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篇文章已經聊了許多維梅爾的作品,相信每個人對這些作品或多或少總會有些自己的感動,就曾經有朋友說她看了維梅爾的「讀信的藍衣女子」會感動到潸然淚下、感傷莫銘,我雖然沒有感動到這般田地,但每每在不同的畫作前也常會佇立良久,讓情緒進入畫裡,去感受創作者所編織的氛圍,而你呢?你最喜歡的維梅爾畫作又是哪一幅呢?

維梅爾-04-01.jpg   

我是金融業,不是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者,也沒有接受過正統的藝術教育,對藝術純粹是興趣,因此在部落格所寫的文章多半只是純欣賞、愛分享,很少會寫與繪畫理論相關的內容,這次適逢中正紀念堂的「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展覽,由於展場中有許多偏向繪畫教學方面的展示空間,有不少朋友建議我也來聊一聊構圖理論,一時爽快就應允了下來,這篇文章就是為了感謝這些朋友的支持,若有誤謬之處還望專家先進們海涵!

維梅爾-04-02.jpg   

學過建築設計圖的人多半曉得所謂的透視圖,為了讓平面的作品更有立體感,利用視覺消點的原理來繪製的立體圖便是一般所謂的透視圖,依其消點的數目可分為單消點、雙消點與三消點的透視圖,消點的位置會直接影響到畫面的氣勢與深度,因此有些畫作看起來宏偉雄渾(像是高樓建築的外觀透視圖),有些作品則看起來溫馨動人(像是一般室內設計的透視圖),另外作品懸掛的高度也會影響觀畫者的感受,水平消點的位置越接近觀畫者的視線高度則畫作觀賞起來就越舒服。

維梅爾-04-03.jpg  

維梅爾-04-04.jpg   

現在我們就用維梅爾的幾件作品來說明。先以「手持天平的女子」為例,第一次看見這幅作品時你的眼睛首先會聚焦在何處?是不是提著天平的那一隻手?

維梅爾-04-05.jpg   

沒錯,這隻手的位置正是消點所在的位置:

維梅爾-04-06.jpg   

一般如果消點落在畫作之中,觀畫時的視線很自然地就會停留在消點的位置,再從這個焦點向四方延伸,因此,運用這個技巧創作者可以很容易地引導觀畫者的視線到達他希望觀畫者聚焦的地方,許多廣告文宣作品便是利用這個原理來突顯他們的訴求。 

再來欣賞另一幅作品「寫信的女子和她的女僕」:

維梅爾-04-07.jpg   

很顯然的,維梅爾希望大家去注意寫信女子的臉,然後,基於心理因素使然,觀畫者很快地會去尋找另外一張臉:女僕的臉。兩張臉的表情迥異,這便引起了觀畫者的好奇心,於是開始會去尋找解答,是背後牆上掛的那一幅畫中畫?還是桌前地上被揉成一團的信紙?答案呼之欲出,難怪女僕會有這種不耐煩的表情!

維梅爾-04-08.jpg   

維梅爾的作品看似單純,卻都是他精心策劃下的佈局,甚至有些時候他會不斷重覆修改一幅畫作直到他自己滿意為止,透過現代科技,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去解析他的創作過程,甚至有人由這些歷程來推想當時維梅爾心中的想法,進而解釋他每一幅作品所要傳達的訊息。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仔細欣賞維梅爾的作品「音樂課 The Music Lesson」,從中或許能感受到維梅爾對許多細節的堅持:

維梅爾-04-09.jpg     

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到維梅爾刻意將畫中的主角與觀畫者隔開,利用舖著厚厚織毯的方桌、椅子、大提琴拉開距離,讓觀畫者聽不到畫中這對男女主角的對話,這一點反而引起了觀畫者的好奇,到底他們在聊些什麼呢?   

