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不存在,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

兩位現代藝術的大師野獸派的「馬諦斯 Henri Matisse以及立體派的「畢卡索 Pablo Picasso都異口同聲地尊稱他是所有藝術家的父親:「He is the father of us all」,這兩位大師口中的父親便是「保羅.塞尚 Paul Cézanne,現代藝術之父。

塞尚誕生於1881年南法的普羅旺斯埃克斯 (Aix-en-Provence),他的一生、他的世界、他的生命與繪畫密不可分,塞尚對藝術有著一股異於常人的狂熱,他那神經質且極端敏感的個性使得他行為孤僻,不善與人為伍,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壓抑著豐沛的情感,像隱士般深居淺出,潛心研究繪畫,透過縝密的觀察與內心的沉思,終於創造出完全屬於自己的風格,並成就了偉大的藝術。

早期的塞尚,除了在巴黎瑞士學院所習得的學院派畫技之外,對當時盛行的寫實畫派與浪漫畫派的風格也多所接觸,1864年至1870年這段時期的塞尚喜歡直接用調色刀來作畫,每一筆、每一劃都充滿了雄渾的力道,讓畫面顯得更加的厚實:

尤其是18661868年許多的肖像畫,呈現出十分粗獷的畫風,塞尚還將這種風格稱為 une couillarde,意思指的就是無比的陽剛,相當於我們常用來形容男子氣概的 Macho man

在此時期法國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對塞尚的影響最深。德拉克洛瓦作品中所呈現出來強烈的筆觸和濃烈的情感,深深撼動了塞尚壓抑許久的情緒,受到這些影響,塞尚的早期作品風格便帶著點神經質的狂亂,且由於他用色偏向深暗凝重的色調,因此許多藝評家稱此時期為塞尚的「黑暗時期 Dark Period」,此時期的作品像是「騾與賊」、「宴會 The Feast」、「誘拐 The Abduction」、「謀殺 The Murder」等作品,幾乎都可看出德拉克洛瓦的影子:

1870年之後,塞尚逐漸脫離黑暗時期而進入「印象派時期 Impressionist Period」,他結識了許多印象派的畫家,尤其是「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他們經常在一起作畫、四處外出寫生,受到畢沙羅的影響,塞尚的作品開始變得明亮了起來:

1878年到1890年間,塞尚開始凝聚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與繪畫理論,他將物體的色彩與外形逐步簡化成單純的色塊與構圖,他認為大自然是由幾何圖形為基礎所構成,他以圓柱體,球體,錐體來進行描繪他眼中所見的畫面,無論是靜物或是風景:

在塞尚的作品中,許多物件都成為單純的幾何圖形,大地成為一塊一塊的方形岩石、山峰變成三角錐、房舍也像積木一般堆疊,水菓變成球體、樹幹成為圓柱體、樹葉和天空的雲朶也變成一些不規則形狀的色塊,這也成為塞尚作品的一大特色,而運用色塊來簡化物體的形象,反而以顏色來突顯畫家的情緒,這一理論的實踐也間接促動了野獸派的興起。

塞尚對現代繪畫的影響還不只於此,他的畫作中巧妙地呈現出「雙眼視覺效應 Binocular Vision」,雙眼的視角創造物件的立體感及距離感,雙眼的距離決定視野,雙眼的移動則產生雙眼單視與立體環繞的視場效果。這種理論的實踐徹底推翻了自古典學派以來所創的透視圖法規則,無論是單消點或是三消點的立體構圖理論在此完全被塞尚所顚覆。

塞尚對這一理論花費了許多時間來鑽研、深思及試驗,首先在他的許多畫作中刻意打破構圖的平衡,將畫面中的主角呈現36度的傾斜來創造扭曲旋轉的動勢,下面兩組肖像畫中,左邊是塞尚的原作,右邊則是利用特效將傾斜角度修正後的效果,兩者相較之下便可察覺塞尚想呈現的不平衡動勢:

這種傾斜的構圖不斷地出現在他一系列的肖像畫中,畫中人物是塞尚夫人,每一幅畫作都向左或向右呈現些許的傾斜:

不只是肖像畫,風景畫作的建築物也呈現出傾斜的效果:

塞尚的另一突破便是多視點的同步呈現,我們以其作品「Portrait of Victor Chocquet, Seated」為例:

仔細觀察,在畫作的背景中,代表牆角的黑色水平線在主題左右兩方並非成一直線,主角的視點是在正前方,椅子的視點則在右前上方,如果按古典理論的構圖,我們會覺得人物坐在椅子上的相對位置有許多的不合理,有空間被扭曲的不平衡感,塞尚對繪畫空間的掌握方式引發二十世紀初的「立體主義 Cubism」,他把以往透視的三向度空間知覺轉變為二向度的知覺方式,但是塞尚並不是要把物體扁平化,相反的,他是為了更接近自然,繪畫表現應該與日常活動時不斷變動甚至變形的知覺相符。這種由於視點的移動造成的比例不對稱和空間的扭曲也成為立體畫派的理論基礎,進而帶動現代美術的多元發展,稱塞尚為「現代藝術之父」真的是實至名歸。

1890年之後的塞尚仍持續在研究、創作,他要讓印象派更加堅實,他曾說:物體不再被折射的光所覆蓋,不再使它在與環境氛圍與其他物體中迷失。物體要從內部發出微光,散發光芒,形成堅固、實質物體的印象。」塞尚的作品能同時描繪全貌也能同時描繪細節,藉由謹慎思考構圖的邏輯,把眼前所見的景物配置進行挪移,重新建構組合成一幅生動的畫面。這些意念在他後期的畫作中呈現得更加流暢而洗鍊

1899年的一幅肖像畫作「Man with Crossed Arms」中,我們可以感覺塞尚在多視點的表現上更為自然。這件作品是受到浪漫主義大師「葛雷科 El Greco」作品「St. James」所啟發,但塞尚的作品卻呈現出驚人的改變。

首先我們注意到,兩幅圖中主角人物的臉都朝向觀畫者的右側,按理說,這種角度之下,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主角的左耳,就像葛雷科的作品中所呈現的一般,但塞尚的作品卻讓觀畫者看到主角的右耳,這便是視點的轉變。如果我們將主角的臉從中央分為兩個區塊,分割開來之後便可發現臉的兩側分別是從不同視角所觀察而得的,如此不可思議的不平衡卻在塞尚的畫作中極其自然地呈現著:

用同樣的方式來欣賞塞尚晚期的成名作品,便可對塞尚的理念有更深刻的體會,包括以色塊堆疊表現的「聖維克多山脈 Mont Sainte-Victoire」系列作品:

在這一系列的作品中,塞尚用不同的色彩來呈現聖維克多山脈的情緒,時而輕快愉悅,時而沉悶陰鬱,有時又像暗藏山雨欲來、一觸即發的暴烈情緒。

另一系列的畫作則是突顯不同視點所堆疊出來的空間趣味,這就是「玩紙牌的人 The Card Players」系列:

以及靜物畫作系列:

在這兩個系列作品中,人物構圖以及靜物的取景角度、再加上畫面背景的佈局安排,由於視點的移動而造成扭曲不協調的感覺,更讓人驚嘆不已。

塞尚的生命與繪畫是如此的密不可分,他的一生、他的世界,完完全全地奉獻在繪畫創作之中,即便是到了塞尚臨終前的一段時日,他仍然潛心研究繪畫,他說:「我的內心是如此焦慮不安,如此困惑,我曾恐懼我微弱的理智已經不存在了」,他甚至質疑自己:「在如此迫切而長久的追尋之後,我會達到我的目標嗎?我還在向自然學習,而它似乎告訴我,我有些微進步」。

就在他67歲那年,有一次他在郊外作畫時,突然降下大雨,淋得全身濕透的塞尚因而得到了肺炎,從此一病不起,幾天後便與世長辭。這位孤獨而又自我壓抑的創作者,不斷從傳統的規範和既定的理論中返璞歸真,經過重重剝落與省思之後所締造的繪畫理論與實踐,不但讓畢卡索、馬諦斯所極力推崇,而他這種突破傳統的創新與努力也開創了後來形式主義美學的先鋒,讓二十世紀成為現代藝術美學的重大轉捩點。

By Pongo (Nov. 21, 2012)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