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中我們曾介紹過「維洛尼斯 Paolo Veronese」所繪製的「婚禮在迦南 Les Noces de Cana」,本篇文章緊接著要介紹的幾件畫作也都是維洛尼斯的作品,在欣賞這些作品之前我們就先來認識這位在西洋美術史上舉足輕重的大師「維洛尼斯 Paolo Veronese」。 

「維洛尼斯 Paolo Caliari Veronese」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的藝術大師,在繪畫風格上比較偏向於矯飾主義,但他在作品中所運用的自然光色彩讓整個畫作顯得特別的明亮而豐富,有別於當時學院派所重視的明暗對比,刻意用暗色的背景來突顯相對明亮的主題人物,光是這一點便受到許多藝術家和藝評家的大力讚掦,連「浪漫主義 Romanticism」的一代宗師「德拉克洛瓦 Eugéne Delacroix」對維洛尼斯這種不用明暗對比卻能成功展現動人主題的功力都盛讚不已,這種充滿明亮自然光線的室外場景更激發了整個十九世紀的現代繪畫,無論是自然寫實主義和印象主義都因此受到啟發,甚至有人認為維洛尼斯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顏色專家。 

除了色彩的掌握高人一等之外,維洛尼斯另一個特色就是他非常擅長製作大尺寸的畫作,先前介紹過的寬度達 10 公尺的「婚禮在迦南」雖是羅浮宮所有珍藏中最大尺寸的作品,但還不是維洛尼斯最大幅的「巨作」,他的另一件作品「利未家的宴會 The Feast in the House of Levi」寬度超過 12 公尺氣勢更是驚人:

典藏羅浮宮-082-01.jpg   

現在我們就緊接著介紹的維洛尼斯幾件畫作,透過這些作品我們一同來見證維洛尼斯過人的色彩魅力,同時也可以從他的畫作當中感受各種不同的情緒張力。 

一樣是由右至左的方向,首先看到的是肖像畫「Portrait of a Venetian Woman」:

典藏羅浮宮-082-02.jpg   

其次是「釘刑 Crucifixion」:

典藏羅浮宮-082-03.jpg   

第三件是維洛尼斯的「以馬忤斯的晚餐 Pèlerins d'Emmaüs」

典藏羅浮宮-082-04.jpg   

「以馬忤斯的晚餐」是聖經路加福音中描繪耶穌復活後在以馬忤斯向門徒們現身並共進晚餐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的情節雖然簡單,但維洛尼斯卻用了眾多人物來呈現,若按福音中的描述,耶穌在前往以馬忤斯的路上遇見兩位信徒,當被信徒認出祂是耶穌時祂便消失,兩位信徒回到聖城耶路撒冷後告訴其他信徒,此時耶穌再度出現,讓所有的人喜出望外,由此推想,維洛尼斯描繪的情節應該是回到耶路撒冷後的這一段:

典藏羅浮宮-082-05.jpg   

若從畫作中各個局部的細節來觀看,則會發現維洛尼斯在每個人物的處理上都非常的細膩,無論是大人或小孩、人物或動物,不但各種姿態生動自然,整個構圖佈局也非常札實,展現出十足的功力,威尼斯三傑的封號的確不是浪得虛名:

典藏羅浮宮-082-06.jpg   

仔細看這件畫作最左邊下方非常不起眼的地方,維洛尼斯畫了兩位非常緲小的人物,猜想那就是耶穌在前往以馬忤斯的路上所遇見的那兩位信徒吧:

典藏羅浮宮-082-07.jpg   

從這幾幅畫作就可明顯感覺出維洛尼斯用色的多變和精準,他能用不同顏色的調配來呈現不同的情緒,也難怪法國藝評家「高帝爾 Pierre Gautier」會稱許維洛尼斯是最偉大的色彩專家。 

緊接著第四件作品則是一幅大型畫作「Saint Mark Rewarding the Theological Virtues (Saint Marc récompensant les vertus)」,這件作品被高高懸掛在蒙娜麗莎廳的展示牆上,氣勢逼人,畫作中從天而降的 Saint Mark 是耶穌七十門徒之一,在迦南的婚禮上接受耶穌的指示從裝滿水的罈子中倒出酒來的人便是 Saint Mark

典藏羅浮宮-082-08.jpg   

這件作品維洛尼斯採用了由下往上的仰視角度來描繪,羅浮宮刻意將作品懸掛在高處,讓觀賞者抬頭仰望時產生更不可思議的動感,彷彿身歷其境般的震撼,也是羅浮宮一個別出心裁的巧妙安排。 

By Pongo Oct. 02,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蒙娜麗莎廳」原名為「Salle des Etats」,自2005年起成為蒙娜麗莎的新居之後,這間展示廳便以「蒙娜麗莎廳」聞名於世,蒙娜麗莎廳位於羅浮宮德儂之翼前後兩棟建築之間,因此有兩個入口,我們是從南邊靠大陳列長廊的入口進入,而另一個入口則是位在蒙娜麗莎畫像後方的北方入口,從北方入口可以連接德儂之翼正廳的「德儂沙龍 Salon Denon」(1),德儂沙龍連接左右廂房分別為「達魯展廳 Salle Daru」(2)、「莫蘭展廳 Salle Mollien」(3) 分別展出法國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畫作,我們在前面 017 至 035 文章中已做過詳盡的介紹,相信大家都還印象深刻,而現在所要介紹的則是「蒙娜麗莎廳」所展出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的作品。

典藏羅浮宮-081-01.jpg   

「威尼斯畫派 Venetian School」源自於十四、十五世紀的「拜占庭文化 Byzantine」,到十五世紀末,正值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整個義大利藝術發展的重心也由南方的羅馬、佛羅倫斯逐漸移轉到北方的威尼斯,尤其是在文藝復興三傑中的達文西出走法國並在法國去世、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也相繼離開,再加上梅迪奇家族的政治地位衰落,代表著文藝復興的古典均衡美學也逐漸被一些形式誇張且寓意隱晦的「矯飾主義或風格主義 Mannerism」所取代,當時以「吉奧喬尼 Giorgione」、「喬凡尼.貝里尼 Giovanni Bellini」為首的一群義大利繪畫大師,於是融合了古典主義及矯飾主義而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畫風,由於他們都活躍在安定而富裕的威尼斯地區,因此統稱為「威尼斯畫派」。 

再從繪畫技術的演進來看,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是以祭壇的濕壁畫和蛋彩畫為主,到了十五世紀末,新的油畫的技術取代了傳統的蛋彩畫與濕壁畫,讓色彩表現更加透明、更有層次,這種油畫技術在威尼斯被廣泛使用,同時也造就了威尼斯畫派色彩飽滿、豐厚圓潤的獨特風格,這群威尼斯的畫家運用色彩繽紛的油彩技法,在繪畫形式和華麗的色彩表現上將文藝復興寫實風格提昇到另一個新的層次,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便在威尼斯畫派的引領之下出現後更呈現出空前繁榮的發展,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便會向大家介紹這群威尼斯畫派藝術家的精彩作品。 

在前兩篇文章分別欣賞了「蒙娜麗莎廳」所展示的「蒙娜麗莎 Mona Lisa」以及「婚禮在迦南 Marriage at Cana」之後,接下來我們就從大陳列長廊的入口處開始,也就是「婚禮在迦南」作品這一端,沿著逆時針方向來欣賞「蒙娜麗莎廳」威尼斯畫派大師的作品,希望經由這些精彩作品能讓大家感受到充滿華麗色彩和引人入勝的威尼斯風格。 

典藏羅浮宮-081-02.jpg     

首先看到的是入口處右手邊的第一件作品,這是「丁托列多 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的「Suzanne in the Bath」:

典藏羅浮宮-081-03.jpg   

這件作品是描繪聖經舊約但以理書 (Book of Daniel) 中的一段故事,Suzanne 入浴時被兩位長者偷窺,並蓄意性侵,Suzanne 不從,兩位長者便控告 Suzanne 與某青年男子通姦,Suzanne 於是被判處死刑,行刑時一位目擊當時狀況的年輕人 Daniel 挺身而出,經過分開偵訊之後,由於兩位長者對 Suzanne犯行過程的描述說詞前後不一,因此遭到嚴厲的質疑,最後兩位長者承認完全是誣告,Suzanne 終於無罪釋放。這段故事充滿戲劇性的轉折與變化,因此也成為畫家經常採用的主題,丁托列多這件作品所描繪的是故事前段兩位長者躱在遠處偷窺時的情境,而正在沐浴中的 Suzanne 和身邊的侍女似乎完全沒有察覺。 

接下來看到的是「維洛尼斯 Paolo Veronese」的「Madonna and Child between St. Justina and St. George, with a Kneeling Benedictine Monk」:

典藏羅浮宮-081-04.jpg   

在蒙娜麗莎廳中所展示維洛尼斯的畫作相當的多,除了前一篇文章中所介紹的「婚禮在迦南 Marriage at Cana」之外還有許多非常精彩的畫作,我們也將一一向大家介紹。 

By Pongo Oct. 01,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蒙娜麗莎廳」蒙娜麗莎畫像的正對面是由「維洛尼斯Paolo Veronese」所繪製的「婚禮在迦南 Les Noces de Cana (Marriage at Cana)」:

典藏羅浮宮-080-01.jpg   

「維洛尼斯 Paolo Veronese」是威尼斯三傑之一,擅長於大型壁畫和穹頂畫,他的作品色彩豐富而協調,並且能和建築本身合而為一,發揮整體的裝飾效果,因此常接受教堂或祭壇的請求而製作壁畫,這一件「婚禮在迦南」是維洛尼斯於 1562 年為「班尼迪克特教團 Benedictine」的「聖喬治修道院 San Giorgio Maggiore Monastery」所畫的大型作品。

典藏羅浮宮-080-02.jpg   

「婚禮在迦南」寬9.94公尺、高6.77公尺,佔據了整整一面牆,是羅浮宮館藏作品中最大的一幅畫作。這件作品與蒙娜麗莎畫像遙遙相望,同樣各占一面牆,但兩件作品的尺寸卻有著天壤之別,對比之下顯得格外有趣:

典藏羅浮宮-080-03.jpg   

「婚禮在迦南」所描述的是聖經上耶穌顯現神跡的一段故事,這件作品中維洛尼斯運用了不同於文藝復興盛期其他大師的技法,不僅抛棄了文藝復興所注重的和諧、對稱與平衡的結構,反而傾向風格主義 (Mannerism,或稱為矯飾主義) 的誇張、扭曲與不平衡的結構來產生戲劇化更強而有力的故事性,這種改變也逐漸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的主流,尤其是對威尼斯畫派及後續的巴洛克風格更是影響深遠。 

婚禮的場面熱鬧非凡,超過一百名的賓客雲集,維洛尼斯用極為精細的構圖來呈現當時的盛況,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一場由維洛尼斯精心安排的婚禮現場。

典藏羅浮宮-080-02.jpg   

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參加在迦南舉行的一場猶太婚禮,畫面正中央端坐著的便是耶穌本人,前方的樂團認真地演奏著,賓客們三五成群地自顧自地聊天著,誰也沒有注意到耶穌已經現身來到婚禮:

典藏羅浮宮-080-06.jpg       

在畫面的後方一群外燴的工作人員忙著做菜、上菜,陽台上方還有一些好奇的群眾攀附在高台上觀望這場熱鬧的婚宴:

典藏羅浮宮-080-04.jpg   

典藏羅浮宮-080-05.jpg   

將畫面拉近一些,雖然現場這麼多的人物進進出出,維洛尼斯還是生動地描繪出每個人的肢體動作和臉部的表情,讓觀畫者有一種身歷其境的臨場感:

  典藏羅浮宮-080-14.jpg   

 典藏羅浮宮-080-13.jpg   

看看右邊的畫面,婚禮現場似乎出現一些騷動,賓客們東張西望、議論紛紛,而後台工作人員則是四處奔走、亂成一團:

