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逐漸瀰漫著濃濃的秋意,接連幾天的雨,讓原本熱烘烘的煩燥心情變得清新許多,難得放睛的假日,邀集全家人再往山間尋找美景與美食。
這一回選的是位在新竹峨眉山區的客家老厝,我們是道道地地、克勤克儉的客家人,當二姐一提出要到懷舊的客家庄吃古早味的客家菜,大夥兒立刻附議大表讚同,於是一行人紛紛跳上兩部休旅車,浩浩蕩蕩地往峨眉出發。
開,往城市的邊緣開,把車窗都搖下來,讓迎面而來的風吹個痛快。這裡的空氣很新鮮,這裡的風景有夠美,這裡的輕鬆讓人很有感覺。沿路開來笑聲不斷,雖然小小迷了一段路,但完全無損這一窩的好心情,晃著晃著,竟也來到了「耕野月眉」:
從路邊望去,耕野月眉像是山居野厝,原木與紅磚的搭配倒有一絲絲日式風格,不像餐廳,倒像是尋常人家的住所。
沿著木造房舍左邊的坡道往下走,才發現偌大的樓台,這裡才是餐廳入口,依山而立,樓台後方更是一望無際的山野,頓時讓人心情舒暢了起來:
我們選了陽台邊上的位置,微涼的秋意讓這庭台樓閣顯得格外清新,偶而從雲端裡透出的陽光也倍覺溫暖,即便不用餐,沏壺好茶,配著滿山的綠意,也足夠消磨一整個下午:
把點菜的任務交給二姐,我就先在裡裡外外走動走動,順便也拍了拍老闆的得意收藏:
也或許在許多人眼裡,這些算不上是「收藏」,但曾經走過50年代台灣農村那段清苦歲月的老一輩客家人或許會有很深的感觸。長板凳、籐椅、木樑、磚瓦,斑剝的石灰牆,還有裱在木框中的字畫…,塵封已久的記憶彷彿又歷歷在目,睹物思親,難免會觸景生情,或許這也是懷舊餐廳最令人怦然心動的地方。
就在憶兒時的洶湧情緒之中,古早味的客家料理已陸續上桌,大姐笑說小時候這麼豐盛的菜餚也只有在大年夜的餐桌上才看得到。說得是,記得小時候,連買件新衣新鞋也要等到過年,因此農曆春節在小孩心目中可是一個大日子,只是隨著時間的增長,台灣整體社會變得富裕了,年節的氣氛反而日趨平淡,春節對許多人而言,只是一個漫長的連續假期而已。
來看看今日這一桌豐盛的菜餚吧!第一道是「白斬雞沾客家桔醬」:
我喜歡吃白斬雞的雞胸肉,白白嫰嫰的色澤,再加上軟綿綿的口感,即便是不沾任何醬料也可以吃出清甜的美味:
若是沾上加了些許醬油膏調味的客家桔醬,微酸的滋味更能襯出雞絲的香滑,入口後還帶有一絲絲的水果香氣,是客家特有的風味:
另外一道則是桃竹苗地區客家莊最獨特的「燜筍」,桃竹苗地區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大片的竹林,鮮採的竹筍經過長時間的燜煮,鮮甜爽脆的滋味是兒時最鮮明的記憶,即便過了這麼多年,每逢過年時期家中都會熬煮一大鍋的燜筍,有時加一些朴菜,有時澆一些肉汁,時至今日還是年夜飯當中最受歡迎的一道菜色:
豬腳一向是我最愛吃的料理,尤其是滷得軟透入味的豬腳,而且色澤一定要深重透亮,這一道「客家豬腳」是用軟嫰的豬腳配著爽脆的筍絲一起烹煮,是傳統客家滷蹄膀的調製方法,兩種食材的相互輝映下,讓每一口都多汁而不油膩:
客家菜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客家小炒」和「梅干扣肉」,尤其是客家小炒,每家店所採用的食材都不完全相同,主角是豆干、魷魚、山豬肉、芹菜,但經過不同的傳承與改變,每家店所呈現的手法與用料也各有不同,這種兼容並蓄和隨遇而安的食譜或許也正是客家文化最簡單的詮釋吧:
梅干扣肉則不用多說,幾乎吃過客家菜的人一定都嚐過這道菜色,梅干菜的獨特風味,拌飯吃是最佳的選擇,會讓人不知不覺就扒光一碗白飯:
接下來的三道菜則是風格平實的時蔬,雖是桌上的配角,但老闆精湛的手藝同樣讓每一道都鮮甜可口,包括「鹹蛋苦瓜」、「韭菜鵝腸」、和「高麗菜」:
吃完飯後,還和老闆閒話家常,老闆說這是祖厝,他退休之後便和老闆娘開了店,打發山居歲月的閒散與無聊,平日也只賣午餐,若要吃晚餐則要先預約,如此隨興的日子,倒也令人稱羨不已。
徐徐的山風伴隨著滿足的笑聲,輕輕地迴盪在山林間,飽餐一頓之後不妨在峨眉湖附近隨意走走,享受秋日午後另一種動人的風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