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生時家境富裕、曾經志得意滿、娶妻生子、擁有幸福家庭的知名畫家,不但受到當時社會的敬重與歡迎,甚至開班授徒、名揚四海,晚年卻在妻子、兒子相繼辭世之後,畫作又慘遭無情的抨擊,窮困潦倒之際卻又身染重病,這就是「林布蘭特」一生的寫照,他用他的畫筆記錄下他的人生,也用畫筆訴說著他內心的悲情。

一生大起大落的林布蘭特 (Rembrandt, van rijn),是巴洛克時期荷蘭畫派的宗師,幾乎所有成名的荷蘭畫家都出自於他的門下,無論是肖像畫、風俗畫、甚至於是關於聖經故事的畫作,林布蘭特都用他獨特的眼光和筆法去挖掘人們內心世界,這點為他創造了不朽的名聲和隨之而來的財富,但他這種堅守現實主義的藝術觀與當時重視形象和虛華的資產階級社會產生了極大的矛盾與衝突,最後不僅讓他官司纏身、窮困潦倒,甚至住進貧民窟,但儘管如此,林布蘭特還是不放棄自己的原則,絲毫不會去迎合資產階級社會的口味而改變自己的看法,在他的畫作裡忠實的記錄了這一切的過程,也記錄了他深埋在心中的苦悶與期待,但這種對生命價值與處世原則的堅持,最後終於讓他末路途窮、求助無門而病死街頭。

林布蘭特於1606年誔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早年曾追隨「賈克.史瓦能伯格 Jacob van Swanenburch這位精通歷史宗教畫的名師學畫,此時的他是虔誠的教徒,對聖經故事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十分深刻的體會,再加上他對光與影的精準掌握,因此,林布蘭特此時所創作的宗教畫,每一幅都充滿了動人而深摯的情感,每一幅都像是他親自導演的舞台劇,活生生的在觀賞者的眼前上演著:

 

雖然林布蘭特的畫作十分受到歡迎,但也只是沒沒無聞的畫師,直到1631年,林布蘭特以一幅「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程 The Anatomy Lecture of Dr. Nicolaes Tulp」迅速嶄露頭角:

 

1634年,林布蘭特娶了富家千金 Saskia 為妻,此時也正是他如日中天的黃金時期,此時的畫作「The Prodigal Son in the Tavern—The Artist with Saskia on his Knee」,林布蘭特畫了自己和妻子,由畫中人物的表情便可看出林布蘭特的意氣風發和兩人間的甜蜜恩愛:

這幅畫作其實描繪的是聖經故事中一段「浪子回頭」的故事,但是林布蘭特有一番新的詮釋:畫中他與新婚妻子一起,回頭向觀者高高舉杯,邀請大家分享他的成就與快樂,林布蘭特頭戴豪華羽帽,細緻的首飾、衣服和配劍都閃著金色的光芒,整個室內充滿了輕鬆愉悅。這是大好前程正在眼前開展的時刻,他自己將這幅畫又稱為「浪子回頭」,在回頭並舉杯的這個動作裡,畫中的林布蘭特向大家頌讚著自己這個值得被享受的人生。

這個時期的林布蘭特正處於顛峰時期,他以他獨到的觀察力和細膩的筆法,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畫作,包括許多的肖像畫:


還有聖經故事裡一幕幕動人的情節:

篤信宗教的他將這一切的榮耀都歸功於上帝,在此期間他用虔誠的心創作了許多宗敎畫,其中最有名的便是16311639年間他為荷蘭總督所畫一系列宗教連畫,分別為「抬起十字架」、「卸下十字架」、「入墳」、「復活」、「升天」,故事都取材自耶穌受難的重大事件。

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被抬起、卸下、入墳、復活,然後在眾人仰望中升天,以受難為始,以盼望做終,整個十字架事件背後象徵的意義便是成就永恆的「救贖」,林布蘭特用戱劇般的手法,用舞台般的光影,一幕幕地帶領著觀畫者走入聖經故事的每一個動人情節,去感受耶穌為世人受難、犠牲的救贖心情,從第一幅圖中耶穌那視死如歸、堅忍殉難的眼神,到最後一幅耶穌完成救贖、得道昇天的祥和,林布蘭特像是佈道者般神聖地訴說著他心中的崇敬與悲憫。