典藏羅浮宮-080-07.jpg   

正當酒酣耳熱之時,主人卻被告知婚禮所準備的酒已用盡,此時男女主人臉上立刻露出不安的神情:   

典藏羅浮宮-080-19     

在當時那個年代,婚禮上所準備的喜酒如果不夠讓賓客盡情享用時將會是一件大不敬的事件,因此主人才會露出如此不安的神情。

典藏羅浮宮-080-10.jpg    

而當耶穌被告知說喜宴上已經沒有酒了,耶穌便要僕人將空石缸都盛滿水,當侍者再度將水從石缸中取出時,水已經變成了香醇可口的酒,這便是耶穌所展示的第一個神跡:

典藏羅浮宮-080-18     

典藏羅浮宮-080-12.jpg   

和許多藝術家一樣,維洛尼斯把自己也畫了進去,在這幅畫作前排正中央正在彈奏「魯特琴 Lute」的白衣男子便是維洛尼斯自己:

典藏羅浮宮-080-15.jpg    

而在維洛尼斯身旁穿著紅色衣服的另外一位琴師則是「提香 Tiziano Vecellio」:

典藏羅浮宮-080-20     

而畫面右前方正在品酒的這一位侍者則是「丁托列多 Jacopo Tintoretto」:

典藏羅浮宮-080-17.jpg   

「維洛尼斯、提香、丁托列多」三人並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三傑」,是威尼斯畫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蒙娜麗莎廳」兩側牆面上便有許多這三位大師的作品,在後續文章中便會帶領著大家一起來欣賞威尼斯三傑和威尼斯畫派其他畫家的畫作。 

   

By Pongo Sept. 10,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欣賞大陳列長廊一部份的畫作之後,我們終於來到了期待已久的「蒙娜麗莎廳 Room of Mona Lisa」,若按照我們原訂的參訪行程,目前我們是來到了編號 10 號的位置:

典藏羅浮宮-079-00.jpg   

典藏羅浮宮-079-01.jpg     

顧名思義,蒙娜麗莎廳便是因為展廳中的「蒙娜麗莎 Mona Lisa」畫作而得名,這幅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首「李奧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所繪製的「蒙娜麗莎 Mona Lisa」堪稱是全世界戒備最為森嚴的一幅畫作,這是因為在1911年8月21日,這幅舉世聞名的畫作「蒙娜麗莎」離奇遭竊,當時法國警方還一度懷疑是「畢卡索 Pablo Picasso」所為,但卻遍尋不得,雖然兩年後這幅畫作奇蹟似地在義大利弗羅倫斯被尋獲,並且事後證明是內賊 Vincenzo Peruggia 所為,但自此之後羅浮宮還是小心翼翼地為蒙娜麗莎開闢新的展示區,並加裝了層層的防護措施。

典藏羅浮宮-079-04.jpg   

由於這幅畫是直接畫在一塊木板上,容易受潮而變形,因此館方特別將這幅畫封存在特製的匣子裡,且匣子整個嵌入混凝土中,前面還立了兩片相隔二十五公分的三夾層防彈玻璃,除了防止再度遭竊之外,也藉此控制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以永久保護這件全球最受注目的畫作。自1974年起,這幅畫就一直保存在這匣子裡,而且從那一年開始,法國政府也承諾今後不再讓蒙娜麗莎離開羅浮宮

典藏羅浮宮-079-02.jpg   

到過羅浮宮的人一定會來參拜蒙娜麗莎,參訪的時候一定也對小小畫像前人山人海的盛況和每個人都高舉手機或相機拍攝的場景印象深刻:

典藏羅浮宮-079-03.jpg   

「蒙娜麗莎 Mona Lisa」這幅畫中的女子名字叫做麗莎 (Lisa),當時她年紀約 24 歲,Mona在義大利原文的意思便是指「已婚的女子」,所以Mona Lisa直接翻譯就是已婚女子麗莎。據說蒙娜麗莎是佛羅倫斯商人加康迪 (Gioconda) 的第二位妻子,也有人說她是米蘭的一位大公夫人,但實際是否如此,至今仍無法證實。

典藏羅浮宮-079-05.jpg   

曾經有一位科學家 Lillian Schwartz 認為蒙娜麗莎其實是達文西本人,她用X光機及一系列科學分析方法來比較蒙娜麗莎這件作品與達文西的自畫像,非常用心地從瞳孔距離、眉頭、下額來仔細比對,證實蒙娜麗莎其實就是達文西,反對者則斥為無稽之談,但時至今日,蒙娜麗莎到底是何方神聖,她跟達文西又是什麼關係,眾說紛紜,但答案至今仍是無解的世紀之謎。

典藏羅浮宮-079-08.jpg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也一直是眾人議論紛紛的熱門話題,幾乎什麼事都會作筆記的達文西,卻沒有為這幅曠世鉅作留下任何說明,如此更增添了藝壇的幾絲詭譎與猜疑,就是這謎樣的笑容,讓蒙娜麗莎一直是眾所注目的焦點,近期更因丹布朗 (Dan Brown) 的小說「達文西密碼 The Da Vinci Code」再掀一波話題。

典藏羅浮宮-079-06.jpg   

除了微笑之外,蒙娜麗莎的眼神也相當獨特,無論你從正面任何角度觀賞,都會覺得蒙娜麗莎的眼睛直視著你,讓人感覺好像蒙娜麗莎的眼睛會隨著觀眾的視角遊走,這也是達文西巧妙的安排,讓蒙娜麗莎兩隻眼睛形成的視角似乎永遠聚焦在觀賞者的眼睛:

典藏羅浮宮-079-07.jpg   

或許你會好奇,這位義大利國寶級大師的作品怎麼會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展出?原因是在1516年冬天,當時熱愛藝術的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 Francis I France」,邀請達文西到「安布瓦士城堡 Château d'Amboise」。法蘭西斯一世不但冊封達文西為「國王的首席畫家工程師及建築師」,甚至還以「父親 mon père」來稱呼達文西,達文西從此便在安布瓦士城堡旁的克洛斯堡定居下來,這座城堡還有秘道直通當時之行宮—安布瓦士城堡,法蘭西斯一世經常經由這個秘道來探視達文西。三年後,達文西辭世,法蘭西斯一世還抱著臨終的達文西痛哭 (下圖為安格爾Ingres所繪製的作品,生動地描繪出當時之場景):

典藏羅浮宮-079-09.jpg   

達文西雖然是法蘭西斯一世的首席畫家工程師,但他在法國期間並未完成任何一項作品,僅遺留下他經常帶在身邊、同時也是達文西自己最喜愛的三幅畫作:「聖施洗者約翰」、「聖母子與聖安妮」、以及「蒙娜麗莎」,因此自從達文西在安布瓦士城堡過世之後,這三幅作品便遺贈給法蘭西斯一世國王,以感謝國王的賞識與恩情,時至今日,這三件作品便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長期展出。

典藏羅浮宮-079-10.jpg   

By Pongo Sept. 09,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我們已經親眼目睹達文西的幾件曠世鉅作,本篇文章則將繼續帶著大家欣賞他的另一些作品。  

首先是聖母子與聖安妮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

典藏羅浮宮-078-01.jpg   

或許是達文西太過於經典,他本身又喜歡記錄自己創作的想法和理念,再加上他不僅是單純的藝術家,同時也是數學家、物理學家、文字學家、音樂家、工程師、地質學家、發明家…,集這麼多的身份於一身,因此讓後續的藝術家、科學家、還有眾多學術界的人仕紛紛投入研究達文西的領域,同時也創造出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論述,其精彩的程度絕不亞於畫作本身。 

像是這幅「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便曾被拿來研究達文西的性偏好及心理狀態。達文西曾經在他的大西洋手稿 (Codex Atlanticus) 中提到他幼小時曾夢見自己被一隻秃鷲攻擊,因此便有人認為這件作品中聖母的衣服若是側過來看就是一隻秃鷲 (Vulture),也是對童年恐懼的一種潛意識反射效應。

典藏羅浮宮-078-02.jpg    

典藏羅浮宮-078-04.jpg   

另外,在這幅畫作中聖母是坐在聖安妮的腿上,這在一般的畫作中很少見到如此的安排,可見得在達文西眼裡兩人之間的關係非比尋常,於是又有人推測達文西潛意識裡其實是在懷念他的兩位母親,因為達文西年幼時是由生母和後母共同撫育長大的,只是事實是否如此應該只有達文西心知肚明,其他人也只能穿鑿附會一番,增加一些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罷了。    

接下來我們轉過身來,接著欣賞下一區段北側牆面的幾件作品。首先是 Bernardo Zenale 的「Circumcision with Fra Jacopo Lampugnani as a Donor」:

典藏羅浮宮-078-05.jpg   

這件作品和一般的三聯作不同,它不是同一主題的三幅畫作並排,而是一幅完整的畫作被切成三個區塊,所以可以直接看成是一幅單一的作品。 

以聖嬰接受 Circumcision 的過程為主題的畫作真的不多見,先前我們曾經介紹過 Bartolomeo Veneto 的「Circumcision」,而這一幅可說是比較嚴肅的一幅,只見畫作中站在聖母子身邊的醫生一手搭著聖嬰,另一手則握著手術刀,而圍繞在一旁的聖徒和主教們則是雙手合十為聖母子祈福,而聖母則心庝地將聖嬰貼在自己的臉頰,母子深情表露無遺。 

接著,在這件大型畫作下方另外還有三件尺寸較小的作品,最右邊的是 Bernardino Luini 所繪製的「Salome with the Head of St. John the Baptist」:

典藏羅浮宮-078-06.jpg   

St. John the Baptist 因為曾責備 Herod 背棄元配另結新歡的行為而遭 Herod 囚禁,某次宴席上 Herod 的女兒 Salome 因為跳舞受到父親的讚賞並允諾她一個願望,Salome 聽從母親的指示於是便向 Herod 要 St. John the Baptist 的項上人頭做為報復,酒酣耳熱的 Herod 竟同意 Salome 的請求而派人將 St. John the Baptist 的頭砍下並獻給 Salome。這充滿戲劇張力的情節也成為許多畫家取材的主題,而 Bernardino Luini 這件作品便是描繪軍士將 St. John the Baptist 的頭砍下並獻給 Salome 的那一幕。 

或許是 Bernardino Luini 後來自覺這件作品將 Salome 的表情畫得太過得意有違常理,於是後來又畫了一幅相同主題的作品,這一次可以明顯看出 Salome 的表情變得略顯哀傷的一臉愁容,如此似乎也比較合乎人性:

典藏羅浮宮-078-07.jpg   

接著是中間這一幅「The Virgin with Scales」:

典藏羅浮宮-078-08.jpg   

右邊這一幅則是 Andrea Solario 的「The Head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 on a Charger」:

典藏羅浮宮-078-09.jpg   

在這幅畫作的左手邊出現一個通道,這裡便是通往蒙娜麗莎展廳的入口,若穿越蒙娜麗莎展廳便可到達我們一開始便參觀過的德儂之翼的前廳「德儂沙龍」,現在就讓我們先轉進蒙娜麗莎展廳,待介紹過蒙娜麗莎展廳的畫作之後再回到大陳列長廊繼續我們的參觀行程。

 

By Pongo 於 Sept. 08,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所介紹由 Isabella d'Este 精心設計的五件作品之後,本篇文章將帶著大家欣賞同一區段中靠南側牆面的作品,首先看到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李奧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的兩件有關「聖施洗者約翰 John the Baptist」的畫像,達文西很喜歡畫聖施洗者約翰,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這兩幅,「鄉野間的聖約翰 St John in the Wilderness」:

典藏羅浮宮-077-01.jpg   

以及「聖施洗者約翰 John the Baptist」

典藏羅浮宮-077-02.jpg   

也有人說「鄉野間的聖約翰 St John in the Wilderness」這一件作品畫的是其實是「酒神巴克斯 Bacchus」,但仔細觀察其臉部的描繪與前面這一幅聖施洗者約翰的確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達文西所繪的聖約翰雖為男性,但卻呈現女性特有的陰柔與纖細,在藝術界就稱為「雌雄同體 hermaphrodite」,而傳說中達文西在繪製這兩幅畫作時所邀請的模特兒「沙萊諾 Salaino」其實是達文西的同性戀人兼學徒。 

