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自在的浪漫和印象派眾多同好的歡樂氛圍,讓不安的靈魂終於得到片刻的喘息。

梵谷-02-01.jpg  

或許是巴黎特有的歡樂與浪漫氣氛,來到巴黎的梵谷似乎也沾染到這股氣息,畫風開始呈現更多的色彩。

梵谷-02-02.jpg

梵谷-02-03.jpg 

在當時,梵谷的弟弟「里奧 Theo」已經是巴黎藝壇十分成功的一位交易商,因此梵谷透過他也認識了許多當時最活躍的泛印象派畫家,像是莫內、雷諾瓦、竇加、秀拉、席湼克、塞尚…等,梵谷也從這些畫家們身上學習到許多構圖與色彩的技巧,有了弟弟的強力後盾,又有這麼多藝界的朋友,這段時期的梵谷可說是如魚得水,心情十分輕鬆愉快,這種開放的情緒也充份展現在他的作品中。

梵谷-02-04.jpg 

在他住所附近有幾間磨坊,其中之一便是雷諾瓦「煎餅磨坊派對」作品中的「Le Moulin de la Galette」,梵谷也畫了幾幅這間磨坊外觀的風景畫作:

梵谷-02-05.jpg  

梵谷-02-06.jpg   

由畫中可以十分清楚地感受到,此時的梵谷,不但用色鮮明暢快,連筆觸都顯得輕盈了許多,頗有印象派亮麗的風格。或許是對帶有家鄉荷蘭特色的風車情有獨鐘,除了Moulin de la Galette之外,梵谷還畫了Moulin de Blute-Fin和其他的風車磨坊

梵谷-02-07.jpg

梵谷-02-08.jpg

梵谷-02-09.jpg

梵谷-02-10.jpg   

 

另外,此時的梵谷也迷上了日本的「浮世繪 Ukyio-e」,尤其是擅長「美人繪」的大師「溪齋英泉 KeisaiEisen」,溪齋英泉是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六大名家之一,本為武士門弟出身,但遭陷害而被貶為浪人,卻因浮世繪而成為人氣大師:

 

梵谷-02-11.jpg   

像是梵谷在1887年所繪製的「藝妓 The Courtesan」便是模仿溪齋英泉的大作:

梵谷-02-12.jpg   

再看看溪齋英泉的原作,兩相比較之下便可看出兩者之間的差異:

梵谷-02-13.jpg   

另一位梵谷最喜歡臨模的則是「歌川廣重Htagawa Hiroshige」的作品,歌川廣重原名「安藤廣重」,因為師承浮世繪中最大派系「歌川派」的大師「歌川豐廣」而自己改名為歌川廣重,與溪齋英泉所不同者是溪齋英泉擅長「美人繪」,而歌川廣重則擅長「名所繪」 (風景畫)。梵谷另兩幅「梅樹開花 Flowering Plum Tree」與「雨中之橋 The Bridge in the Rain」就是模仿歌川廣重的作品,但畢竟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所創作出來的畫作就顯現出完全不同的氣質:

梵谷-02-14.jpg

梵谷-02-15.jpg   

梵谷甚至還將浮世繪的畫作當成 Père Tanguy 這幅肖像畫的背景,可見得當時梵谷對日本的浮世繪有多麼著迷:

梵谷-02-16.jpg   

1887年,梵谷遷至巴黎北方的小鎮 Asnières,在此地認識了新印象派的「秀拉 Georges Seurat」和「席湼克 Paul Signac」,因此也依樣畫葫蘆地創造了幾幅近似「點描畫派 Pointillism」風格的作品,像是「Bridges across the Seine at Asnieres」:

梵谷-02-17.jpg   

還有「The Seine with the Pont de Clichy」以及「The Seine with the Pont de la Grande Jette」這幾幅作品,但或許梵谷比較沒有耐心,梵谷的「點描」技法就遠不如秀拉和席湼克那麼的細緻:

梵谷-02-18.jpg   

而接下來這一幅「Couples in the Voyer de Argenson Park at Asnières」則是梵谷混合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點描技法所自創的風格繪製而成,也是梵谷首度在巴黎展出的一件作品,梵谷非常喜歡這種情侶間的甜蜜氛圍,還說這幅畫是「the painting of the Garden with Sweethearts」:

梵谷-02-19.jpg   

1888年,梵谷離開了巴黎地區,搬到了位於法國南部的「亞耳 Arles」,或許是亞耳充滿活力的陽光與南法特有的蔚藍海岸,此一時期梵谷的作品多半以黃色、藍色以及紫色為主,尤其是黃色可說是梵谷此時期最愛的顏色,還把他自己住的地方叫做「黃屋 Yellow House」:

梵谷-02-20.jpg   

黃屋是梵谷實現他偉大夢想的第一步,他計劃召集眾多的當代畫家成立一個組織,取名為「Utopian Art Colony」,意指藝術聚落的烏托邦,並將「黃屋」做為執業畫家日常聚會的場所,但這個偉大的夢想始終沒有實現。儘管如此,黃屋對梵谷而言仍是極為重要的核心基地,為了裝潢黃屋,這個時期梵谷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也最廣為人知的幾幅畫作,包括「梵谷的座椅 Van Gogh Chair」:

梵谷-02-21.jpg   

「亞耳的寢室 Bedroom in Arles」:

梵谷-02-22.jpg   

「夜間咖啡館 The Night Café」:

梵谷-02-23.jpg   

「夜之露天咖啡座 Café Terrace at Night」:

梵谷-02-24     

「隆河上的星空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梵谷-02-25 

以及靜物畫「十二朵向日葵 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

梵谷-02-26.jpg   

既然是為了妝點黃屋,因此他此一時期所繪製的作品都出現大量的黃色,甚至連靜物和肖像畫也用黃色做為背景的主色。他還畫了一系列黃色的向日葵,嚐試用不同的背景顏色來襯托向日葵,最後還是覺得黃色的背景配上黃色的向日葵最讓他開心,由此也可以感受到梵谷充滿孩子氣的率直個性,給我黃色,其餘免談,我就是要黃色:

梵谷-02-27.jpg

梵谷-02-28.jpg   

幾乎沒什麼朋友的梵谷,自從在巴黎認識了「高更 Paul Gauguin」之後便將高更視為好友,於是力邀高更到亞耳與他一起作畫,再加上弟弟里奧在一旁幫腔鼓舞,最後高更終於首肯,梵谷喜出望外、欣喜若狂,於是加速妝點黃屋,滿心期待著高更的到來。為了歡迎高更的來訪,梵谷延續著畫作「梵谷的座椅」另外又畫了一幅「高更的椅子」,由這兩件作品可以看出天真的梵谷是何等期待著一份友情的關懷,相較之下,「梵谷的椅子」是一張木質簡陋的椅子,搭配粗糙的地磚、殘破的牆角,椅子上放置梵谷最喜愛的煙斗:

梵谷-02-21.jpg   

而「高更的椅子」卻是高雅絨布座墊的椅子,搭配花色典雅的地毯、素淨的牆面,椅子上放置著蠟燭及高更最喜愛的書籍:

梵谷-02-29.jpg   

早已厭倦了寂寞孤獨的日子,對於高更的到來,滿心喜悅的梵谷像個期待著聖誕禮物的小孩,殊不知另一個悲劇正悄悄地在醞釀之中 (待續) 

By Pongo (Feb. 13, 2015) 

延伸閱讀:

【後印象派】梵谷 (之一):註定一生孤獨漂泊的靈魂

【後印象派】梵谷 (之三):火焰般燃燒的靈魂

【後印象派】梵谷 (之四):從星空中隕落的靈魂

【後印象派】梵谷 (之五):在絕望中屈服的靈魂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彭哥 (Pongo) 的頭像
    彭哥 (Pongo)

    美食、藝術、微醺的品味人生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