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創造有兩個泉源:理性的太陽神與感性的酒神,兩神相會,激起文藝的火花    - 尼采

在希臘羅馬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與「酒神巴克斯」同為天神朱彼特同父異母的兒子,但兩人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個性,也代表著藝術創造的兩大動力;前者是陽光與和諧的形式之美,後者則是放縱與歡樂的浪漫之美。

西洋美術在文藝復興時期進入第一個高峰,其代表人物為達文西,才華洋溢、地位崇高,在當時以希臘羅馬神話及基督教宗教畫作為主題的藝壇享有盛名。但在達文西的時代,藝術家無法正面對抗梵蒂岡教會的禁忌,酒神所代表的放縱與歡樂與當時基督教信仰充滿道德禮儀與禁慾教條完全背道而馳,因此酒神所代表的人性的解放和直接訴諸於感官享樂的自由就鮮少出現在當時的藝壇。

但藝術始終是追求自由的,即便是在強調聖潔與光明的時代裡,藝術家還是嚐試著讓不同的人性找到一個渲洩的出口。像是同樣在文藝復興時期享有盛名的米開朗基羅,他的作品便充滿了許多的矛盾與對宗教的抗拒,他的大衛、摩西、創世紀、啟示錄,或褒或貶、見仁見智:

米開朗基羅也雕過一尊酒神,迷惘的眼神,或許正傳達出米開朗基羅自身的迷惑吧。

就連地位崇高的達文西,他最後的作品「聖施洗者約翰」同樣引來許多的質疑,在達文西的畫裡,「聖約翰」美如仙女,臉上還帶著曖昧挑逗的笑容,左手撫摸自己的胸部,右手指著天空,與他的另一件作品酒神如出一轍,是否身為藝壇宗師的達文西,內心也被慾念糾纏,用這種隱喻的畫作來稍稍舒解心中的矛盾與掙扎。

即便到了巴洛克、洛可可時期,浮誇的貴族世界,縱情於聲色之間,尤其是皇室家族更是奢華淫亂,但表面上卻仍要一本正經地強調正直與榮耀。像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便以太陽王自居,強調自己是光明、端正而偉大的君王,但實際上卻也是過著酒神般放縱與歡樂的生活。

這就是真實,人性皆有兩面,外在的希望能呈現像太陽神一般的光明、理性、秩序、合諧,而內在卻仍潛藏著酒神一般縱情於非理性與感官的慾求,時而鬱黯、時而狂歡,這兩股力量的相互衝擊,才迸發出驚人的創新與非凡。

就像尼采所說的:「藝術的創造有兩個泉源:理性的太陽神與感性的酒神,兩神相會,激起文藝的火花」。到了十九、二十世紀,民風漸開,酒神所代表的放縱與自由不再是個禁忌,而與太陽神所代表的理性與教化並駕齊驅,使得藝壇百鳥爭鳴、百花齊放,更多元、更寬闊地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與風格來傳遞美的訊息,也讓人性中的美與醜、善與惡交織出更真實的綺麗世界。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美,不只表現在美術作品上,同時也呈現在音樂的精神中。在古典音樂創作者中,「莫札特 Amadeus Mozart」的音樂就像太陽神一般,有時活潑輕快、華麗流暢,有時又帶點感傷與輕柔,有著讓萬獸安靜雌伏的力量。而「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自由奔放的浪漫派曲風,則像是酒神般熱情洋溢、盡情的享受歡樂。

音樂神童莫札特的作品與希臘神話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繫,像是他11歲時的第一件作品「阿波羅與海雅辛特絲序曲 Apollo et Hyacinthus Overture K.38」便是描述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與「西風之神哲佩斯Zephyr」爭風吃醋的故事:

   
西風之神哲佩斯嫉妒阿波羅與海雅辛特絲之間的情誼,故意在一次擲鐵餅的遊戲中改變風向,讓鐵餅擲中海雅辛特斯,海雅辛特絲因而喪命,阿波羅的淚水和海雅辛特絲化做風信子的花瓣,發出永恆的嘆息。

莫札特所代表的古典樂派崇尚堅實的結構與統一的秩序,就如同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來一直到十八世紀中葉,古典學院派的風格一直主導著西方畫壇,而樂壇的古典主義則遲至十八世紀初才開始萌芽,同樣追求古典主義之復古精神,因此創作的主題也經常出現文藝復興時期以來所聚焦之希臘羅馬神話與聖經故事,像是莫札特的「長笛與豎琴協奏曲 K299」描述的便是希臘神話中的「奧菲斯」;而其第41號交響曲更直接命名為「朱彼特交響曲 Jupiter Symphony」:
 

  
為了呈現天神朱彼特至高無上的雄偉氣度,這首交響曲一反過去莫札特式的纖細優美,反而用雷霆萬鈞的氣魄來貫穿全曲,第一樂章採奏鳴曲式,一開始便是管樂與弦樂齊奏,顯示出帝王般的氣勢,第二樂章的詠嘆調式與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則是描述天神朱彼特的個性與行為,與第一樂章的氣勢大異其趣,也顯示朱彼特矛盾與對比的個性,柴可夫斯基甚至誇讚這部作品為「交響樂的奇蹟」。

而酒神巴克斯 Bacchus (戴奧尼索斯 Dionysus) 頭戴葡萄藤冠,追求歡愉和自由的個性與太陽神、天神完全不同,這種瀟灑不拘的性格則以浪漫樂派的貝多芬最能詮釋。貝多芬酷愛散步與喝酒是眾所皆知的,臨終前還念念不忘他所訂購的葡萄酒,直到他斷氣前一刻酒才送達,貝多芬無奈的嘆了口氣說道:「真可惜,來遲了!」便與世長辭了。

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傳世不朽,無論是「英雄交響曲」、「田園交響曲」、「命運交響曲」或是第九號「合唱交響曲」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而九大交響曲中之第七號交響曲,雖然沒有副標題,但全曲採用狂放的節奏、奔放的旋律,充滿歡樂動感與熱情活力,德國作曲家「華格納 Wanger」稱之為「獻給酒神的樂曲」:
 
   
 
作家「羅曼‧羅蘭」甚至說這首交響曲是「酒鬼的作品….」、他形容:「伴著激情與興奮、閃著迷惘與誘惑,是奉獻美酒予人類的酒神,賜予人類無窮無盡的狂熱」。
2006年日劇「交響情人夢」就選用這首曲子作為主題曲,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吧。

不管音樂也好,美術也罷,這些大師窮其一生精力,奉獻他們的天才,為我們留下美的饗宴,身為現代人的我們,何其有幸、何其感念,怎能不好好享受這豐富的文藝典藏,怎能不讓自己的生活品味增添如此完美的盛情。

By Pongo (Nov. 12, 2012)

註:本系列 (藝術與神話)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