在此順便一提的是達文西這種十分特殊的「雌雄同體」畫風也有後起之秀,像是 Giovanni Pietro Rizzoli 便是其中之一,他對達文西崇拜有加,因此也模仿達文西創作了許多類似的畫作,像是以下這件作品無論是構圖、筆法、甚至是人物神韻都與前面所介紹的聖施洗者約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典藏羅浮宮-077-10.jpg   

還有 Giovanni Pietro Rizzoli 所繪製的「最後的晚餐 Last Supper」,將達文西的原作模仿得唯妙唯肖,尤其是原作遭到嚴重的毀損後,這幅畫作反而成為眾所矚目的作品:

典藏羅浮宮-077-11.jpg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件作品則是達文西十分受到推崇同時也飽受爭議的作品「岩間聖母 Madonna of the Rocks」:

典藏羅浮宮-077-03.jpg   

這幅作品一直是爭議不斷,照道理說聖母右手護持的應該是耶穌 (Christ Child),而天使身前的應是聖施洗者約翰 (John the Baptist),但為何耶穌是跪姿且雙手合十,而聖約翰的右手則是賜福的手勢,另外天使右手食指指向耶穌,而眼神卻直視觀畫者。這一連串的疑慮似乎隱含著達文西想要傳達的某種深意,但到底達文西要傳達些什麼訊息卻也一直為後人所猜測,至今仍無法有所定論。

典藏羅浮宮-077-04.jpg   

典藏羅浮宮-077-05.jpg   

典藏羅浮宮-077-06.jpg   

其實畫家在創作過程將自己的一些心境想法融入畫作中是司空見慣之事,像米開朗基羅、庫爾貝、馬奈等人都是箇中高手,但這幅畫作之所以引發熱烈討論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達文西的另一幅同名畫作。 

另一幅「岩間聖母 Madonna of the Rocks」是相隔十年後同樣由達文西所繪製,目前收藏於倫敦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London),此一版本的岩間聖母與羅浮宮珍藏的就有許多不同,其中聖母右手護持的小孩身上背著十字架,明確指出這個小娃兒應是聖施洗者約翰,而天使身前的才是耶穌,約翰是跪姿且雙手合十向耶穌朝拜,而耶穌的右手則是賜福的手勢,這樣一切似乎變得合理了,但令人費解的是天使原本向前伸展的右手現在則是放在耶穌的肩上,原本直視觀畫者的眼神卻直視聖母的左手,臉上更透著一絲神秘的表情,與前一幅畫作有明顯的不同。

典藏羅浮宮-077-08.jpg   

如果把這兩幅「岩間聖母 Madonna of the Rocks」並列在一起,或許你也可以從兩件作品的差異中找到一些達文西想傳達的秘密:

典藏羅浮宮-077-09.jpg      

除了這兩幅「岩間聖母 Madonna of the Rocks」之外, 剛剛曾經介紹過最擅長模仿達文西的畫家 Giovanni Pietro Rizzoli  也模仿過「岩間聖母 Madonna of the Rocks」這件作品:

典藏羅浮宮-077-12.jpg     

如果把它和原作並列在一起欣賞,兩者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簡直難以分辨真假:

典藏羅浮宮-077-13.jpg       

姑且不論這兩幅畫作到底達文西想表達些什麼,或只是後人穿鑿附會,但以藝術創作的技巧而言,這兩幅畫作都是十分具有指標意義的,其中達文西在繪製這些作品後方的風景時運用了許多的「暈塗法sfumato」,這是達文西獨創的繪畫技巧,並且使用獨創空氣透視法,利用光線與距離之朦朧效果對物體遠近構圖產生了景深的效果,這些創新觀點帶動了許多畫家的仿效與研發,也讓立面構圖成為古典學派十分重視的一個繪畫理論。 

By Pongo 於 Sept. 07,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大陳列長廊第三個區段北側牆面的連續五件中大型畫作,在欣賞這五件作品之前必須先介紹一位女性:Isabella d'Este,她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女性,她是位侯爵夫人,長期贊助各種藝術創作活動,這五件作品便是她委託當時最富盛名的畫家所繪製的作品。

典藏羅浮宮-076-02.jpg   

這五件作品若依完成的年份來排序則是由最左邊的這一幅開始介紹,這是 Andrea Mantegna 所繪製的「帕那索斯山 Parnassus」:

典藏羅浮宮-076-03.jpg   

帕那索斯山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繆思仙子們 (Muses) 的住處,是充滿音樂和歡樂的地方,Andrea Mantegna 受託繪製這件作品來頌讚 Isabella d'Este 和她的夫婿 Francesco II Gonzaga 侯爵。在畫中上方的美神維納斯 (Venus) 和戰神瑪爾斯 (Mars) 就代表著這對令人羡慕的幸福夫妻,在這歡愉的場景前方則是九位繆思仙子,她們正陶醉在太陽神阿波羅所彈奏的琴聲中婆娑起舞,繆思仙子曼妙的舞姿和臉上快樂的表情讓整幅畫作都充滿了節奏和韻律感:

典藏羅浮宮-076-04.jpg   

在一旁的山洞中怒氣沖沖的則是美神維納斯的丈夫火神伏爾坎 Vulcan:

典藏羅浮宮-076-05.jpg   

畫作右前方則是繆思女神的好友馬神 Pegasus 和信使神 Hemes,馬神背上有飛天雙翼,信使神則是腳穿雙翼鞋,兩人都有飛天的本領:

典藏羅浮宮-076-06.jpg   

接著介紹五件作品中的第二幅畫作,這件同樣是由 Andrea Mantegna 所繪製的「Triumph of the Virtues」:

典藏羅浮宮-076-07.jpg   

這是一幅十分精彩而寓意深遠的畫作,Andrea Mantegna 利用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人物來闡示正與邪之間的無限戰爭。首先看到被高牆所包圍的沼澤區中有各式各樣的天使、人神、怪物,而畫作中的主角智慧女神、同時也是戰爭女神的「蜜湼芙 Minerva (雅典娜 Athena)」正奮力地驅趕各種邪惡的力量:

典藏羅浮宮-076-08.jpg   

而人形的樹木被身上的教條限制住,對這場正邪之爭似乎毫無招架之力:

典藏羅浮宮-076-09.jpg   

只見到仙子和天使倉皇逃離,一部份天使背上原有的羽翼此時已變成昆蟲的翅膀,甚至有些天使的臉也變成貓頭鷹一般的長相:

典藏羅浮宮-076-10.jpg   

典藏羅浮宮-076-11.jpg     

逃難過程中連美神維納斯、人馬座也陷在沼澤中,前方還有外表很像野猴般的怪物:

典藏羅浮宮-076-12.jpg   

這些外表奇特的怪物頭上或身上都有白色的布條寫上它們所代表的邪惡力量,像是下面三個便分別代表著「忘恩負義(INGRATITVDO)、無知(IGNIORANCIA) 與貪婪(AVARICIA)」:

典藏羅浮宮-076-13.jpg   

另外的怪物則分別代表仇恨、舞弊及暗算…等等各式各樣的惡行惡性:

典藏羅浮宮-076-14.jpg   

當一切陷入困境之時,所幸天空中出現救兵,她們便是代表正義、自制、與堅忍的三女神,配合著蜜湼芙所代表的智慧與勇氣,邪不勝正,Triumph of the Virtues 必將指日可待:

典藏羅浮宮-076-15.jpg   

接下來是五件作品中的第三件畫作,這是「佩魯吉諾 Pietro Perugino」所繪製的「Combat of Love and Chastity」:

典藏羅浮宮-076-16.jpg   

這件作品主要是強調貞潔的愛必能戰勝肉體上的性愛,在繪製這件作品的過程中 Isabella d'Este 對作品的表現方式有許多不同的意見,並且希望 Pietro Perugino 能仿照 Andrea Mantegna 繪製前兩幅作品的風格,讓這一系列的作品都能有視覺上的一致性,此舉讓 Pietro Perugino 相當困擾,最後雖然如期交出成品,但 Isabella d'Este 並不是十分滿意。

典藏羅浮宮-076-17.jpg  

典藏羅浮宮-076-18.jpg   

緊接著介紹五件作品中的第四件畫作,這是 Lorenzo Costa 的作品「Allegory of Isabella d'Este's Coronation」:

典藏羅浮宮-076-19.jpg   

這是一次充滿詩情、充滿音樂、同時也象徵著聖潔的加冕典禮,畫中人物分別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中央接受加冕的女子便是 Isabella d'Este,而為她加冕的則是由母親「美神維納斯」高高舉起的小愛神,而週遭觀禮的則是眾神和寧芙仙子,大家都來見證這場別開生面的加冕大典。 

五件作品中的最後一件則是 Lorenzo Costa 的「歡宴之神的國度  The Reign of Comus」,主要描繪的是一場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中眾神的狂歡派對:

典藏羅浮宮-076-20.jpg   

這件作品剛開始時是由 Andrea Mantegna 所繪製,Andrea Mantegna 死後交由 Lorenzo Costa 接續完成。 

在畫作左半邊坐著的便是主角 Comus,Comus 是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中的歡宴之神,他是酒神 Dionysus (Bacchus) 之子,經常出現在酒神身邊,手上還捧著酒杯,在 Comus 左側的則是美神維納斯,兩人似乎正在談論著一些事情:

典藏羅浮宮-076-21.jpg   

在 Comus 右側拿著樂器的是太陽神阿波羅,他正在為一位坐在地上抬頭看著他的女子彈奏著樂器,身旁還圍繞著一些阿波羅的粉絲:

典藏羅浮宮-076-22.jpg   

在畫作中央前方坐在地上的便是酒神 Dionysus,他正在撫弄一位因為喝醉酒而陷入沉睡中女子的頭髪,這名女子名叫 Nicaea,是河神之女,同時也是象徵春天的仙子,她曾經拒絕過酒神的追求,於是酒神便在這場歡宴中將她灌醉後強暴了她:

典藏羅浮宮-076-23.jpg   

在畫面右半邊較遠處有一座拱門,拱門邊則出現雙面門神 Janus 和信使神 Hemes 瘋狂追逐著一群衣杉不整的仙子,同樣在這場歡宴中狂歡失態:

典藏羅浮宮-076-24.jpg   

看完這五件由 Isabella d'Este 精心設計的作品之後,下一篇文章將帶著大家欣賞這區段中南側牆面的作品,其中還包括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李奧納多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的精彩畫作。 

By Pongo Sept. 06,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欣賞了一系列 Giovanni Bellini 的畫作,接下來這一篇文章我們將繼續介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精彩畫作。   

順著大陳列長廊由東往西的方向,我們來到下一區段,這個區段北側牆面的第一件作品是 Pietro Perugino 的作品「Young Saint with a Sword」:

典藏羅浮宮-075-01.jpg   

「佩魯吉諾 Pietro Perugino」這位大師我們已經介紹過他的許多作品,他是「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的同學、是「拉斐爾 Raffaello Sanzio」的啟蒙老師,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全盛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藝術家,曾在 1480 年間受邀為西斯汀教堂製作壁畫,時至今日,他的名氣雖然不像達文西、拉斐爾如此響亮,但在當時也是一名舉足輕重的大師級人物。 

緊接著欣賞佩魯吉諾的另一件作品「聖母子 Madonna and Child with Two Angels」:

典藏羅浮宮-075-02.jpg   

在這件作品中,佩魯吉諾使用三種主要的顏色 (紅、藍、綠) 來呈現,色彩的飽和度高,讓整件作品顯得特別亮麗,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佩魯吉諾已經開始注意光與影的表現,利用光與影的描繪讓畫作中的人物顯得更為立體自然。 

接下來這件作品則是 Francesco Francia 的「Calvary with St. Job at the Foot of the Cross」:

