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的代表人物: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本主義 (Renaissance humanist ideal) 所追求的是無所不能的「全人 Polymath」,達文西無異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同時是畫家、雕刻家、建築師、解剖學者、音樂家、工程師、鍊金術士、數學家、發明家、作家、文字學家、地質學家…。達文西一生留下無數的手稿,目前珍藏於包括羅浮宮、大英圖書館在內的世界各大博物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由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所擁有的萊斯特抄本 (Codex Leicester)

就藝術領域而言,達文西的「蒙娜麗莎 (Mona Lisa)」堪稱是西洋美術中最有名的畫作,這幅以神祕氛圍的山岳風光為背景的佛羅倫斯女子肖像,可以說是肖像畫中的極品,也是收藏近35萬件藝術珍品的羅浮宮的鎮殿之寶: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一直是個謎,幾乎什麼事都會作筆記的達文西,卻沒有為這幅曠世鉅作留下任何說明,如此更增添了藝壇的幾絲詭譎與猜疑,也有人認為蒙娜麗莎似笑非笑的幻覺是因為達文西巧妙地應用了眼睛的錯覺
 


   

就是這謎樣的笑容,讓蒙娜麗莎一直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近期更因丹布朗 (Dan Brown) 的小說「達文西密碼 The Da Vinci Code」再掀一波話題。故事情節中的達文西曾參與秘密組織「錫安會」,為了保存一件震驚教會的秘密而將此一秘密隱藏在他的畫作中,一連串的謎團牽涉到耶穌和抺大拉的馬利亞 (Mary Magdalene) 之間的關係、聖杯的秘密,如幻似真的懸疑情節,立刻又興起全球一股「解謎」熱潮。
 


  

1911821日,這幅舉世聞名的畫作遭竊,法國警方還一度懷疑是畢卡索所為,雖然兩年後在意大利弗羅倫斯被尋獲,羅浮宮還因此為新的展示區加裝了層層的防彈玻璃。一連串的事件,使得這位女子始終被各種光怪陸離的話題包圍著。

 

十五世紀之前,義大利畫肖像畫幾乎都是描繪側面,能表現出生命氣息的作品比較少,原因是受到羅馬錢幣上側面肖像畫的影響。但是到了十五世紀的時候,新興的藝術贊助人比較不喜歡呆板而制式化的姿勢,而偏好能傳達畫中人個性的正面肖像畫。「蒙娜麗莎 (Mona Lisa)」這幅畫的畫中人名字叫做麗莎 (Lisa),當時她年紀約 24 歲,Mona原意所指為「已婚的女子」,所以Mona Lisa意思就是已婚女子麗莎。據說蒙娜麗莎是佛羅倫斯商人加康迪 (Gioconda) 的第二位妻子,也有人說她是米蘭的一位大公夫人,更有人說蒙娜麗莎其實是達文西的自畫像,但實際是否如此,沒有人能確證。

 

蒙娜麗莎倒底是誰?為何而笑?始終是令人費解的謎。日本東京都美術館與日本經濟新聞社甚至還舉辦了一個「蒙娜麗莎的一百種微笑」的美術展,展出十六至十八世紀各藝術名家的一百幅臨摹作品。其實若觀賞達文西其他的畫作,像是「麗妲與天鵝」、「岩間聖母」等,其中的女性嘴角微微上揚的畫法似乎都和蒙娜麗莎帶有相同的微笑:
 


  

除了微笑之外,蒙娜麗莎的眼神也相當獨特,無論你從正面任何角度觀賞,都會覺得蒙娜麗莎的眼睛直視著你,讓人感覺好像蒙娜麗莎的眼睛會隨著觀眾的視角遊走,這也是達文西巧妙的安排,讓蒙娜麗莎兩隻眼睛形成的視角似乎永遠聚焦在觀賞者的眼睛:
 


  

除了上述種種謎團之外,或許你會好奇,這位意大利國寶級大師的作品怎麼會落入法國人的手中?原因是在1516年冬天,當時熱愛藝術的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 Francis I France」,邀請達文西到「安布瓦士城堡 Château d'Amboise」:
  



法蘭西斯一世冊封達文西為「國王的首席畫家工程師及建築師」,並以「父親 mon père」來稱呼達文西,達文西從此便在安布瓦士城堡旁的克洛斯堡定居下來,這座城堡還有秘道直通當時之行宮安布瓦士城堡,法蘭西斯一世還經常經由這個秘道來探視達文西。三年後,達文西辭世,法蘭西斯一世還抱著臨終的達文西痛哭 (安格爾所繪製)
  


  

達文西雖然是法蘭西斯一世的首席畫家工程師,但他在法國期間並未完成任何一項作品,僅遺留下他帶在身邊最喜愛的「聖施洗者約翰」、「聖母子與聖安妮」、以及「蒙娜麗莎」三幅畫作,從此,這三幅作品便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長期展出:
 


  

關於蒙娜麗莎還有一些有趣的事,根據法國人的說法,蒙娜麗莎在羅浮宮還有一對子女:兒子是拉斐爾所繪的「紳士畫像(Baltazar Castiglione)」,女兒則是柯洛所繪的「佩帶珍珠的女子」,瞧瞧這三位的姿態與神情,還真像那麼一回事,由此也不得不佩服法國人的浪漫與幽默。
 


  

當然,達文西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創作,包括「最後的晚餐 The Last Supper」、「聖告圖 The Annunciation」、「維特魯威人 Vitruvian Man」,後續再找機會向各位介紹。

By Pongo (June 05, 2012)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