這幅畫消點的位置是在少女左手肘附近,研究人員發現原作的畫布在這個位置上有一個孔,推想應是維梅爾利用圖釘及棉線來當作繪圖的輔助工具,如此便可更精準地描繪出透視圖的立體感:

維梅爾-04-10.jpg 

其實維梅爾作品中的內容並非完全照著當時現場所見到的實景,而是經過維梅爾仔細評量後的安排,像是這幅畫作的光線從窗外透進來照射在牆面上應該是如下圖般的清晰:

維梅爾-04-11.jpg   

但為了讓畫面看起來更加柔和,維梅爾刻意將實際的光影轉換為較為朦朧的白牆,這點在維梅爾其他的作品上也是如此安排。 

從少女的背影站立的姿勢會直覺地認為她正十分專注在彈著鋼琴,而一旁站立的男士則是十分關注在少女彈琴的雙手,這一點倒是與主題「音樂課」十分的吻合,但著從牆上鏡子的反射當中會發現女子的臉略為偏向男士,看她臉上的表情,似乎和這位男士聊得十分地開心:

維梅爾-04-12.jpg   

於是研究單位便用現代科技(包括X光、遠紅外線及3D立體模擬圖像等技術)來探索這幅畫作的玄機。研究發現其實原始的畫作中女子的臉的確是微微轉向男士,而男士所站立的位置也比現在看到的位置更為前傾,兩人之間形成標準的搭訕姿勢,也難怪維梅爾會在男女主角與觀畫者之間的距離拉得這麼遠,還刻意安排這麼多的障礙物,這樣做豈不更加激發觀畫者心中的好奇:

維梅爾-04-13.jpg   

其實在維梅爾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發現在消點的位置有被圖釘穿過的痕跡,甚至連畫框上都有,只是後來人們把原來的畫框換新,舊的畫框多半已不復見。但姑且不論維梅爾用了什麼樣的技藝,針孔投射的暗箱技巧也好、透視法也好、暈塗法也罷,最讓我佩服的是他對繪製過程的用心,維梅爾的家境並不富裕,又有十一個小孩,一家人的開支除了受到岳母的接濟之外,主要是靠賣畫來維持生計,一般人會為了多賺些錢就多產生一些作品,因此創作過程會刻意省略一些細節,但維梅爾對每一個細節都十分講究,而且對每一件作品都不斷思索琢磨,不斷反覆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是我觀賞維梅爾畫作另一個讓我感動的原因。     

維梅爾對創作過程的堅持還不只於此,除了慢工出細活之外,他對顏色的挑選也十分講究,不會為了降低成本而選用便宜的材料,雖然他所使用的顏色並不多,但在當時都是高成本的顏料,像是他最常使用的藍色就是用青金石 (Lapis lazuli)或群青(Ultramarine)的天然礦石所研磨出來的粉末作為調色的基底,由於這種礦石含有硫酸鈉,因此調製的色彩會帶有一些金色的光澤,如此不惜花費重資來尋求最佳的顏色表現,可見得維梅爾對色彩質感的執著。

維梅爾-04-14.jpg   

很難想像維梅爾的創作過程會是如何,試想在一個家中有11個小孩圍繞著玩耍嬉戲的吵雜環境中,維梅爾竟然能創作出一幅又一幅和諧又恬靜的作品,畫面中最常出現的便是一位婦人或少女,在看信、在寫信、或者正在做著一般居家常見的瑣事,而且畫中主角常讓人有一種若有所思的感覺,即使不止一位主角,也頂多是兩三人,在聊天、在彈琴,安安靜靜、平平淡淡,讓觀畫者不知不覺地便隨著平靜下來,這就是維梅爾的魔力,也是人們喜歡維梅爾的原因。

維梅爾-04-15.jpg   

下一篇文章我們便用心靈對話的方式來瀏覽維梅爾的三十幾件作品,靜靜地走入維梅爾的世界,用情緒去享受屬於自己的感動。 

By Pongo (April 13, 2014) 

註:本系列(藝術與大師)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珍珠之光 維梅爾
    全站熱搜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