典藏羅浮宮-075-03.jpg   

Francesco Francia 是拉斐爾的好友,因此他的繪畫風格深受拉斐爾的影響,但他始終覺得自己的能力和表現遠不及拉斐爾,這種情緒逐漸由自卑轉變成憂鬱,最後 Francesco Francia 就在這種情緒壓力下抑鬱而終。 

仔細看看這件畫作中的幾位主要人物,不但個個描繪得十分細緻,連表情都非常生動,由此可見 Francesco Francia 的技法已經不在拉斐爾之下,可惜或許是彼此際遇不同,拉斐爾聲名遠播,而自己卻始終默默無聞,也難怪 Francesco Francia 會深陷在如此低落的情緒當中無法自拔。

典藏羅浮宮-075-04.jpg  

典藏羅浮宮-075-05.jpg   

典藏羅浮宮-075-06.jpg   

轉過身來,我們接著欣賞同一區段南側牆面的畫作,首先是 Carlo Braccesco 最著名的畫作「天使報喜三聯作 Annunciation Triptych」:

典藏羅浮宮-075-07.jpg   

Carlo Braccesco 的作品並不多見,但光從這件三聯畫作中便可一窺 Carlo Braccesco 過人的功力,首先看到中央這一幅,天使由天而降,這種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得聖母花容失色,不僅倒退了兩步,右手還扶著欄柱,一臉驚恐的模樣似乎是驚魂未定:

典藏羅浮宮-075-08.jpg   

連畫作中矮牆上的花瓶和遠處的風景 Carlo Braccesco 都十分費心地細細描繪,讓整件畫作顯得更加的真實而細膩:

典藏羅浮宮-075-10.jpg   

而左邊這幅所畫的內容是兩位聖徒 Augustine of Hippo 和 Benedict of Nursia:

典藏羅浮宮-075-11.jpg   

右邊這幅則是殉道者 Saint Stephen 和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典藏羅浮宮-075-12.jpg   

仔細看看聖奧古斯汀 Augustine of Hippo 和 Benedict of Nursia 臉部的特寫,Carlo Braccesco 非常細緻地描繪出五官和面部的肌理,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畫作中一個十分細微的轉變,聖經的故事性逐漸被畫作的藝術性所取代,創作者的繪畫技術和表現技巧漸漸受到重視,也讓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理論和技法研究成為顯學,這種理論與實作齊頭並進的風氣也逐步將義大利的藝壇推向頂峰。

典藏羅浮宮-075-13.jpg   

再往右方移動,接下來同樣是一件三聯畫作品,這是 Ambrogio Bergognone 的「Presentation at the Temple」:

典藏羅浮宮-075-14.jpg   

三聯畫最左邊的這一幅是 Saint Augustine and a Kneeling Donor:

典藏羅浮宮-075-15.jpg   

右邊為 Saint Peter and a Kneeling Donor:

典藏羅浮宮-075-16.jpg   

中央則為 Presentation at the Temp

典藏羅浮宮-075-17.jpg   

這組作品的特色在於畫作中的人物都是接近黑白的顏色,而服裝、室內佈置和外部的景緻則是彩色的,Ambrogio Bergognone 為何會如此安排倒是頗為令人費解,但三件聯作所呈現的故事性及藝術性都十分精彩,縱觀 Ambrogio Bergognone 的其他作品也同樣呈現相同的現象,畫中人物的膚色都比較蒼白,而描繪每一個細節的畫工則是極為精細,這也成為他最明顯與眾不同的繪畫風格。 

接著介紹這個區段的最後一件作品,這是由 Francesco Marmitta 所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Benedict, St. Quentin and Two Angels」:

典藏羅浮宮-075-18.jpg   

這件作品最吸睛的地方在於右側站立的 St. Quentin,他身上的盔甲造形十分奇特,尤其是膝蓋附近的結構更是特殊,不知功能為何,也不知當時是否真的有這種盔甲,或許只是 Francesco Marmitta 單憑想像所創造出來的奇特盔甲而已。

典藏羅浮宮-075-19.jpg   

典藏羅浮宮-075-20.jpg   

下一篇文章將繼續帶著大家欣賞大陳列長廊下一個區段的畫作。 

   

By Pongo Sept. 05,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我們轉過身來,繼續欣賞在同一個區段的南側牆面的精彩作品,首先介紹的第一件畫作是 Marco Zoppo 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Angels」:

典藏羅浮宮-074-01.jpg   

Marco Zoppo 的這件聖母子畫作相當具有特色,在聖母子畫像中很少有藝術家會為聖嬰穿上衣服,Marco Zoppo 不只為聖嬰穿上衣服,連下方的幾位天使也都穿著整齊在彈奏著樂器,模樣還十分逗趣。 

接下來還是一件有關聖母子的畫像,這是大名鼎鼎的「喬凡尼.貝里尼 Giovanni Bellini」的作品「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

典藏羅浮宮-074-02     

Giovanni Bellini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是「威尼斯畫派 Venetian painting school」的宗師同時也是威尼斯畫派大師「Titian (Tiziano Vecelli) 提香」和「Giorgione 吉奧喬尼」的恩師。光是看這一幅畫作「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便可清楚感受到他在顏色的佈局上展現出無比的活潑與大膽,紅色、黃色、青色、綠色、黑色、幾乎所有的主色全部都用上了,卻一點也不讓人覺得眼花瞭亂,這就是喬凡尼.貝里尼過人之處。 

在大陳列長廊的這個區段還有幾件「喬凡尼.貝里尼 Giovanni Bellini」的作品,我們都將在本篇文章中逐一向大家介紹,同時也藉由這些作品讓大家更了解這位大師的風格。 

緊接著在 Giovanni Bellini 的聖母子畫像下方有三件畫作,由左到右,首先看到的是最左邊由 Antonello da Messina 所繪製的「Christ at the Column」:

典藏羅浮宮-074-03.jpg   

Antonello da Messina 十分精準地掌握了耶穌在接受釘刑前無語問蒼天的神情,雖然沒有描繪任何故事情節,但僅僅是深鎖的雙眉和無奈的眼神便足以說明一切,是一件非常生動的作品。 

中間這一幅則是 Giovanni Bellini 的作品「釘刑 Crucifixion」:

典藏羅浮宮-074-04.jpg   

「釘刑」這個主題經常被畫家所採用,Giovanni Bellini 的這一幅也算是十分經典,無論構圖或畫中人物都是中規中矩,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件作品的背景,Giovanni Bellini 用了許多心思在描繪山水風景,他以其豐富的用色和充滿流動的大氣景觀畫風改變了威尼斯畫派的風格,尤其是對吉奧喬尼和提香產生了極大影響,也影響了文藝復興時期整個義大利繪畫的風格。 

最右邊的則是一幅男性的畫像「Portrait of a Man」,同樣是 Giovanni Bellini 的作品

典藏羅浮宮-074-05.jpg   

接下來再往右方移動,這件則是 Giovanni Bellini 的「耶穌賜福 Blessing Christ」:

典藏羅浮宮-074-06.jpg   

Blessing Christ 是 Giovanni Bellini 早期的一幅畫作,因此還殘存著一些國際歌德藝術 (International Gothic) 和 Flemish 的風格,背景採用低角度的視點來延伸觀畫者的視線,讓畫作前方的主題人物能更加醒目。 

接下來的兩幅則是 Giovanni Bellini 為聖壇製作的長方形作品,分別為「Saint Augustine」以及「Saint Anthony」兩位聖師的畫像:

典藏羅浮宮-074-08.jpg   

Saint Augustine 是基督教的哲學家,他的著作「懺悔錄 Confessiones」可說是西方歷史上的第一部自傳,此外,他的許多論述,像是「三位一體論 Trinites」、「原罪論 Original Sin」…等都成為基督神學中重要的基礎。 

最後還有一幅「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Peter and St. Sebastian」同樣是 Giovanni Bellini 以聖母子為主題的作品,但相較於前面那一幅聖母子畫像,這一件作品中的每一位人物表情都顯得呆滯木訥了許多:

典藏羅浮宮-074-09.jpg   

Giovanni Bellini 這件聖母子畫像上方還有一件作品,這是 Bartolomeo Veneto 的「Circumcision」:

典藏羅浮宮-074-10.jpg   

以聖嬰接受 Circumcision 的過程為主題的畫作真的不多見,只見畫作中白鬍鬚的醫生正小心翼翼地為聖嬰動小手術,身邊的人個個表情生動,整個畫作顏色十分鮮艷,很具備威尼斯畫派的風格。 

欣賞完喬凡尼.貝里尼的幾件精彩作品後,下一篇文章將為大家介紹同一時期義大利另一位大師「佩魯吉諾 Pietro Perugino」,並繼續欣賞大陳列長廊下一個區段更多經典的畫作。

 

By Pongo Sept. 04,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緊接著帶大家看大陳列長廊的下一個區段,在這一區段北側牆面的第一件畫作是由 Francesco Botticini 所繪製的「The Virgin Adoring the Christ Child with St. John the Baptist and Two Angels」:

典藏羅浮宮-073-01.jpg   

Francesco Botticini 受教於「安德魯.維洛其奧 Andrea de Verrocchio」門下,是達文西和波提切利的同門師兄弟,先前也曾介紹過他的作品。這件圓形畫作中的每個人物都描繪得十分精緻,但更令人注目的是畫作中的背景,無論是在結構佈局或是透視效果各方面,Botticini 在這些細節的處理過程中已經展現出過人的功力。 

在這件圓形作品下方的長方形橫幅畫作是 Bartolomeo di Giovanni 的「Marriage of Peleus and Thetis」:

典藏羅浮宮-073-02.jpg   

Thetis 是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中的海洋女神,她嫁給了凡人 Peleus 並生下了阿基里斯 (Achilles,特洛伊戰爭英雄),在他們兩人的婚禮中邀約了所有的眾神來參加,獨漏了「不和女神 Eris」,於是 Eris 展開了報復,利用一顆金蘋果來挑動 Juno、Venus、Minerva 三個女人之間的戰爭,引發了一場金蘋果事件,(或稱為帕里斯的審判 Judgement of Paris)。Bartolomeo di Giovanni 的作品便是在描繪這場婚禮,在這件畫作中從天而降、手中拿著一顆金蘋果的便是不和女神 Eris。 

再往左移動,緊接著的這件作品是 Biagio d'Antonio 的「The Carrying of the Cross」:

典藏羅浮宮-073-03.jpg   

這也是藝壇經常會採用的主題,敍述耶穌被判刑之後,背負著十字架沿著苦路到達耶路撒冷城外的 Calvary 刑場,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整個過程充滿了故事性:路途中耶穌跌倒了三次、也遇見了自己的母親、有人為耶穌背負十字架走了一段路、也有人幫耶穌擦去臉上的汗水…這樣一路走到刑場,接著被釘在十字架上,耶穌在釘刑三天後死去,眾人合力卸下聖體、最後將聖體入墓,整個過程中的每一幕都充滿了動人的情緒,這整個故事的情節同時也提供藝術家們許多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空間。 

再往左則是 Domenico Ghirlandaio 的作品「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ohn the Baptist and Three Angels」:

典藏羅浮宮-073-04.jpg   

聖母子為主題的畫作在過去幾篇文章中已經欣賞過許多,而在前幾篇文章中也曾介紹過 Domenico Ghirlandaio 這位大師的三件作品,各位還記得有著明顯酒糟鼻爺爺的那幅畫作嗎?那就是 Ghirlandaio 的作品。這件聖母子畫像一樣維持了 Ghirlandaio 的風格,細膩的人物描繪、精彩的背景襯托,聖嬰和聖約翰之間的互動也描繪得十分自然。 

在 Ghirlandaio 這件圓形作品下方則是 Bartolomeo di Giovanni 的長方形橫幅作品 The Procession of Thetis:

典藏羅浮宮-073-05.jpg   

The Procession of Thetis 這件作品和前面所介紹的「Marriage of Peleus and Thetis」一左一右相互輝映,Thetis 是海洋女神,所以她的遊行隊伍便是以海神為主的團隊,在圖中最左側舉著三叉戟的便是海神波塞頓。 

緊接著再往左的這件作品是出自於 Piero di Cosimo 的聖母子畫像「Madonna and Child with a Dove」:

典藏羅浮宮-073-06.jpg   

Piero di Cosimo 曾協助製作西斯汀禮拜堂的壁畫工作,傳說中他的性情十分怪異,他從來不整理自己的畫室,只吃雞蛋維生,而且非常害怕打雷。 

接下來則是 Lorenzo di Credi 的作品「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ulian and St. Nicholas (Pala Jacopi)」:

典藏羅浮宮-073-07.jpg   

這件作品明顯的把人物都拉長了,一般祭壇的作品常常會受限於畫作的尺寸而將畫中的人物拉長,有的則是因為懸掛的位置偏高,拉長人物的身形能抵銷由下往上的視角差,反而能讓畫中人物顯得更加自然。 

典藏羅浮宮-073-08.jpg     

接下來還是一件有關聖母子的畫像,這是「佩魯吉諾 Pietro Perugino」的作品「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ohn the Baptist and S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用全黑的背景以及偏暗的服裝顏色反而突顯四位主題人物,這件畫作有趣的地方是若仔細觀看便會發覺聖母和 St. Catherine 的臉幾乎是一模一樣,Pietro Perugino 在創作過程如此安排是否另有含意便不得而知了:

典藏羅浮宮-073-09.jpg   

下一篇文章將介紹同一區段南側牆面的畫作。

 

By Pongo Sept. 03,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大陳列長廊這個區段北側牆面第一區段的幾件動人作品之後,我們轉過身來,接著看到同一區段中南側牆面的畫作,首先是「安德烈亞曼特那 Andrea Mantegna」的作品 Madonna della Vittoria:

典藏羅浮宮-072-01.jpg     

十五世紀下半葉義大利藝壇蓬勃發展,這些藝術家以城邦為主,漸漸形成各個不同的畫派,像是最繁榮的中心城市佛羅倫斯 (Florence) 就誕生了佛羅倫斯畫派、波隆那 (Bologna) 則形成了波隆拿畫派,其他像是米蘭、威尼斯、羅馬,還有位在義大利中部的安布利亞、北部的帕多瓦…等等不同的城市就形成不同的畫派,每個畫派都有其特色及風格,而 Andrea Mantegna 則是帕多瓦畫派 (Padova School) 的第一人。 

這件 Madonna della Vittoria 是大型的蛋彩畫 (Tempera),原本是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 教堂的壁畫,主要是為1494法義戰爭中義大利聯軍主帥 Francesco Gonzaga 爵士祈福,但這件作品卻在 1797 年拿破崙入侵義大利時將它據為己有,並在羅浮宮永久展出。   

作品中聖母瑪琍亞端坐在大理石王座之上,身邊站立的便是聖洗者約翰、聖馬可、聖喬治等使徒,大理石王座下方基台的部份還有精緻的浮雕與鏤刻雕花圖騰:

典藏羅浮宮-072-02.jpg   

典藏羅浮宮-072-06.jpg    

Andrea Mantegna 對畫作中聖母王座背後的場景設計更是煞費苦心,他先描繪出半圓形的教堂後殿,中央是一面太陽鏡,然後再用許多的花草、水果、玻璃串珠、各種裝飾物件來突顯聖母的高貴:

典藏羅浮宮-072-03.jpg   

中央還懸掛著十分醒目的紅色珊瑚:

典藏羅浮宮-072-04.jpg   

在前方跪著接受聖母賜福的便是 Francesco Gonzaga 爵士,他面帶笑容,顯現出無比的信心:

典藏羅浮宮-072-07.jpg   

接著我們往右方移動,看到的則是 Andrea Mantegna 的另一件作品「釘刑 Crucifixion」:

典藏羅浮宮-072-08.jpg   

這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經常取材的一段聖經故事,Andrea Mantegna 十分精準地描繪出場景,而且十分巧妙地用耶穌的十字架將畫面分割成兩個部份,左半邊是聖家族及使徒們的悲慟莫名,右半邊則是守衛軍士的無動於衷,用分割畫面將兩種情緒做出強烈的對比,是一件相當出色的一幅畫作。 

接著右邊的這一幅作品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濕壁畫大師 Cosmè Tura 的作品「聖殤 Pietà」:

典藏羅浮宮-072-09.jpg   

Cosmè Tura 是費拉拉畫派 (Ferara School) 的創始代表,這件半圓形的作品描繪的是聖母懷抱著耶穌的遺體,眾多聖徒則圍繞在身邊,場面十分哀悽。值得注意的是這件畫作中的人物手勢特別多,不僅耶穌的雙手被聖徒們抬起,身邊的聖徒們的雙手幾乎都高高舉起,Cosmè Tura 似乎想藉由聖徒們較為誇張的手勢來製造激動的情緒。 

緊接著則是 Andrea Mantegna 最著名的一件作品「Saint Sebastian」:

典藏羅浮宮-072-10.jpg   

Saint Sebastian 是聖經中記載羅馬的一位殉道者,在西元第五世紀,當時的羅馬皇帝是反對基督教的,但 Sebastian 卻在羅馬軍隊中傳教,於是他便被處死,一般傳聞 Sebastian 是被捆綁在大樹旁遭到亂箭射殺,而 Mantegna 的這件作品則是將 Sebastian 綁在斷垣殘壁邊的科林斯式立柱,Mantegna 便是藉由這的象徵羅馬的科林斯式立柱來控訴羅馬執政者的殘暴,但他精緻描繪這些立柱和後方的建築物反而成了畫作的另一個焦點。 

Andrea Mantegna 不僅繪畫的功夫了得,他還不斷嚐試各種不同的透視技法來呈現出空間的立體感,他用不同的視角來創造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因此常會出現十分震撼人心的作品,在後續的文章中我們還會陸續介紹 Andrea Mantegna 的其他作品,屆時大家不妨仔細觀察他各種不同視角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感。

 

By Pongo Sept. 02,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 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廳中所展示的作品之後,我們接著便可進入「德儂之翼 Denon wing」一條長達450公尺的展覽大廳「大陳列長廊 Grande Galerie」:

典藏羅浮宮-071-01.jpg   

與其說這是展覽大廳倒不如說是一條藝術長廊,沿著塞納河岸由東向西,連接羅浮宮「蘇利館 Sully wing」和另一端杜樂麗花園的「花廳 Pavillon de Flore」,這條長廊於亨利二世時期開始建造,歷經亨利四世、路易十四、路易十六等君王持續不斷裝潢整修,直到拿破崙時期才完成現今這番面貌,目前在這條長廊中所展示的主要是義大利及西班牙藝術家的作品,約略可以分為三段,由靠近「蘇利館 Sully wing」這一端開始是由十三至十五世紀從歌德式藝術進入到以佛羅倫斯為中心之「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作品,中間則為十六、十七世紀以羅馬為中心之「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以及以威尼斯為中心之「北方文藝復興時期」、最後還有文藝復興末期所出現的矯飾主義的作品,至於靠近「花廳 Pavillon de Flore」這一端所展出的則為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初巴洛克時期之作品,最後則是 Pavillon de Flore,這個區域所展示的則為西班牙藝術家的作品。 

沿著整條長廊細細欣賞大大小小畫作,彷彿進入一條時光隧道,細數著西方文明茁壯與發展的歷史軌跡,雖然大部份的作品都不是那麼的熟悉,卻有著似曾相識的陌生,但或許偶爾你會不經意地發現很熟悉的作品,這種意外的驚喜是參觀其他美術館少有的經驗,也增添許多看展的樂趣,現在就循著這條時光隧道帶著大家依序來欣賞義大利和西班牙各個時期的藝術作品,也順便了解一下義大利美術近六百年輝煌時期的發展過程。 

為了方便解說,我們將從「大陳列長廊 Grande Galerie」東側 (靠近「蘇利館 Sully wing」這一端) 往西側 (靠近「花廳 Pavillon de Flore」這一端) 前進,依這個行進方向,右手邊為北側牆面、左手邊則為南側牆面,如此一個區塊一個區塊參訪下去,當到達蒙娜麗莎廳的入口時我們再繞進去參觀,然後又再回到大陳列長廊接續原先的參訪行程。 

大陳列長廊所展出的藝術作品是以繪畫為主,其間夾雜了一些雕塑作品,是參訪羅浮宮的熱點,因此經常是人潮洶湧,參訪時要多點兒耐心。話不多說,我們現在就開始我們的參訪行程。 

從 Salle des Sept-Mètres 出來,首先看到的是北側牆面的第一件畫作,這是 Domenico Ghirlandaio 的作品「聖母子 Madonna and Child」:

典藏羅浮宮-071-02.jpg   

Domenico Ghirlandaio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影響力十分深遠的一位藝術家,他積極經營畫室教學,也收了不少的學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米開朗基羅。Ghirlandaio 畫作的主題雖然都以聖經故事中的人物為主,但畫作中卻充滿了人性的溫馨,尤其是與聖母有關的畫作,處處都洋溢著母性的光輝。 

接下來的兩件畫作也都是 Domenico Ghirlandaio 的作品,「聖母訪親 Visitation」描繪的是聖母被告知懷有身孕後,前往拜訪同樣懷有身孕的表姐 Elizabeth,當時 Elizabeth 所懷的是聖洗者約翰:

典藏羅浮宮-071-03.jpg   

另一件 Ghirlandaio 的作品則為「Old man and grandson」,應該算是 Ghirlandaio 一幅最廣為人知的畫作:

典藏羅浮宮-071-04.jpg   

這件看似尋常的祖孫間相處的畫面卻因為祖父那個十分醒目顯眼的酒糟鼻而聲名大噪:

典藏羅浮宮-071-05.jpg   

除了酒糟鼻之外,也不可忽略這件畫作右上角窗外的景色,這是 Ghirlandaio 單憑想像所繪製的風景,婉延曲折的小路、灰白的遠山、以及點綴在其中的樹叢,構成了一幅絕妙的景緻:

典藏羅浮宮-071-06.jpg   

小男孩專注的眼神,似乎對爺爺的酒糟鼻產生許多的好奇:

典藏羅浮宮-071-07.jpg   

除了這件溫馨的畫作之外,Domenico Ghirlandaio 在羅浮宮大陳列長廊中還有幾件作品,將來都會陸續一一向大家介紹,而緊接著在下一篇文章我們將介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另一位知名的大師 Andrea Mantegna 以及他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By Pongo Sept. 01,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面曾經提到過,「聖母子的畫像 Madonna and Child」應該是義大利自中世紀以來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所有的畫作中最常被採用的主題,在 Salle des Sept-Mètres 中便有許多聖母子的畫像,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不同的畫家如何表現這個主題。 

首先是Barnaba da Modena 所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比較值得注意的是聖母衣飾上的金色線條,這些線條不僅讓衣服的質感大幅提昇,也讓整個畫面顯得更加立體生動:

典藏羅浮宮-069-24.jpg   

接下來則是 Giovanni da Modena 所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

典藏羅浮宮-069-25.jpg   

再接下來則是 Ugolino di Nerio 所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

典藏羅浮宮-069-26.jpg   

緊接著下來則是「Francesco di Stefano Pesellino」所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Zenobius, St. John the Baptist, St. Anthony and St. Francis of Assisi」,相較於前面所看到的幾件作品,這幅聖母子的圖畫顯得更加的立體生動,再加上身旁的幾位聖徒,整組作品更具特色:

典藏羅浮宮-069-27.jpg   

接下來則是 Niccolò Di Buonaccorso 所繪製的「Madonna of Humility」,這件作品更可明顯看到一些透視技巧的運用,像是聖母子背後的矮櫃、地板上的格狀地磚,在視覺上便產生明顯的立體效果:

典藏羅浮宮-069-28.jpg   

接下來是 Bartolomeo Vivarini 所繪製的「Nursing Madonna」,這件作品的特色在於聖母頭上和肩上的披巾,無論是皺摺或是陰影的部份都繪製得十分順暢自然,連聖嬰身上透明的罩袍也十分生動,此種表達方式及技法在當時並不多見:

典藏羅浮宮-069-29   

再來則是 Jacopo Bellini 所繪製的「The Madonna of Humility Adored by a Prince of the House of Este」,這件作品的內容比較豐富,不僅主角人物繪製得十分細緻生動,連背景中所呈現的城郊風光也發揮了十足的想像力,也算是一件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幅聖母子圖像:  

典藏羅浮宮-069-30     

接著要介紹的這件作品造形結構上比較複雜,這是 Simone dei Crocifissi 所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 John the Baptist and Saint Mary Magdelene」,除了基座和畫框的設計別具巧思之外,六幅畫作的安排也相當慎重,中央畫作是聖母子,兩側則是 Saint John the Baptist 與 Saint Mary Magdelene,一位是耶穌兒時的玩伴,一位則是耶穌的妻子,三位都是耶穌一生中最親近的人:

典藏羅浮宮-069-31   

再來則是 Pietro di Giovanni d'Ambrogio 所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Angels」:

典藏羅浮宮-069-32.jpg   

Pietro di Giovanni d'Ambrogio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知名的雕刻家與建築師,繪畫作品並不多,在這件聖母子畫作中 Pietro di Giovanni d'Ambrogio 利用黑色作為背景來突顯前方金色的主題人物,這種方式在當時算是比較少見的表現手法,而這種對比色也出現在聖母黑色的衣裳和金色橘色包圍住的聖嬰之間,讓整個畫作主題顯得格外清晰。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 Neroccio de' Landi 所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ohn the Baptist and St. Anthony」,這件作品的構圖顯得稍微擁擠了一些,感覺上後方的聖約翰和聖安東尼似乎是硬擠進來同框的:

典藏羅浮宮-069-33.jpg   

連續看了這麼多幅的聖母子畫像,不知大家是否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每件作品中聖母總是側著頭倚靠著聖嬰,或許畫家們想藉由這個姿態讓聖母子之間的距離更為親近,但聖母的臉部表情卻是十分嚴肅而僵硬,反而讓人感覺不出母親對嬰兒那種愛憐與疼惜的心情,這一點在文藝復興盛期以後的作品中漸漸獲得了改善,聖母臉上多了些笑容,母子之間也多了一些互動,讓整個畫面顯得更加溫馨,而在後續的文章中我們還是會介紹不同時期許多聖母女的畫像,屆時大家不妨再回過頭來相互比較一番。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針對 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廳中所展示的作品大致介紹了一遍,下一篇文章開始我們將進入「大陳列長廊 Grande Galerie」中欣賞更多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其中當然還包括羅浮宮鎮店三寶之一的「蒙娜麗莎 (Mona Lisa)」。 

By Pongo Aug. 10,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十三至十五世紀義大利的藝術創作幾乎都與宗教相關,這些作品多半是供作祭壇上讓人瞻仰的畫作,主題也全都是聖經故事為主,為了充份傳達聖經中所陳述的內容,因此常出現多幅聯畫 (Polyptych) 的作品,利用連續的幾幅畫作像說故事般的讓觀畫者對聖經故事的內容有更清楚的認知,本篇文章就來介紹 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廳中所展示的聯畫作品。   

首先是 Sano di Pietro 的五聯畫作品「聖.傑諾米的一生 Scenes from the Life of St. Jerome」,五幅畫作分別描述 St. Jerome 的五段故事,首先為「The Dream of Saint Jerome」,聖.傑諾米曾在夢中被上帝斥責說他是西塞羅的信徒 (Ciceronianus) 而不是基督的忠實信徒,並在審判庭上將他驅離:

典藏羅浮宮-069-01.jpg   

The Penance of Saint Jerome」則是描繪聖傑諾米為了尋求基督的真義,便將自己放逐到荒郊野外,苦心研讀聖經並同時潛心修道:

典藏羅浮宮-069-02.jpg   

The Tamed Lion」描繪的便是傳說中 Jerome 曾為一頭獅子除去掌中的刺:

典藏羅浮宮-069-03.jpg   

The Death of Saint Jerome」:

典藏羅浮宮-069-04.jpg   

The Apparition to St. Cyril」:

典藏羅浮宮-069-05.jpg   

接下來這件六聯作的畫作是由 Niccolò di Liberatore 所繪製的,原本是義大利中部 Foligno 的聖尼可拉禮拜堂 (Chapel of San Nicola) 內的祭壇畫作,一共有六幅,描繪的則是聖經上的一些故事情節:

典藏羅浮宮-069-06.jpg   

典藏羅浮宮-069-07.jpg   

典藏羅浮宮-069-08.jpg   

典藏羅浮宮-069-09.jpg   

典藏羅浮宮-069-10.jpg   

典藏羅浮宮-069-11.jpg   

典藏羅浮宮-069-12.jpg   

再來介紹的這一組聯畫作品則是「Giovanni Francesco da Rimini」的十二聯畫「Scenes from the Life of the Virgin」:

典藏羅浮宮-069-13.jpg   

Life of the Virgin 是中世紀以來許多藝術家創作的核心主題,許多情節都取材自聖經故事,但也有少部份是畫家自己杜撰的,而且 Life of the Virgin 的內容大部份都與耶穌的一生息息相關,因此無論是聯畫或是單一場景,幾乎都成為藝術家們取材的重心。 

一般 Life of the Virgin 的聯畫多半展示在教堂或禮拜堂的祭壇上,採用的場景和故事片段會受限於祭壇的空間大小而有所不同,通常介於 6 至 24 幅,比較常被採用的故事片段包括 Seven Joys of the Virgin:Annunciation (天使報喜)、Nativity of Jesus (耶穌誕生)、Adoration of the Magi (賢士來朝)、Resurrection of Christ (耶穌復活)、Ascension of Christ (耶穌昇天)、Pentecost (聖靈降臨)、以及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 (聖母加冕)。 

當然,有 Seven Joys of the Virgin,相對的也有 Seven Sorrows of the Virgin,也是畫家們十分熱衷採用的創作主題,包括:Prophecy of Simeon (Simeon 的預言)、Flight into Egypt (出埃及記)、Loss of Child Jesus in Jerusalem (迷途)、Meeting on the Via Dolorosa (苦路相遇)、Crucifixion (釘刑)、Descent from the Cross (卸下聖體)、Burial of Jesus (埋葬)。 

聖經或是福音中光是與聖母相關的主題就十分豐富,這麼多的題材可供藝術家們揮灑,而 Giovanni Francesco 的這一組十二聯畫則是兩兩一組,描繪聖母傳奇一生中比較早期的片段,包括 Visitation、Nativity、Presentation in the Temple…等等,我們現在就來仔細地瀏覽這十二幅畫作:

典藏羅浮宮-069-14.jpg   

典藏羅浮宮-069-15.jpg   

典藏羅浮宮-069-16.jpg   

典藏羅浮宮-069-17.jpg   

典藏羅浮宮-069-18.jpg   

典藏羅浮宮-069-19.jpg   

緊接著介紹的下一組則為Pietro Perugino 的三聯畫,描繪的是有關聖傑諾米 (St. Jerome) 的故事片段,聖傑諾米是著名的神學家,前面已經提到過他的許多事蹟,但他對基督教最大的貢獻則是在於重新修訂了聖經並將希伯來文的聖經翻譯成拉丁文,使聖經故事能夠廣為流傳。

典藏羅浮宮-069-20.jpg    

在 Pietro Perugino 所繪製的三聯畫依序為「Jerome Supporting Two Hanged Young People」:

典藏羅浮宮-069-21.jpg   

「Christ in the Tomb」:

典藏羅浮宮-069-22.jpg   

「St. Jerome Reviving the Cardinal Andrea」:

 典藏羅浮宮-069-23.jpg  

看完了聯畫作品,下一篇我們將一起來欣賞 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廳中所展示一系列有關聖母子的畫像作品。 

By Pongo Aug. 09,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十五世紀初開始,梅迪奇家族便挾帶著龐大的財力主導了弗羅倫斯的藝壇,像是喬凡尼.梅迪奇贊助「馬薩其奧 Masaccio」,喬凡尼之子「科西莫.梅迪奇 Cosimo Medici」則是贊助了雕刻家「多那泰羅 Donatello」以及前面曾經提到的安傑利柯,到了「羅倫佐.梅迪奇 Lorenzo de Medici」更是醉心藝術,不僅贊助了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知名大師,羅倫佐本身也是位詩人,就是多了這一層對藝術的熱愛,梅迪奇家族也將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熱潮推向頂峰。 

在梅迪奇家族的大力支持下,義大利藝壇新人輩出,其中不乏大師級的作品,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在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廳中所展示十五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作品。 

此一時期最富盛名的當然首推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因此接下來首先要介紹的便是三傑之首「達文西」的作品「聖告圖 Annociation」:

典藏羅浮宮-068-01.jpg   

這件約是 1483 年間達文西的作品,在 1475 年間達文西在相同的主題上曾畫了另一幅的聖告圖,大家不妨比較一下其間之差異:

典藏羅浮宮-068-02.jpg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Giovanni di Francesco」所繪製的「Nativity and Adoration of the Magi」:

典藏羅浮宮-068-03.jpg   

這是描繪聖經故事中三賢士來朝的情節,這件作品分左右兩部份,左邊為耶穌的誕生,右邊則為三賢士帶著黃金、乳香及末藥前來朝奉,有趣的是兩段故事中間是由斷裂開來的石牆來區隔。

典藏羅浮宮-068-04.jpg   

典藏羅浮宮-068-05.jpg   

接下來介紹的是 Bernardo Parentino 的作品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同樣的故事情節,兩種截然不同的呈現方式,這也是欣賞這些藝術作品最引人入勝之處:

典藏羅浮宮-068-06.jpg   

接著介紹「塞納西畫派 Sienese School」重量級大師 Giovanni di Paolo 的作品「The Procession of St. Gregory to the Castel Sant' Angelo」:

典藏羅浮宮-068-07     

在十四世紀末至十五世紀初,義大利畫壇出現了好幾位名為 Giovanni 的藝術家,除了前面介紹過的「Giovanni di Francesco」和「Giovanni di Paolo」之外,還有好幾位 Giovanni,包括「Giovanni da Modena」、「Giovanni Francesco da Rimini」、還有「Matteo di Giovanni」、「Giovanni d'Ambrogio」這些名字十分相近的大師很容易讓人混淆,這裡先提醒大家免得後續介紹其他的 Giovanni 時大家都搞混了。 

接下來介紹的這位名為 Giovanni 的藝術大師是「Pietro di Giovanni d'Ambrogio」,他其實是一位建築師,他的作品以雕塑聞名,畫作則較為少見,這個展廳中便展示了兩件他的畫作「The Beheading of St. Bartholomew」以及「The Sermon of St. Bartholomew」,機會可謂十分難得:

典藏羅浮宮-068-08.jpg   

典藏羅浮宮-068-09.jpg   

接下來介紹的則是 Bartolomeo di Tommaso da Foligno 的作品「耶穌復活 Resurrection」,Bartolomeo 用十分誇張的構圖來呈現耶穌復活的場景,整個構圖無論是人物、棺木、甚至後方背景的山丘和樹木在相對比例上都不是那麼正確,但作者想要呈現的主題觀感倒是十分明確地表達出來:

典藏羅浮宮-068-10.jpg   

緊接著介紹的則是兩位名人的肖像畫,其一為 Saint Anthony Abbey:

典藏羅浮宮-068-11.jpg   

另一位則為那不勒斯的王子、同時也是主教 St. Louis of Toulouse:

典藏羅浮宮-068-12.jpg   

再來要介紹的這位畫家或許大家不是那麼熟悉,但他的作品風格十分獨特,與當時流行的畫風相去甚遠,他便是 Ercole de' Roberti,大約與達文西同一時期,在展廳中有兩件 Ercole 作品,分別為 St. Appolonia 與 St. Michael 兩位聖徒的畫像:

