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縱深補捉形體,而非由外形線條決定輪廓,全部的生命自會由中心湧現,向外擴展,重要的是感動、愛、期待、戰鬥、與生存。     - 羅丹

羅丹把死亡的臨界點作為救贖的生機「哪裡有救贖那裡就有重生」以不該死的生命所難以承受的死亡來激起人的同情、愛心這就是卡萊市民紀念碑 The Burghers of Calais」所要傳達的信念。

卡萊市民紀念碑」位在羅丹美術館庭園的一隅,整件作品宛如一首無言的生命禮讚,從面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的掙扎中,表達出內心情緒強烈而複雜的變化。

十四世紀英法百年戰爭時期,英國軍隊即將攻陷法國的「卡萊市 Calais」,卡萊市被圍困將近兩年,經過雙方的談判,英國提出殘酷的條件:卡萊市必須選出六位具有崇高地位的市民任由他們處死,而且這六個人出城時要剃光頭、打赤腳來顯示他們的卑微,這樣全城居民的性命才得以保全。迫於無奈,卡萊市只得接受這令人心酸的條件,整個事件是法國人最深刻的恥辱,也是法國百姓永難忘懷的歷史悲劇。

卡萊市政當局原本只要求羅丹為其市民製作一個足供憑弔的紀念碑,而羅丹卻活生生地重現當時可歌可泣的場景,令見聞者無不為之動容、聲淚俱下。

在這件雕塑作品中將六位義民分成兩組,右邊一組三人當中,正中央眼睛向下凝視的是最年長,最有聲望的長老,他毫不遲疑的堅定眼神顯示出他內心為人民犧牲的決心:

其右邊站立的年輕人則是茫然望著前方,讓人感受到生命臨終前無力的抗議:

右邊第三個義民則用雙手遮住眼睛,痛苦、絕望,卻仍不能避開這個悲劇的命運:

左邊一組其中一位舉手向天,他側著臉、扭曲著身體,高舉的手勢像是對上天的譴責:

在他身邊的另一個義民則是悲憤、衝動,蹙起眉頭並攤開雙手,彷彿仍在訴說著心中的不平:

在他們身後的一個義民則是欲言又止,臉上寫的全是無可奈何的神情:

羅丹以徹底逼近真實的雕塑還原了這個歷史事件,深刻的心理描繪和尖銳的性格表現更是強烈地震撼著每一位法國人民的心,也為羅丹在法國人心目中奠定不朽的地位。


另一項羅丹歷經三十多年嘔心瀝血卻尚未完成的大型浮雕作品「地獄之門 the Gate of Hell」:

這件作品是羅丹受到義大利弗羅倫斯雕塑大師「羅倫佐吉伯提 Lorenzo Ghiberti」的「天堂之門 the Gates of Paradise」的啟發而創作

天堂之門是義大利弗羅倫斯「聖若望洗禮堂 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青銅大門上的浮雕被米開朗基羅讚嘆為「天堂之門」而流傳於世。門上的浮雕分為十個方格,分別雕刻聖經上的故事,包括亞當夏娃、諾亞、約書亞、大衛、摩西等人物。

羅丹的地獄之門是取材自「但丁 Dante 神曲 Divine Comedy」中的第一部地獄篇 (Inferno)在神曲中所描繪的地獄之門,門上銘刻著這麼一段敍述:這裡直通悲慘之城,由我這裡直通無盡之苦,這裡直通墮落眾生我永存不朽,我之前,萬象未形,只有永恆的事物存在!

羅丹打破「天堂之門」方格式工整的結構,只用了左右兩扇門區隔成兩個浮屠,用自由分佈的眾人來表現出浪漫主義的紊亂人物扭曲變形、痛苦萬分之狀令觀者有如身歷其境般的真實感受。羅丹用千變萬化的雕像在人們面前展現人世間的眾生相,並且讓人們體會生命的真實意義,這件地獄之門的雕塑作品也真誠地把人類生活中最深刻的愛與美揭示出來。

這件地獄之門的構成讓我想起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的壁畫:「啟示錄末日的審判」:

羅丹花了三十七年,反覆硺磨,不肯輕易動手雕塑,不斷地修改,即便到了羅丹臨終之時,它仍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但它裡面的許多組成元素卻已複製成其他的大型作品與世人相見。

「三個影子」在頂端,俯視著地面,「沉思者」端坐在上層的中央,同樣俯視著地獄中掙扎的生靈。

地獄之門其他的組成元素還包括 Ugolino and his Sons

這是但丁神曲中一個悲慘的故事,Ugolino 是叛國者,他和他的兒子們被囚禁在地獄最底層的冰窖中,長期忍受飢餓之苦,最後終於忍不住啃食了自己的兒子。

Ugolino 下方則雕刻出 Paolo and Francesca 兩人之間深刻卻不倫的愛情,羅丹巧妙地刻劃出兩人被謀殺臨死前垂死掙扎的那一刻,多少的不捨與無奈全寫在兩人的臉上:

羅丹似乎對神曲裏面所描述的 Paolo and Francesca 特別感興趣,在地獄之門裡,羅丹還雕了幾件有關這對情人的作品,包括「I am Beautiful」以及「Fleeting Love」:

另外在沉思者右側還有亞當與夏娃,羅丹雕出兩人在偷嚐禁果後羞愧的表情,美國史丹福大學院區內的「地獄之門」複刻版便把兩人的放大雕像立在地獄之門的兩側:

整個地獄之門中,羅丹雕了將近兩百個人物形體,沉陷在悲慘的世界裡掙扎求得解脫,整件作品充滿了情慾與幻想、希望與恐懼,他也在作品中注入了深切的同情和憐憫,羅丹用最單純、最直接的肢體動作,誇張地呈現人類最深沉的痛楚,好像在向我們展示另一個維度的美,也為人類的內心世界重新下了定義。

欣賞完羅丹美術館的庭園,下一篇,我們將進入館內,去探索羅丹內心深處另一層的情慾世界,同時也追悼羅丹身邊一位心甘情願為愛付出一切的女子:卡蜜兒。

By Pongo June 23, 2012

註:本系列 (世界美術館)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