舀一勺原汁本味,調一匙雲舞山歌,領一方獨特風騷。
這是位於光復南路延吉停車場旁的一間雲滇料理,光看店名「云滇」就已說明一切,這間承襲滇疆民族米食傳統的餐廳,一直都排在我美食名單中雲南料理的首選。
素雅的外觀,白底藍雲的招牌寫著斗大的「云滇」二字,整片的落地窗讓店內的擺設一覽無遺:
入口處還有以藍白瓷盤所排列出來的「過橋緣」,半圓形的基座立在小小的水池上就像是一座拱橋般,搭配店裡所販賣的過「橋」米線,小小的創意也感受得到店主人的用心:
循著視線往上移,在大片落地窗上則是名為「展趐」的裝飾藝術作品,同樣是以藍白瓷盤所排列而成,是同心圓幅射向外,「由內而外、由小而大」,這豈不正是「展趐」的意義:
進入店內,更多的藍白瓷盤,先別急著端詳,先點完餐再好好欣賞一番,來這家店當然必點的是最經典的「過橋米線」:
過橋送暖,十年寒窗成狀元,
米線飄香,百年美味成經典。
「過橋米線」是在清朝光緒年間,雲南地區有位書生為了要考取功名而閉關苦讀,妻子每日為他送餐時都要跨過一座長橋,書生喜歡吃米線,可是因為路途遙遠,每次送到現場時發現米線都糊了,於是乎才想出這種乾濕分離的送餐方式,麵線和其他配料,另外則用砂鍋盛熱湯,由於雞油本身覆蓋在上頭,熱氣不易散失,因此到達書生那兒湯還熱著,此時再把麵線和配料加入,麵線就能保有原有的Q彈,流傳下來便成為雲南的經典名菜:「過橋米線」。
服務人員端來菜盤,盛著熱湯砂鍋旁邊伴隨著麵線、配料和豬肉,原本還想近距離拍張特寫,但在服務人員聲聲催促之下,手忙腳亂地將肉片、配料和麵線一股惱地倒進砂鍋中,心中不禁有些疑問,有必要催得那麼急嗎!人家可以翻山越嶺走過長橋而湯還都熱著,我只不過拍幾張照片而已啊!
熱氣轉瞬間就將肉片涮熟,再加上胡蘿蔔的紅、蛋絲的黃、青江菜的綠,搭配起來甚是好看:
嚐一口味道,香味濃郁但口味清甜,對一向口味偏重的我而言,稍微平淡了些:
趁著空檔便來欣賞店家的擺設,整個用餐區佈滿了琳瑯滿目的藍白瓷餐具,拼出各式各樣的圖形,其中一整片牆面所佈設的「時雨」,氣勢非凡,十分壯觀:
抬頭看,天花板也有文章,銀色圓筒錯落而成的「滇銀鈴」:
另一面牆則是由湯匙排列組合出的圖案,同樣是藍白相間,純淨自然的配色,雅而不俗,將整個用餐空間妝點得十分素淨平和:
欣賞完店內的佈置,剛好另外一道主食也正巧上桌,這是我最愛的「紹子牛腩拌米線」:
因為是乾拌麵,沒有熱湯,這下可沒什麼時間限制,可以好好拍一下特寫了,來瞧瞧店家用了哪些好料,首先當然少不了主角「牛腩」:
轉個一圈,拍一下米線的各色配料,等一會兒拌在一起就分不清誰是誰了:
另一項也是雲滇餐廳中絕不可缺席的美食「雲南大薄片」:
這一道菜是先將大塊豬頰肉烘烤去油脫脂,接下來就考驗師父的切工,要把這塊肉細心地片出薄如蟬翼、近乎透明的大「薄」片,略帶Q彈口感的肉片淋上芝麻醬汁之後更具特色,肥而不膩,是雲滇料理中最具人氣的一道涼菜:
均衡一下,點個「雲式燙青菜」,同樣淋上芝麻醬汁,清甜爽口:
對本地人是嚐鮮,但對於旅居台灣的雲南鄉親而言,這一口一口都是一層一層的思念,就如同店家在菜單最後一頁所寫的:
走出雲南
經過異域漂流的歲月
走進台灣純樸的眷村
我們憑藉一碗米線紮根
而今
踏出眷村的純樸
踏入台北的繁華
我們依舊憑藉一碗米線立足
三十年的沈澱
兩代人的耕耘
我們有了新的樣貌
但最初的本質未曾改變
純米 手作 無添加
是雲南米線代代相傳的堅持
這個堅持
讓云滇呈現出傲人的美味
嚐鮮也好,思鄉也罷,想吃道地的「雲滇」,就不妨走一趟「云滇」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