典藏羅浮宮-068-13.jpg 典藏羅浮宮-068-14.jpg   

可惜羅浮宮所收藏的這兩件作品並未能充份展現出 Ercole 的特色,我們不妨看看他其他的作品,或許大家可以比較清楚感受到他獨特的繪畫風格:

典藏羅浮宮-068-15  

典藏羅浮宮-068-16.jpg      

By Pongo Aug. 08,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渡過了黑色病危機的衝擊之後,歐洲藝壇開始大放異彩,群雄並起,文藝復興運動也由萌芽期開始逐步進入興盛期,此一時期最有名的畫家當屬「羅倫佐.蒙那科 Lorenzo Monaco」,羅倫佐的風格源自於國際歌德藝術 International Gothic,但或許是受到當時雕刻大師「吉伯弟 Lorenzo Ghiberti」的知名雕刻作品「天堂之門 Gate of Paradise」的影響,羅倫佐的繪畫作品中常呈現出分割畫面,同時也賦予更多的故事性與情感,現在我們就來欣賞羅倫佐.蒙那科在 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廳中的幾件作品。首先是描繪聖經故事的「Christ in the Garden of Gethsemane. The Three Marys at the Tomb.」:

典藏羅浮宮-067-01.jpg   

另外一件羅倫佐的作品則是三聯作「Predella with a banquet of erode, crucifix. and stories of s. Jacopo」,用三幅畫作來描繪一個故事,不僅每件作品的畫面結構嚴謹,也呈現出更完整、更豐富的故事性:

典藏羅浮宮-067-02.jpg   

典藏羅浮宮-067-03.jpg   

典藏羅浮宮-067-04.jpg   

典藏羅浮宮-067-05.jpg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 Stefano di Giovanni 的作品「Madonna and Child with Angels and Saints」:

典藏羅浮宮-067-06.jpg   

畫作中央是聖母子與環繞在後方的天使:

典藏羅浮宮-067-07.jpg   

左邊為 Saint Antoine de Padoue

典藏羅浮宮-067-08.jpg   

右邊則為 Saint John the Evangelist:

典藏羅浮宮-067-09.jpg   

另外兩件 Stefano di Giovanni 的作品則分別為「The Blessed Ranieri Frees the Poors from a Jail in Florence

典藏羅浮宮-067-10.jpg   

以及「The Damnation of the Soul of the Miser of Citerna」:

典藏羅浮宮-067-11.jpg   

另外還有一位值得一提的藝術家 Gentile da Fabriano,他的畫作「The Presentation at the Temple」則呈現出舞台劇場一般的感覺:

典藏羅浮宮-067-12.jpg   

此一時期還有幾件其他大師的作品,經由這些畫家的努力與傳承,義大利的藝壇也逐漸受到重視,一股兼具復古與創新的改革力量也正在不斷的蘊釀之中。 

義大利畫壇從十三到十四世紀,雖然歷經了戰亂、瘟疫等重大的衝擊,但在眾多先驅者不斷努力研究及傳承之下,一股兼具復古與創新的改革力量也正在不斷的蘊釀之中,再加上各項繪畫技巧也逐漸純熟,這些藝術的盛行風氣終於在十五世紀爆發,正式進入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也引領西方文明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十五世紀義大利藝壇之所以能呈現強勁的成長最主要還是應歸功於一個家族的興起,這便是「梅迪奇家族 Medici Family」。梅迪奇家族於1434年在弗羅倫斯崛起,前前後後主宰了歐洲近三個世紀,家族事業是由「喬凡尼.梅迪奇 Giovanni de Medici」以金融業起家,逐漸發展成為橫跨經濟、政治、及宗教的龐大勢力,歷任教宗包括「李奧十世 Leo X」、「克魯曼七世 Clement VII」、「皮埃四世 Pius IV」、以及「李昂六世 Leon XI」都是出自於梅迪奇家族,另外「凱薩琳.梅迪奇 Catherine de Medici」及「瑪琍.梅迪奇 Marie de Medici」則是嫁入歐洲皇室而成為皇族成員,如此更加速擴張梅迪奇家族在全歐地區的影響力。 

By Pongo Aug. 07,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十四世紀,時序進入了義大利的Trecento Period時期,也正式啟動了西方文明最重要的文藝復興運動,此時期活躍在義大利畫壇的藝術家除了先前所介紹的喬托、杜奇歐與賽蒙內三位大師之外,還包括「利波.曼米 Lippo Memmi」、「安布羅吉歐.羅倫塞提 Ambrogio Lorenzetti」、「皮埃特羅.羅倫塞提 Pietro Lorenzetti」、「喬凡尼.畢沙羅 Giovanni Pisano」、「亞諾福 Arnolfo di Cambio」、「提諾 Tino di Camaino」、「波尼諾 Bonino da Campione」等繪畫及雕刻大師,他們大多都活躍在當時極為繁榮的城市「塞納 Siena」,因而形成所謂的「塞納西畫派 Sienese School」。 

首先欣賞的是「利波.曼米 Lippo Memmi」的「釘刑 Crucifixion」:

典藏羅浮宮-066-01.jpg   

Lippo Memmi是賽蒙內.馬提尼的妹婿,也是賽蒙內忠實的追隨者,但相較於賽蒙內的作品而言,Lippo Memmi反而傾向保守復古的拜占庭藝術風格。展廳中還有 Lippo Memmi 的另一件作品「聖彼得畫像 St. Peter」,整件作品以金色、紅色、橘色為基底,亮度和彩度均高,是一件相當出色的畫像作品:

典藏羅浮宮-066-02.jpg   

接著要欣賞的則是「安布羅吉歐.羅倫塞提 Ambrogio Lorenzetti」的「The Charity of St. Nicholas of Bari」:

典藏羅浮宮-066-03.jpg   

另一件 Ambrogio Lorenzetti 的作品則是「聖母子 Madonna and Child」,注意看到這件作品最上方還有一幅小小的畫作「釘刑 Crucifixion」:

典藏羅浮宮-066-04.jpg   

「聖母子」這個主題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中佔了很大的份量,幾乎每位成名的畫家都畫過這個主題,後續我們還會針對 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廳中「聖母子」這個主題所有的作品做一番介紹。 

接著要欣賞的是「皮特羅.羅倫塞提 Pietro Lorenzetti」的作品「三賢士朝聖 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典藏羅浮宮-066-05.jpg   

Pietro Lorenzetti 是 Ambrogio Lorenzetti 的哥哥,但名氣似乎比弟弟小了一些,但在兩兄弟的努力下,成功地將立體空間的創作風格帶入了塞納西畫派,對當時的藝壇貢獻十分卓越。 

這個時期其他大師的作品還包括 Vitale da Bologna 的「聖母的加冕 The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

典藏羅浮宮-066-06.jpg   

Vitale da Bologna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大師,他的許多作品都是以 Polyptych (多重畫面聯作) 的風格呈現,在一個畫屏中用分割畫面的技巧來描述一段故事,在 Salle des Sept-Mètres 另一件 Vitale da Bologna 的作品便是三聯作 (Triptyque),作品中所描繪的是聖經故事中人們所熟悉的情節:

典藏羅浮宮-066-07.jpg   

接下來還有 Bartolo di Fredi 的作品 The Presentation at the Temple,畫作中的每個細節都描繪得十分精細,可說是 Bartolo di Fredi 的代表作:

典藏羅浮宮-066-08.jpg   

到了十四世紀中葉,由於歐洲陷入「黑死病 Black Death」的危機,估計超過一億人死於這場浩劫,甚至動搖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地位,整個藝術的發展也幾乎呈現停滯的狀態,僅有少數的宗教畫作出現,其中又以「釘刑 Crucifixion」或「耶穌受難像 Calvary」這個主題的相關作品最多,似乎也在反應當時人們面對黑死病祈求救贖的無奈心情,像是Bartolomeo Bulgarini的「釘刑 Crucifixion」便深刻描繪出這種沉痛與無奈:

典藏羅浮宮-066-09.jpg   

接下來則是 Pietro da Rimini 的「卸下聖體 Descent from the Cross」:

典藏羅浮宮-066-10.jpg   

還有隨後出現的「Francesco di Vannuccio」同樣也有一件與「耶穌受難 Calvary」相關的作品「Calvary with St. Francis of Assisi and the Young St. Vitus」,這件作品的構圖十分中規中矩,沒什麼特殊之處,在前方跪著的兩位聖徒比例上似乎顯得小了許多,感覺不是那麼自然:

典藏羅浮宮-066-11.jpg   

展廳中還有幾件以「釘刑 Crucifixion」為主題的作品,有的畫面構成十分簡單而沒什麼特色:

典藏羅浮宮-066-12.jpg   

有的構圖雖然簡單,但在創作過程中加了一些巧思:

典藏羅浮宮-066-13.jpg   

有些則是用一個完整的故事背景來呈現「釘刑」令人動容的情節:

典藏羅浮宮-066-14.jpg   

雖然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作品始終圍繞在聖經相關的主題之上,但藉由各個藝術大師的創造力和繪畫技巧,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 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廳中所呈現的豐富與多元的藝術饗宴。 

By Pongo Aug. 06,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面連續幾篇文章介紹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在進入大陳列長廊之前,我們再利用幾篇文章的篇幅來介紹 Salle des Sept-Mètres 更多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典藏羅浮宮-065-01.jpg   

Salle des Sept-Mètres 是長方形的展廳,所展出的都是中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前後的小尺寸作品,由於每件作品都相當袖珍,在這不算大的展廳中卻展出近百件的作品,由於數量相當的多,我們就只詳細介紹其中比較知名的作品,其他的作品則簡單帶過。 

一進入展廳我們先來欣賞入口左邊的這面牆上所展示的一些作品,首先是 Pinturicchio (Bernardino di Betto) 的作品 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erome and St. Gregory the Great

典藏羅浮宮-065-02.jpg   

而在這件作品下方則是「拉斐爾 Raphael」的 Angel Holding a Phylactery:

典藏羅浮宮-065-03   

Bernardino di Betto 與年輕時候的 Raphael 都是佩魯吉諾 (Pietro Perugino) 的學生,並且經常一起共同創作大型的濕壁畫,兩人的繪畫技巧十分近似,因此兩人的作品也經常被誤認。羅浮宮將兩人的作品安排在一起展示,剛好可以近距離比較一番。   

在入口右側有一幅畫作就是佩魯吉諾 (Pietro Perugino) 的作品,名為 Apollo and Marsyas,三個人的作品同時放在一起欣賞,真的很難分辨出哪一件是哪一位大師的畫作:

典藏羅浮宮-065-04  

在 Apollo and Marsyas 這件作品上方有一件圓形的畫作,這是 Il Sodoma 的 Allegory of Love:

典藏羅浮宮-065-05.jpg   

由於 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示了近百件的作品,繞一圈便可同時看到十三至十五世紀許多義大利知名大師的作品,也可以從這些展示作品中去感受義大利畫壇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初期在繪畫風格上的演變,機會非常難得,但限於篇幅,我們只能介紹幾件大家或許比較熟悉、或是稍微比較大型的畫作,而且這次我們改變一下介紹的方式,不再按照畫作懸掛的位置順序,而是按照畫作的年代派別和內容的類別依序來介紹,這樣對想進一步了解義大利文藝復興各個時期之大師及其作品的朋友或許更有幫助。 

先前幾篇文章中曾經提及,在西元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義大利繪畫藝術先後在「塞納 Siena」及「佛羅倫斯 Florence」兩個地區盛行,相較於中世紀拜占庭之藝術風格,此時期之繪畫更具有寫實的味道,此一時期的代表畫家首推「喬托 Giotto di Bondone」、「西瑪布埃 Cimabue」、「杜奇歐 Duccio di Buoninsegna」以及「賽蒙內.馬提尼 Simone Martini」…等多位大師。 

