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文中有些血腥殘酷之圖片,閱覽者請自行斟酌,膽小者勿試!

 

這是件真實發生在1816年的悲劇,

描述事件的畫作忠實呈現這個悲劇,

這件作品的創作者最後也走向悲劇。

 

在羅浮宮德儂館「莫蘭展廳Salle Mollien」中,有一個慘絕人寰的故事用一幅畫不斷重覆的訴說著,見聞者莫不怵目驚心、悵然若失。

典藏羅浮宮-033-01.jpg   

「西奧多.傑利柯Jean Louis Theodore Gericault」所繪製的「梅杜莎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描述著一場船難後逃生過程中人性的醜惡與善良,也描繪出浩劫餘生中對生命的絕望與渴望。

典藏羅浮宮-033-02.jpg   

這幅畫高5公尺、寬7公尺,一般只有畫帝王或教皇相關的事蹟才會用這麼大尺寸的畫布,傑利柯用這種巨型畫布來畫一群漂流在海上的難民,光這一點就引來衛道人士的瘋狂撻伐。 

這是發生在1816年的一件真實事件:一艘滿載400名乘客及船員的法國海軍護衛艦梅杜莎號在海上遭遇船難,船長自己帶頭乘救生船逃跑,147人被遺留在災難現場掙扎求生,利用船上的木材臨時搭造了克難的木筏,在海上漂流了整整13天,沒有食物、沒有飲水,經歷了人間最殘酷、最無情的13天,飢餓、絕望、發狂、生吃人肉,147人最後僅剩15人獲救。      

傑利柯當時甫從義大利回來,在義大利期間深受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所感動,於是決定以梅杜莎沉船事件為主題,用畫筆向世人揭露人性中最殘酷的一面。

典藏羅浮宮-033-09.jpg   

他為了忠實呈現垂死掙扎的心境,還特別訪問了歷劫歸來的難民Henri Savigny與 Alexandre Corréard,從他們激動的陳述過程來了解當一個人瀕臨絕望與無助的過程所經歷的痛苦;船難的第一天,大家還同心協力搭造木筏,但眼看著僅有的一些糧食與飲水逐漸消耗殆盡,人性中醜惡的一面便悄悄地佔據了每個難民的心,他們陸續把體質比較虛弱的難民推入海中,隨著漂流的日子推移著,有人受不了飢餓的煎熬,有的絕望發瘋、有的跳水自盡,有的體力不支而被海浪捲走,幾天過後,有人開始啃食死屍,各種慘絕人寰的情境不斷地將人性推向最無情最卑劣的極限。 

傑利柯越聽越激動,由於在發生如此重大的船難事件之後,官方並未展開任何的搜救的行動,而官派的船長更罔顧全船眾多垂危的生命自顧自地棄船逃生,傑利柯於是下定決心要用最真實的畫面來向世人控訴這件駭人聽聞的事件,為了完成這幅創作,他畫了許多草稿,從整個畫面的佈局結構到畫作的故事性傳達,不斷思考如何去表現出難民垂死掙扎當時的情境:

典藏羅浮宮-033-04.jpg   

對僥倖僅存的每一位難民傑利柯也不斷地琢磨,用各種不同的肢體語言來傳達瀕臨死亡的無助、奄奄一息的無奈、還有理智崩潰前又重燃希望的興奮與激動:

典藏羅浮宮-033-05.jpg   

同時為了更精確實掌握死人的肢體外觀,傑利柯還到醫院太平間去觸摸屍體、實際去觀察死人的膚色、僵硬的肌肉,他還作了許多的素描,甚至為了研究人死後屍體衰變的過程,傑利柯甚至向醫院買了截肢下來的斷肢殘臂堆放在畫室來觀察這些屍塊腐臭、衰變過程每天的變化:

典藏羅浮宮-033-10.jpg  

典藏羅浮宮-033-11.jpg   

為了表現出絕望與發狂,他特地到精神病院去觀察病患的行為,甚至還帶了幾位患者回家一起生活,實際體會與精神病患共處時心中所承受恐懼與無助的情緒張力。 

在創作的過程中,傑利柯本人也逼近瘋狂的邊緣,他不斷質問自己,他到底是要畫出絕望前的崩潰,還是在絕望邊緣看到了希望:

典藏羅浮宮-033-06.jpg   

典藏羅浮宮-033-07.jpg   

從歷劫歸來的難民口中,他深深體會到,真正的崩潰是在絕望邊緣看到了希望,卻又眼睜睜看著最後一絲希望破滅。傑利柯最後決定描繪出最後僅存的十五人在驚濤駭浪之中朝著遠方經過的船隻死命吶喊呼救,但這個遙不可及的希望卻似乎只是曇花一現般地出現後隨即破滅。   

這麼鉅細靡遺地投入在每一個細節,也難怪這幅作品公開亮相時引起軒然大波,因為他對這個人間慘劇描繪得實在太過於逼真,許多人都無法直視。這幅畫作被視為浪漫畫派開山代表作品,其所傳達的強烈情緒不但為浪漫畫派樹立了良好的典範,同時也為傑利柯奠定其傳世不朽的地位。 

這件巨大的畫作就懸掛在羅浮宮德儂館的「莫蘭展廳Salle Mollien」,畫作中的每個人物都比真人尺寸還要大上許多,站在梅杜莎之筏前面,就感覺好像整個人都快被畫作吸了進去,彷彿親臨現場目睹這一切發生的經過,這種身歷其境的真實感也讓觀畫者無不毛骨悚然、不忍卒睹。

典藏羅浮宮-033-01.jpg   

在這件作品當中,傑利柯對人性的刻畫可說是發揮得淋漓盡致,為首的難民攀爬在木桶上向著遠方的船隻極力揮動著布條,一群人掙扎著嘶吼著,在狂濤中顯得如此地無力、如此聲嘶力竭,帶起了全畫中最激昂的情緒:

典藏羅浮宮-033-12.jpg   

而船隻的距離是那麼的遙遠,全船人企盼了十幾天所寄望的救援是如此的渺小而遙不可及,在整個畫面中幾乎無法辦識的小小一丁點卻是全船十五條人命之所冀,這小小的一丁點,卻道出了命運中所真實存在的冷漠與無情:

典藏羅浮宮-033-08.jpg   

早已垂死多日的倖存者無不使盡最後一絲力氣,奮力掙扎地張開雙手,拼著命試圖加入生命中的最後一場戰役,活人與死屍夾雜的殘酷畫面再一次敲擊著每一位觀畫者的心坎:

典藏羅浮宮-033-13.jpg   

有人指著遠方唯一的希望,還回過頭來喚醒其他早已奄奄一息的難民加入求救的最後吶喊,緊鎖的雙眉和憂心忡忡的眼神也道盡他心中的焦慮與不安:

典藏羅浮宮-033-09.jpg   

一具屍體掛在木筏的邊緣,上半身沉入海中,任憑海水無情地吞噬著:

典藏羅浮宮-033-15.jpg   

另一具屍體則仰躺在竹筏的一角,下半身已不見蹤影,或許他曾經是船上難民賴以維生裹腹的食物:

典藏羅浮宮-033-19.jpg   

老人是畫面中唯一背對著希望的人,右手撐住臉頰,左手輕撫著兒子的屍體,失去親人不忍獨活的淒涼全寫在臉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似乎也打消了他求生的意志,或許他只圖保全兒子的全屍,強忍著悲慟來守護著屍體免遭同伴們的分食:

典藏羅浮宮-033-18.jpg   

驚悚卻又真實的畫面歷歷在目,一幅畫作將一件永難磨滅的悲劇刻畫在世人的心中,它將會傳世不朽,也會時時提醒著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無奈。

典藏羅浮宮-033-16.jpg  

典藏羅浮宮-033-17.jpg   

傑利柯在這幅畫作中大量使用陰影來營造神秘、肅殺的氣氛,這種表現技法又稱為Tenebrism,巴洛克時期的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便曾大量使用此一技法來陳述聖經故事 (尤其是耶穌被挷架事件…等,詳情請參閱文末延伸閱讀之連結)。 

傑利柯後來的作品都充满了人性灰暗的一面,他畫了一系列的精神病患的畫像,個個刻畫入微,或許是太過於投入,也或許傑利柯本人的心智也有脆弱的一面,43歲的傑利柯自己也禁不起精神的折磨而告別人間,但他的作品啟發了德拉克洛瓦等人,也成了浪漫主義的先驅,為西洋美術開啟了另一扇大門。 

By Pongo Feb. 02, 2018 

延伸閱讀

【巴洛克】卡拉瓦喬—被魔鬼附身的天使

   

【巴洛克】震撼視覺與感官情緒的卡拉瓦喬畫派

  

【光與影】光影魔術師—卡拉瓦喬、林布蘭特、莫內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