (March 09, 2014)

延伸閱讀:

【光與影】光影魔術師—卡拉瓦喬、林布蘭特、莫內

【巴洛克】震撼視覺與感官情緒的卡拉瓦喬畫派

【巴洛克】卡拉瓦喬—被魔鬼附身的天使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