在 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廳中接下來要介紹的是 Guido of Siena 的作品 The Presentation at the Temple:

典藏羅浮宮-065-06       

Guido 是十三世紀初期義大利的藝術家,他的作品還保有一些拜占庭藝術的風格,在 Salle des Sept-Mètres 展廳中還有他另一件作品 The Nativity:

典藏羅浮宮-065-07.jpg   

緊接著要介紹的便是「賽蒙內.馬提尼 Simone Martini」的作品「背負十字架 The Carrying of the Cross」:

典藏羅浮宮-065-08.jpg   

賽蒙內是「喬托 Giotto di Bondone」的學生 (也有藝術史學家認為賽蒙內是杜奇歐的學生),他的作品對十四世紀「國際歌德藝術 International Gothic」影響至深,雖然賽蒙內的這件作品是用城堡的實景當作背景,但顯然比例還差很多,尤其是一堆人從城堡中擠出來,城堡看起來簡直就像是樂高玩具一般失真,但城堡本身的構圖倒是十分具有立體感:

典藏羅浮宮-065-09.jpg   

下一篇文章將繼續欣賞更多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同時也要介紹當時主導藝壇的「塞納西畫派 Sienese School」,我們就下回見囉。 

By Pongo Aug. 05,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文章曾提到「聖母子」這個主題,在 Salon Carré 展廳中還有另外幾件作品都和聖母子有關,這些作品其中之一便是 Filippo Lippi 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Two Angels」:

典藏羅浮宮-064-01.jpg   

還有「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the Young St. John the Baptist」:

典藏羅浮宮-064-02.jpg   

另一件則掛在另一面牆上,這是 Francesco Botticini 的「Madonna and Child in Glory」:

典藏羅浮宮-064-03.jpg   

Francesco Botticini 曾受教於「安德魯.維洛其奧 Andrea de Verrocchio」門下,因此算是達文西、波提切利的同門師兄弟,也是當代極負盛名的一位祭壇畫師。在這件作品中 Botticini 的表現手法可說是獨樹一幟,無論是構圖或是配色都與一般畫家呈現的方式大異其趣,尤其是圍繞在聖母身邊的小天使,有的是全身紅色、有的只用藍色線條來呈現,但整件畫作給人的感覺倒還不錯。 

在這件作品下方有一横幅,横幅中共有五位大師的畫像,他們都是當時佛羅倫薩藝術領域的核心人物:

典藏羅浮宮-064-04.jpg   

這五位大師由左至右分別為「喬托 Giotto di Bondone」:

典藏羅浮宮-064-05.jpg   

「烏卻羅 Paolo Uccello」:

典藏羅浮宮-064-06.jpg   

第三位是畫家「多那泰羅 Donatello」:

典藏羅浮宮-064-07.jpg   

第四位是數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建築師「安東尼奧.馬內帝 Antonio Manetti」:

典藏羅浮宮-064-08.jpg   

最右邊這位則是建築工程師「菲利浦.布魯內萊斯基 Filippo Brunelleschi」:

典藏羅浮宮-064-09.jpg   

在 Salon Carré 出口處還有一幅 Benozzo Gozzoli 的作品「Triumph of St. Thomas Aquinas」:

典藏羅浮宮-064-11.jpg   

Benozzo Gozzoli 是安傑利柯 (Fra Angelico) 的學生和助理,是當時最偉大的濕壁畫畫家,也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尊崇,因此接到了各個教堂的訂單,義大利及梵蒂岡現存許多教堂的濕壁畫都是他遺留下來的作品。這件 Triumph of St. Thomas Aquinas 作品所描述的是中世紀天主教最偉大的神學家 St. Thomas Aquinas 的故事。     

在這件作品中,St. Thomas Aquinas 坐在正中央,手中捧著他最有名的著作「神學大全 Summa Theologica」,只是有一個地方讓我感到不解,畫中的 St. Thomas Aquinas 眼神並非直視著前方,而是往斜前方看去,因此讓整個表情變得有些無奈,照理說 St. Thomas Aquinas 手捧著自己最有名的著作,表情應該是十分得意而充滿自信才對,Benozzo Gozzoli 如此呈現是否另有用意就不得而知了:

典藏羅浮宮-064-12.jpg   

在神學大全中他聲稱自己在祈禱時聽見十字架傳來的聲音,稱讚他的著作「BENE SCPSISTI DE ME, THOMMA」意思是說 You have written well about me, Thomas。而這句稱讚的話就出現在 Thomas 的上方。而在 Thomas 左右的兩位聖人則分別是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

典藏羅浮宮-064-13.jpg   

在 Thomas 前方躺著的則是反對 Thomas 言論的阿拉伯學者 Averroes:

典藏羅浮宮-064-14.jpg   

在 Averroes 下方的群眾則是以左下方教宗 Sixtus IV 為首的神職人員:

典藏羅浮宮-064-15.jpg   

最後,在離開 Salon Carré 之前不妨再抬頭看看天花板及其周圍的裝飾藝術,這些金碧輝煌的雕刻及浮雕作品一件比一件令人讚嘆,對照著展廳中所展示的中世紀義大利繪畫作品反倒形成一種不同的趣味:

典藏羅浮宮-064-16.jpg   

在天花板四周的橫樑上各有一位繆思仙子,從每位仙子身邊兩位小天使手中的器具大致上可以猜出繆思仙子所掌管的藝術領域,有繪畫、有雕刻、還有建築,而每位仙子的姿勢和表情都不同,但似乎都陷入長長的思考之中,每位仙子身上衣服的皺摺都雕塑得十分生動細緻,不妨停下腳步駐足觀賞一番:

典藏羅浮宮-064-17.jpg   

典藏羅浮宮-064-18.jpg   

典藏羅浮宮-064-19.jpg   

除了橫樑上的繆思仙子,在天花板的角落也很有看頭,如果你是我的粉絲應該還記得 RF 代表的是法國哪一位君王,如果忘了,不妨翻翻本系列前面幾篇文章,重溫一下羅浮宮引以為傲的裝飾藝術吧。

典藏羅浮宮-064-20.jpg   

By Pongo Aug. 04,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承續上一篇文章,今天緊接著要介紹的作品是 Filippo Lippi 所繪製的 Barbadori Altarpiece:

典藏羅浮宮-063-01.jpg   

Filippo Lippi 是十五世紀初期義大利的畫家,在這件祭壇畫作中充份展現 Filippo 的構圖功力,他將聖母放在整件作品的正中央,而且明顯放大了一些,使得圍繞在四週的眾多天使與聖徒相對顯得渺小了許多,讓整件作品的焦點都集中在這一對聖母子身上。 

這件作品同時也顯現出 Filippo 的細緻功力,尤其是在服飾、鑲邊…等等細節的細部描繪上更是突顯出他一絲不苟的虔敬態度:

典藏羅浮宮-063-02.jpg   

典藏羅浮宮-063-03.jpg   

典藏羅浮宮-063-04.jpg   

緊接著看到的這件作品則是另一位十五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最知名的畫家「烏卻羅 Paolo Uccello」的作品「聖羅曼諾之役 San Romano Battle」:

典藏羅浮宮-063-05.jpg   

「聖羅曼諾之役 San Romano Battle」是 Paolo Uccello 最具代表性的三聯式蛋彩畫,主要是描繪當時所發生佛羅倫薩與錫耶納之間的戰事,另兩幅目前分別收藏於倫敦國家美術館及烏茲美術館:

典藏羅浮宮-063-06.jpg   

典藏羅浮宮-063-07.jpg   

而在羅浮宮所展示的這一幅作品所描繪的是「聖羅曼諾戰役」中 Michelotto 的反攻 (The Counterattack of Michelotto da Cotignolaat the Battle of San Romano),由於年代久遠,畫作許多部份都因為氧化而失去原有的光彩,但仍可以從各個細節的處理上一窺 Paolo Uccello 的功力:

典藏羅浮宮-063-08.jpg   

「烏卻羅 Paolo Uccello」最擅長繪製各式各樣的動物,聖經故事中曾出現動物的片段常是他擷取的題材,像是諾亞方舟、聖喬治屠龍…等都是他繪畫的題材,而在「聖雷馬諾戰役 San Romano Battle」一系列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將觀畫的重點擺在這群戰馬的各種英姿,在刀槍旌旗、人馬雜沓之下描繪出軍隊進攻前夕的紛亂與不安:

典藏羅浮宮-063-09.jpg   

典藏羅浮宮-063-10.jpg   

典藏羅浮宮-063-11.jpg   

典藏羅浮宮-063-12.jpg   

接下來看到的是 Fra Diamante 的作品「耶穌誕生 Nativity」:

典藏羅浮宮-063-13.jpg   

Fra Diamante 是 Filippo Lippi 的好友與助理,他和 Filippo 共同完成了許多教堂的濕壁畫,也算是十五世紀義大利相當活躍的藝術家之一。 

緊接著則是 Alesso Baldovinetti 的作品「聖母子 Madonna and Child」:

典藏羅浮宮-063-14.jpg   

Alesso Baldovinetti 不只是一位畫家,他還致力於發展許多繪畫相關的技術,尤其是在鑲嵌藝術 (Mosaic) 的領域更是貢獻卓著。 

接下來的這件作品名為「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four angels」:

典藏羅浮宮-063-15.jpg   

聖母子這個主題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壇上十分流行,幾乎每位藝術家都曾在這個主題上多所著墨,接下來我們便會介紹幾件與聖母子相關的作品,大家不妨比較一下各個不同藝術家對這個主題的詮釋與表現技法。 

首先是 Francesco Pesellino 的作品「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Zenobius, St. John the Baptist, St. Anthony and St. Francis of Assisi」:

典藏羅浮宮-063-16.jpg   

Francesco Pesellino 出身在一個藝術世家,祖父及父親都是當代有名的畫家,他也曾與 Filippo Lippi 共事過,他的繪畫技巧深受梅迪奇家族的喜好,因此收藏了許多他的作品,但時至今日,許多 Francesco Pesellino 的畫作早已不知去向,羅浮宮所珍藏的這件作品可說是彌足珍貴。 

接下來則是「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的作品 Madonna and Child with Five Angels:

典藏羅浮宮-063-17.jpg   

波提切利的畫風細膩生動,尤其對人物臉部細節的表現和整體構圖的透視立體感都掌握得十分精準,因此受到梅迪奇家族的青睞,還為梅迪奇的莊園創作了許多作品。 

另一件波提切利的聖母子作品則單純了許多:

典藏羅浮宮-063-18.jpg   

在同一面展示牆上還有一件波提切利的作品,畫的是一位不知名的年輕人,在文藝復興時期主要都以聖經故事為題材來作畫,並不流行肖像畫,除非是教宗或是當代的王公貴族,很少有人會擁有肖像作品,由此看來這位年輕人必是大有來頭。

典藏羅浮宮-063-19.jpg   

在波提切利的這三幅畫作兩側各有一幅長方形的作品,分別描述聖經故事中的一段動人情節,首先看到的是 Filippo Lippi 的「Story of Virginia」:

典藏羅浮宮-063-20.jpg   

Story of Virginia 情節大致描述如下:Virginia 西元前450年羅馬共和國的一位平民美女,當時的執政官 Appius Claudius 貪圖她的美色而想霸佔她,Virginia 的父親於是上訴到羅馬的十人審判委員會,只可惜委員會早就被執政官所收買,於是 Virginia 的父親只好當著委員會的面前刺死了自己的女兒,因為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全 Virginia 的貞潔。此事大大挑起了平民百姓的不滿情緒,群情激動的眾人於是引起了暴動,最後成功推翻了 Appius Claudius 為首的執政當局。 

而另一幅則是波提切利的 Three Scenes from the Story of Esther:

典藏羅浮宮-063-21.jpg   

Story of Esther 則是描述波斯帝國國王 Ahasuerus 的王后 Esther 如何用智慧揭發了 Haman 的陰謀,因而解救了猶太族人,由於故事相當複雜,在此就不一一詳述。 

By Pongo Aug. 03,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