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一直是西方畫壇上頗受爭議的一位畫家,1832
出生在法國巴黎一個富裕的法律世家,父親和祖父都是法官,想當然爾,馬奈從小就被期望能子承父志,成為一位優秀的法官,但水瓶座的馬奈有他自己的想法,從小就展現他繪畫的天份,雖然馬奈的父親一度曾用斷絕後援來威脅馬奈,但馬奈仍然堅持不懈,最後,父親也只能勉強同意馬奈自行去開展藝術的領域。

馬奈開始學畫時是從學院派開始,他經常到羅浮宮去臨摹古典大師的作品,但與眾不同的是,他只臨摹大師構圖的部份,他自動把屬於聖經故事或神話故事的主題性移除,而另外加上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這種作風立刻便引來許多的批評與韃伐,馬奈於是遠走他鄉,遊歷了許多國家,他曾到德拉克洛瓦的畫室中參訪,也接觸到各種不同風格的藝術大師作品,尤其是寫實主義中同樣也是備受爭議的一位大師「庫爾貝 Gustave Courbet」,以及文藝復興後期的西班牙大師「委拉斯奎茲 Diego Velázquez」和浪漫派大師「哥雅 Francisco Goya」等,這幾位藝術大師對他日後風格的發展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856年,他回到巴黎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個人的寫實風格在此時逐漸成型,其特點是鬆散的筆觸,簡化的細節,並採用寫實主義畫派的作風,畫作的主題多半集中在當時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主題,如乞丐、流浪漢、吉普賽人、鬥牛士、咖啡館裡的小市民等等,人物細節都相當有真實感。


馬奈除了繪畫也接受過正統的音樂訓練,他的鋼琴老師 Suzanne Leenhoff 後來成為他的妻子:

或許就是這個因素,在馬奈的許多作品中都有音樂會、樂師、或是街頭藝人的出現,其中最有名的則是「老琴師 The old Musician」以及「西班牙歌手 The Spanish Singer」:

另外這幅「短笛手 Young Fifer」無論在顏色的搭配、構圖的穩定、再加上完全抽象的背景,讓整幅畫作呈現幾近完美的平衡感:

1859年,馬奈首度以一幅「The absinthe drinker」畫作參加巴黎官方沙龍畫展,但卻被退件,評審還毫不客氣地給了令人難堪的評語:「這幅畫作唯一喝醉的就是畫這幅畫的人」。

馬奈一直希望能成為有名的藝術家,他不斷地創作並積極爭取參加巴黎沙龍大展的機會,但另一方面他又堅持自己的風格,他常說:「我只畫我所看到的,而不是畫人們想要看到的 (I paint what I see, not what others like to see.」,因此他獨特的畫風使得每次參展的作品都遭巴黎官方的拒絕,畫評家甚至還常針對他的作品提出十分負面的評價,讓馬奈感到十分的沮喪。

或許因為同病相憐,馬奈後來逐漸與當時同樣慘遭巴黎沙龍大展唾棄的印象派畫家經常聚會,更與「竇加 Edgar Degas成為好友,但嚴格來說,馬奈應該不能算是印象派的畫家,他的作品風格起源於新古典主義,但就作品的完成度而言,則更傾向於寫實主義,他很少和印象派的那一群朋友在戶外寫生,即便是畫風景,馬奈也比較傾向與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在戶外打稿而在室內完成作品。即便是後來1873年開始,由竇加發起的一年一度的沙龍落選畫展,馬奈也從未參展,他寧可自掏腰包舉辦自己的個展,他一心一意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登上巴黎官方的沙龍展。

說到馬奈與印象派的淵源應該是馬奈在1862所繪製的一幅「杜勒麗花園音樂會 Music in the Tuileries Garden」,這幅作品是馬奈第一次嚐試畫巴黎時尚界的都市生活,畫作中沒有任何一位主角,是一場寫實的音樂會,馬奈把他的朋友都畫在作品裡面。這幅畫作的主題就是巴黎人最熟悉的事物,此一畫作引發了藝壇許多年輕藝術家的注意,尤其是印象派的莫內,這幅畫作同時也給了這群年輕畫家許多的啟發。

