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愛莫內,因為那畫中的生活正是他們的生活

貼近他們的嚮往,貼近他們對生活的理解與盼望

莫內帶領人們走向自然,感覺陽光,感覺風

感覺雲的漂浮,感覺水波盪漾

感覺無所不在的光

莫內-03-01.jpg   

莫內相信色彩是有溫度的,因為光滲透在顏色裡,讓色彩有了溫度、有了呼吸。但就在卡蜜兒離開人世之後,傷透了心的莫內將自己禁足,接連好幾個月都足不出戶,只願留在室內作畫,因此留下了難得一見的少數幾件靜物作品:

莫內-03-02.jpg   

愛花的莫內當然少不了花的陪伴:

莫內-03-03.jpg

莫內-03-04.jpg   

卡蜜兒的死無疑是給莫內重重的一擊,他恨自己沒有足夠的錢來醫治卡蜜兒,也恨自己的沒有出息,經過數月的沉潛之後,莫內毅然決然離開了傷心的巴黎,從此莫內下定決心要擺脫貧窮,於是更加專注在創作之上,當時莫內的經紀人Ernest Hoschedé以及他的妻子Alice決定幫助莫內撫養他的兩個孩子,於是莫內開始廣遊各地,尋找生動的題材,也舉辦了一次個人作品展覽會,從作品也可以看出這段時期的莫內在繪畫的技巧上已更趨成熟,像是1880年的「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Poppies near Vetheuil」:

莫內-03-05.jpg   

以及兩幅描繪塞納河畔的風景作品「Banks of the Seine, Vétheuil」:

莫內-03-06.jpg   

「The Seine at Lavacourt」:

莫內-03-07.jpg   

另外還有描繪諾曼地海邊的幾幅知名畫作「曼門The Mannepor(Rock Arch West of Etretat t)」:

莫內-03-08.jpg   

The Cliff, Etretat, Sunset」:

莫內-03-09.jpg       

另外這一幅「The Cliffs at Etretat」剛好在網路上找到一張拍攝角度很相近的照片,大家不妨比較一下兩者的氛圍:

莫內-03-10.jpg  

莫內-03-11.jpg   

隨著知名度的提高,莫內的財務狀況也開始好轉,1883年莫內在臨近諾曼地的「吉凡尼Giverny」小鎮定居了下來:

莫內-03-12.jpg   

1883年至1889年間,莫內曾多次到地中海區域旅遊,如:義大利、荷蘭、摩納哥等地,並留下許多充滿地中海風情的作品。 

義大利北部的海邊小城Bordighera素以花卉與棕櫚樹聞名於世,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從莫內在這裡留下的畫作中可以感受到他開始嚐試用不同色系來詮釋大自然在不同時點上所呈現的樣貌,像是以下兩組畫作雖是同一主題,但卻傳達出不同的氛圍:

莫內-03-26.jpg

 

莫內-03-27.jpg

莫內-03-28.jpg      

莫內-03-29.jpg    

接著他來到渡假聖地「摩納哥Monaco」,蔚藍海岸的迷人風光也是莫內繪畫的好題材:

莫內-03-30.jpg

莫內-03-31.jpg

莫內-03-32.jpg   

1886年莫內重回荷蘭,遙想當年為了躲避普法戰爭而遠赴英國,回程中曾在荷蘭停留一段時間,從此便對這個美麗的國家念念不忘,事隔多年舊地重遊,莫內感嘆地說:「I am marvellously well to paint; it is the funniest you can find, houses of all colors, mills by hunderds, delightful boats.」。面對著一片片的花田和一座座的風車,莫內在荷蘭留下了許多幅色彩繽紛的作品:

莫內-03-33.jpg

莫內-03-34.jpg

莫內-03-35.jpg   

就這樣,莫內四處尋幽訪勝,所到之處他都會用畫筆忠實地將這些好山好水記錄下來:

莫內-03-36.jpg

莫內-03-37.jpg     

同時在這一段期間,在經紀人Ernest Hoschede的努力之下,莫內的作品逐漸打開市場,收入漸漸增加,也終於在畫壇上佔有一席之地。但成了名的莫內並未以此自滿,他仍不斷嚐試著用畫筆去抓住光和影瞬間的變化,他常說:「I'm thinking all the time about my painting, and if I knew I were about to miss it, I think I would turn crazy.」。為了留住光與影的變化,1890年莫內開始對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候之下來取景,企圖用油彩記錄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呈現出變幻無窮的外觀。像是「乾草堆 Wheat Stacks」系列,無論是在清晨中的乾草堆:

莫內-03-14.jpg   

或是夕陽下、晨霧裡、雪地上、或是日出時分的乾草堆:

莫內-03-15.jpg   

除了乾草堆之外,莫內對鄉村的景緻也是多所著墨,像是「白楊樹 Poplars」系列便是他在研究光影對色彩的變化過程最喜歡研究的主題:

莫內-03-16.jpg   

或許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又屬於海島氣候,一年四季大地所呈現的風貌和顏色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如果你去過緯度較高的國家或城市,就會發現一年四季中大地會呈現四種完全不同的色澤,像筆者曾經去過的溫哥華,初春的新綠、仲夏的枯黃、深秋的楓紅,以及寒冬的雪白。

莫內-03-17.jpg   

莫內想要捕捉的就是如此多變的景色,甚至是晨曦中、黃昏裡、陽光下、風雨中、迷霧裡…,在他的作品中都有針對同一主題在不同氛圍下的系列創作,即便是在外旅遊時莫內也不會放棄任何作畫的機會,像以下這一「盧昂大教堂 Rouen Cathedral」系列便是1892至1894年間,莫內旅遊至盧昂所留下來的系列作品:

莫內-03-18.jpg   

莫內所落腳的旅店就在盧昂大教堂的對面,他就在飯店房間裡的窗邊作畫,因此Rouen Cathedral一系列作品取景角度均相同。

莫內-03-19.jpg   

由於盧昂大教堂外表精雕細琢,對長於寫意式筆法的莫內是一大挑戰;而且每個雕縷都刻劃得十分細緻,在光與影的變化下更是瞬息萬變,使得莫內經常因為抓不住光影多層次的變化而惱怒,甚至因此而封筆、摔筆,但每天早上一覺醒來,莫內又迫不及待地重拾畫筆,立刻埋頭繼續作畫,這種對光與影的追求幾乎已到了日以繼夜、廢寢忘食的地步。

莫內-03-20.jpg   

莫內所記錄下來的不只是所見物體的本身,而是整個變換過程的觀察。從這些系列的連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碰觸到莫內對光與影的深刻感動,這些連作作品還包括「滑鐵盧大橋 Waterloo Bridge」系列:

莫內-03-21.jpg   

莫內-03-22.jpg  

「倫敦議會大廈 Houses of Parliament」系列:

莫內-03-23.jpg   

莫內這種堅持,有時候連他最要好的朋友雷諾瓦也看不下去,雷諾瓦曾經十分不解地問說:「你一天到晚都在畫這些稻草堆,難道你就不會畫些別的、比較有趣的東西嗎?」莫內笑而不答,後來,活潑好動的雷諾瓦也不再陪他一直畫同樣的東西,轉而專注在人物動態的畫作,尤其是女人、小孩和歡樂派對。 

莫內對於眾多好友各自發展自己的興趣並不以為意,但他自己則自始至終堅守著追求光與影的畢生志業,這種堅持讓他即便到了英國、荷蘭,在當地也接觸到了許多自然寫實畫派知名大師的作品,但他所觀摩學習的還是著重在不同派別、不同大師在光影處理的技巧,並試圖將這些技巧融入自己的風格中。

莫內-03-25.jpg   

用盡一生來追求光與影的莫內,從年少輕狂到垂垂老矣,這種對光與影的熱愛真可說是至死不渝,這種堅持與努力也為他贏得了「印象派之父」的稱號,沒有他就沒有印象派,下一篇我們就來欣賞莫內生命中最後一段路程所創作最精彩、最奔放、也最令人為之動容的系列作品:睡蓮。 

By Pongo (Oct. 22, 2013) 

延伸閱讀:

【印象經典】莫內 (之一):醉心於光與影的印象派之父

【印象經典】莫內 (之二):留不住的摯愛—卡蜜兒

【印象經典】莫內 (之四):生生不息的睡蓮與垂柳

【印象經典】莫內 (之五):特展—看見色彩的温度!

【光與影】光影魔術師—卡拉瓦喬、林布蘭特、莫內

【法國巴黎】以莫內為名—瑪摩丹莫內美術館(之一)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