就在這些畫作陸續創作的過程中,林布蘭特的長子、長女、次女陸續出生,但每個小孩都在出生後的短短一個月內夭折死亡,這也的確為林布蘭特帶來許多的傷痛,1939年林布蘭特傷心地繪製了一幅蝕刻版畫「Death appearing to a Wedded Couple from an Open Grave」:

畫中一位小小的骷髏向一對年輕的夫婦哀哀乞求著,對照著林布蘭特身邊所發生的不幸,思子之情溢於言表,讓這幅畫作看起來感覺更加悲戚。所幸在相隔兩年後的1641年,第四個小孩誔生而且順利的存活了下來,原以為可以從此脫離悲苦,奈何就在隔年,心愛的妻子 Saskia 卻因結核病而撒手人寰,林布蘭特的悲情歲月從此展開。

1642年,林布蘭特完成了他一生最富盛名的作品「夜巡 Night Watch」,這幅畫作是由民防隊長「班寧柯克 Banning Cocq」與他的十七名隊員一起委託林布蘭特繪製的,這幅巨作是林布蘭特最具革命性的繪畫,他將傳統的荷蘭群體肖像畫轉化成為充滿光線色彩與動感的激情作品,畫面龐然巨大而又複雜,但卻不失統一:

「夜巡」這幅大型的群體肖像畫被後人譽為是林布蘭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敍事性的方式來呈現一個故事場景,生動的描繪每一位隊員,整個畫面的構圖十分平衡,隱隱約約蘊涵著文藝復興大師「堤香 Titian」的風格,是難得一見的佳作。但在當時這幅畫作不但沒有受到應有的讚賞,反而引發委託人的韃伐,有些委託人甚至為了自己在畫作中只佔了不起眼的角落地位,認為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因此憤而提起訴訟。此事鬧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讓林布蘭特的聲譽大受衝擊,最後判決,林布蘭特敗訴,其他許多原有的委託也紛紛取消,讓林布蘭特立刻陷入財務困境,不久之後便宣告破產。

身心飽受摧殘的林布蘭特,不得已只好黯然離開阿姆斯特丹,移居鄉間,從一個富豪弟子,走向貧苦的民間,從接觸這些中下階層的過程當中,林布蘭特的心更加貼近孤苦者的需要與渴望,他仍持續不斷地創作,此時的作品多半屬於自我的習作,少了委託人的要求,林布蘭特的作品完全出自於內心的感動,反而更加的深沉而洗鍊。

從人生的高點到落寞孤寂,林布蘭特晚期的畫走向一個沉思般的內心世界,除了繪畫,他再無所寄託,他不再只陳述自己一生高低起伏的悲慘故事,而是更深入的暢談在人性卑微之處顯現出的憐憫、慈愛、與寬恕。於是35年後晚期的「浪子回頭」,比之早期的歡愉作品,呈現了徹底的內斂,沒有炫耀,沒有激情。

1669年這幅「浪子回頭」,落魄的浪子背對著我們,跪在父親面前,父親溫和的的撫慰平復了浪子內心的狼狽不堪,父親謙和體諒的神情,彎身低頭,無條件的擁抱失而復得的兒子。

林布蘭特利用他獨特的光影,將所有的視線集中在父親面部的表情和擁抱浪子的那雙手,這是整個畫面中最平淡,卻也最叫人動容的情感表達,這雙手推開了世俗的批判與評斷,簡單而直接傳達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絕對的包容與接納。林布蘭特用這幅重新詮釋的「浪子回頭」來渴求自我的寬恕與諒解,此時的他,所追求的也只剩內心的寧靜了。

1660年,他曾為他僅存的兒子 Titus 畫了一張肖像,畫中的 Titus 一臉無奈的表情,看在身為父親的眼裡又是何等的辛酸,回顧一路走來的顛簸與無助,一幅畫作道盡了林布蘭特內心的愧疚與不捨。

1668年,唯一僅存的兒子 Titus 也不幸過世,孤老的林布蘭特在人世間再也沒有什麼值得留戀與不捨,他終於放下一切,也在隔年辭世,無依的老人,晚景無限淒涼,死後被葬在 Westerkerk 附近的一個無名塚,只留一坏土永伴長眠。

By Pongo (June 17, 2012)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