馬奈繪畫的技巧備受好評,之所以一直被官方藝評所拒絕,最主要還是他在畫作中所呈現的諷刺意味,這在當時保守的官方畫壇是很難接受的挑戰。以他1963年的參展作品「草地上的午餐 Luncheon on the Grass」為例:

馬奈大膽使用文藝復興盛期拉斐爾「帕里斯的審判 Judgment of Paris」的構圖,也採用文藝復興晚期提香「草地音樂會 The Pastoral Concert」作品中盛裝的男性與裸體的女性的概念,但問題就出在馬奈這幅畫作的場景是在 Bois de Boulogne 森林公園,這座公園在當時是非法妓女娼獗的紅燈區,馬奈還刻意讓畫中的裸女直視觀畫者,帶著十分濃厚的挑逗意味,讓身為評審的這些保守藝評人看得是臉紅心跳,如此引發爭議的作品當然會被官方沙龍退件。

馬奈當然心有不服,於是他又創作了一幅「奧林匹亞 Olympia」:

這幅作品則是模仿提香的名作「烏比諾的維納斯 Venus of Urbino」。
 
這次馬奈更加大膽,甚至帶著些許的挑釁意味,他將畫中裸女描繪成一位高級妓女,脖子上掛著黑色絲帶,髮際邊還別著鮮豔的大紅花朶,腳上穿著拖鞋,提香的原作中原本床邊忠於主人的可愛小狗被馬奈改成了暗夜裡出沒的黑猫,而整幅畫作的背景則換成一位女僕捧著一大束的鮮花。當時巴黎官方藝評人更是大肆攻訐,指其畫作隱含著人性中最邪惡的東西,而且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

馬奈雖然一直期待自己的畫作能入選官方沙龍,但他仍堅持自己的風格,這種予盾與衝突一直將他阻絕於沙龍展之外,直到1868年,他認識了 Berthe Morisot

Morisot 是巴比松畫派「柯洛 Camille Corot」的學生,馬奈因此也受到柯洛的影響而開始進行戶外寫生。再加上認識了許多印象畫派的朋友,使得1868年至1878年間馬奈的畫作風格逐漸脫離寫實主義而傾向於印象派的風格,用色比先前更明亮、更輕盈,線條也更加寫意自在,或許就因為如此,馬奈才會被視為印象派的一員:


1878年之後,馬奈開始將他的創作重心放在巴黎都會生活的描繪,尤其是時尚巴黎的咖啡館,他清楚描繪出中產階級在巴黎社交圈的點點滴滴,這種風格逐漸成為畫壇上的一股新的勢力,也深深打動都會人們的心。

1880年,馬奈的好友 Antonin Proust 被任命為文化部長,並頒發一項「榮譽奬章 Legion of Honor」給馬奈,以標榜他為藝壇所作出的貢獻。

1881年,馬奈以一幅「一杯好啤酒 A Glass of Good Beer」正式登入巴黎官方沙龍:

1882年,馬奈的健康亮起紅燈,在長年風濕病情惡化之下,不得不截肢以保全性命,但他仍然堅持著完成了他生平的最後一幅畫作「A Bar at the Folies-Bergeres」:

這幅畫作仍是以他所熟悉的咖啡館,所不同的是,觀畫者不再是這個咖啡館的旁觀者,馬奈邀請大家站在吧枱前面,直接面對吧枱的服務生,親自感受那曾經是巴黎都會中最受歡迎的氛圍,但從女侍者空茫的眼神中,似乎也可感覺到馬奈心中的那份不捨,隔年,51歲的馬奈終於熬不住孱弱的身體,在痛苦中與世長辭,遁入另一個空茫。

By Pongo (Oct. 22, 2012)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