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熱情的生命活在一個無情的世界裡,註定了他悲情的一生。

梵谷-01-01.jpg   

他很醜,他也不溫柔,但他有顆熾熱的心。

他什麼都不會,連如何過日子都不會,只會畫畫,他用力地畫,不停地畫。

人們說他瘋了,他只好瘋了。

他就是梵谷,窮畫家、紅瘋子,27歲開始畫畫,37歲自殺身亡。

梵谷-01-02.jpg   

他的世界殘酷寂寥,他不甘心只是默默承受,也不願意一直拖累家人,最後他只好選擇自行了斷。我常在想,要讓一位對生命充滿熱情、對世界充滿期待的人,選擇用自殺的方式在37歲時永遠離開他所眷戀的塵世,這是何等的辛酸、何等的無奈,或許這就是絕望的痛苦吧!

梵谷-01-03.jpg   

「梵谷 Vincent Van Gogh」,這位十九世紀末荷蘭籍的「後印象派 Post-Impressionism」繪畫大師,他醜陋的外表下包覆著的卻是比天使還要柔軟的心,但最令人不解的疑惑是:如此悲天憫人的心腸,為何總是用舖天蓋地的怒火來收場。   

是的,梵谷的心是柔軟慈悲的。他曾經篤信宗教,為了傳教,他深入教區,與紡織工人、煤礦工人一起過著三餐不繼的生活,他把他僅有的衣物與家當全數捐給教區裡貧困的百姓,自己卻只穿著破舊的外套;多少夜裡,他睡在破落的稻草堆中啜泣到天明,但卻因為他低下污穢的傳教生活引來教會的批評,認為他有辱教會的神聖與高尚,因而將他逐出教會之門,梵谷也因此看破了教會的虛偽,從此遠離那曾讓他奉為終身職志的傳教生涯。

梵谷-01-04.jpg

27歲以前的梵谷可說是一事無成,不斷地變換工作,也周旋在不可得的愛情與婚姻之間,他火焰般燃燒的熱情,凡走過必留下傷痕,工作也好、女人也罷,結局總是玉石俱焚、兩敗俱傷。 

最後,梵谷的滿腔熱情終於在繪畫的領域中找到了出口,1881年起,他全心投入藝術創作之路,只有不停地畫、不停地畫,才能讓他暫時忘卻身體的痛與心靈的苦,任誰也沒有想到,他這一次轉向藝術創作之路卻從此展開他人生中最燦爛也最精彩的十年。     

是的,就只有十年。 

 

其實梵谷從小就喜歡畫畫,經常會畫一些素描,但多半屬於無師自通的草稿,在他十八歲的時候和弟弟里奧進入藝術品交易商Goupil & Cie工作時才算真正接觸到大師級的作品。因為工作的關係,他經常往來倫敦、海牙、巴黎等地,當時他便十分欣賞英國自然主義(浪漫主義)畫家「康士坦伯 John Constable」、「透納 J.M.W. Turner」等人的畫作,還有法國巴比松畫派的田園畫家「米勒 Jean-François Millet」,以及同為荷蘭籍的國寶大師「林布蘭特 Rem brandt van Rijn」,尤其是後兩位大師的作品對梵谷日後投入繪畫習作過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梵谷-01-14.jpg 

對於一位27歲才開始認真學習繪畫的素人畫家而言,梵谷的確展現了他過人的決心與毅力,尤其是剛開始習作的前幾年,由於工作與感情都遭到許多的挫折,窮得連自己都養不起的梵谷根本負擔不了拜師學藝的費用,只能無師自通,單單憑藉著自我揣摩來習作,這種拙樸的繪畫技巧反而成為梵谷作品的一大特色:

梵谷-01-05.jpg   

或許是在傳教的那段時間接觸了許多中下階層的民眾,也或許是梵谷特別關心這些工人、農婦,在梵谷早期便都是描繪這群為生存而努力的人們,這件動人的畫作中充滿了對貧困農民與勞動階層的關懷:

梵谷-01-06.jpg   

像是1885年所繪製的「火爐邊煮飯的農婦 Peasant Woman Cooking by a Fireplace」,十分簡陋的廚房、磚土堆砌而成的爐灶,農婦專注地看著爐灶上的食物,臉上堅毅的表情似乎在努力維持著生活中僅存的一絲絲尊嚴:

梵谷-01-07.jpg   

而這件「削馬鈴薯的人 The Potato Peeler」所傳達的氛圍更是動人,一位農婦靜靜地坐在牆角,雙手不停地削著馬鈴薯,口中似乎在喃喃自語,一臉落寞地傾吐著滿腹的心酸,無奈,卻只能認命吧:

梵谷-01-08.jpg   

窮到有一餐沒一餐的梵谷當然負擔不起模特兒的費用,因此他只能邀請生活中最常接觸的礦工、農婦們免費來擔任模特兒,他也藉著為這些繪製肖像的過程來勤練他的繪畫技巧,無論是肖像畫或是生活點滴,梵谷都盡他最大的努力忠實地呈現出來:

梵谷-01-09.jpg   

弟弟里奧一直是梵谷最大的支持者,梵谷也經常將他作畫的心情透過書信向里奧說明,從這些往返的信件當中,我們也可以更深刻地去了解梵谷內心這種悲天憫人的胸懷。像是原本命名為「彩券行 The State Lottery」的這一件作品:

梵谷-01-10.jpg   

梵谷在信中寫道:「有一天我經過這間彩券行,外面圍著爭相購買彩券的民眾,我用畫筆把這個景象記錄了下來,但在作畫的過程,我卻發現這些購買彩券的民眾都是窮得不能再窮的村民,他們把僅有的原本應該去買食物的錢拿去買樂透,乍看之下實在是很幼稚的舉動,但仔細一想,這些苦命的人是強忍著悲慘與困頓而用僅有的最後一分錢去博一個救贖 (The misery and the sort of efforts de perdus of those poor wretches to find salvation.),想到這裡,我該把這幅畫命名為窮人與錢 (the poor and money)。」 

或許就是這麼透析地去洞察人性,因此在梵谷的畫作當中我們總是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那種濃厚而又深重的情緒張力,這麼的純樸、這麼的深刻,每一筆、每一劃都是生命在垂死掙扎過程無言的控訴。 

這一系列的作品當中有一件名為「吃馬鈴薯的人們 The Potato Eaters」終於引起了巴黎畫壇的注意,在這件作品中梵谷不但生動地描繪農夫一家人在微弱的油燈下啃食著自己辛苦工作所種植的馬鈴薯,同時也傳達出這群人彼此之間溫馨卻又無奈的關懷:

梵谷-01-11.jpg   

這幅畫作也讓梵谷受邀到「海牙 the Hague」參展,原本以為梵谷的創作生涯從此步入坦途,但終究是好景不常、事與願違,梵谷被指控性侵模特兒中的一位農婦,教會於是禁止梵谷僱用模特兒,難過的梵谷只好轉向靜物寫生。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梵谷畫了一系列的靜物畫,用的都是偏土、偏褐、偏暗的大地色系,與他先前描繪農婦、工人的畫作同樣呈現篤實卻又晦暗的氣息,但這些靜物畫運用的筆觸顯得較為精細而平穩,顯然此時梵谷的繪畫技巧已精進不少:

梵谷-01-12.jpg   

為了練習繪畫技巧,梵谷幾乎是只要醒著就不斷地畫,或許是買不起太多的油畫顏料,因此這個時期的梵谷畫了大量的素描、水彩,而僅有少數的油畫,而且油畫的油彩顏料色澤都選用同樣的大地色系,這樣就可以節省許多材料上的花費。

梵谷-01-13.jpg   

經常窮到沒錢吃飯的梵谷常會抱怨他的畫作為什麼都賣不出去,後來他被告知是他的作品使用的晦暗色澤違背了當時的主流「印象畫派」那種充滿陽光的燦爛與亮麗色彩,因此根本是乏人問津,於是梵谷只好開始研究顏色。 

1885年底,梵谷來到了「安特衛普 Antwerp」,為了買更多種類的油彩,梵谷只好將里奧支助他的所有金錢都拿去採購繪畫材料,三餐只靠著麵包裹腹,並靠香煙和咖啡來提神,在安特衛普五個月的時間他幾乎沒吃過正餐,身體也因為承受不了這種折磨而每況愈下。

梵谷-01-15.jpg   

在安特衛普期間的梵谷開始專心研究色彩,他經常到附近的美術館觀摩大師級的作品,此時他最崇拜的是巴洛克時期法蘭德斯畫派的「魯本斯 Peter Paul Rubens」,魯本斯的作品是以紅、綠、藍為主,梵谷也有樣學樣,開始嚐試將紅、綠、藍各種色澤加入他的畫中。

梵谷-01-16.jpg   

1886年初,梵谷來到了巴黎,住進了他弟弟位於蒙馬特區的寓所,也接觸到了許多印象派的畫家和作品,從這個時候開始,梵谷的作品開始有了繽紛的色彩,也重新燃起梵谷心中對生命的一番期待。(待續) 

By Pongo (Feb. 11, 2015) 

延伸閱讀:

【後印象派】梵谷 (之二):像向日葵般期待陽光的靈魂

【後印象派】梵谷 (之三):火焰般燃燒的靈魂

【後印象派】梵谷 (之四):從星空中隕落的靈魂

【後印象派】梵谷 (之五):在絕望中屈服的靈魂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