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經為一幅畫潸然淚下,或是為一首歌、一部電影感動不已,那麼你一定會喜歡「勒莫克」的畫作,因為在他的作品中你總能找到屬於自己記憶裡最深刻的思念。

勒莫克-17.jpg

兒時的記憶總藏在內心深處,有歡笑有淚水、有辛酸有苦悶、有生離有死別,最揪心的莫過於被一幅畫無意間勾起的那一瞬間,記憶中早已模糊的場景再一度鮮明地呈現在眼前,時間彷彿也在那一刻凍結,整個世界停了下來。

勒莫克-03.jpg

「奇里維克提維奇勒莫克 Kirill Vikentievich Lemokh」又叫做 Carl Johann Lemoch,是十九世紀俄國寫實畫派的重要畫家,他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藝術天份,參加過許多的競賽,不到22歲就贏得了許多奬盃和奬牌,他原本在俄國著名的皇家藝術學院 Imperial Academy of Arts 學習古典風格的歷史畫,1863年他參與當時一個反學院派而倡導寫實派的抗議活動 Revolt of Fourteen 而慘遭退學,但他仍力爭上游,最後不僅成功躋身名流,還成為俄羅斯博物館 State Russian Museum 館長。

勒莫克的寫實畫作沒有太多的繪畫技巧,卻有著動人的深刻情緒,每一個畫面都是一個故事,直直鑽入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挖出你記憶深處懷念著的那個人、那件事…

勒莫克-01.jpg

勒莫克-02.jpg

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有一些令人難忘的時光,勒莫克就像在說故事一般將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描繪在畫布上,像是偷偷溜出去玩,回家一推開門就被母親逮個正著,還大聲斥責「跑到哪兒去玩了 Where were hanging out」:

勒莫克-04-Where were hanging out.jpg

在母親嚴厲的斥責聲中,兩個頑皮的小女孩傻愣愣地杵在門邊,一臉無辜的模樣,相信你我都有著相同的經驗。

有時候真的不明白大人在煩惱些什麼,只有靜靜地在一旁:

勒莫克-06.jpg

有時小小的心靈也會因為一個親切的舉動而開心起來:

勒莫克-07.jpg

有時會覺得滿腹的委曲:

勒莫克-08.jpg

也會有一些知心的好友一起努力編織著夢想:

勒莫克-09.jpg

在「奇里維克提維奇勒莫克」的許多作品中都流露出他對當時百姓生活的關懷,透過他的作品,忠實而貼切地記錄著農村發生的點點滴滴,像是「Parental Joy」就描繪出辛苦工作的農夫回到家後開心地逗弄著小孩,一家三口享受著簡單的幸福:

勒莫克-10.jpg

家裡添了一位寶寶,街坊鄰居的小朋友都好奇地跑來探望小Baby:

勒莫克-11.JPG

有時不巧剛好遇上小寶寶在睡覺,一群小朋友只好在門邊等候,不敢驚醒他們:

勒莫克-12-The New Family Member.jpg

農村生活當然不只是開心溫馨的時光,有時候也必須面對生活上的小麻煩,甚至是生離死別的不捨,勒莫克透過一雙關懷的眼和一雙靈巧的手,看似輕描淡寫卻也娓娓道出農村生活的美麗與哀愁。

勒莫克-13-Convalescent.jpg

像是這一幅「Convalescent 療養」便是描繪母親餵食病童的場景,只見母親盤坐在地板上,右手捧著一個大飯缽,懷裡還抱著一位襁褓中的小小孩,病童努力地用雙手支撐著身體不讓自己倒下去,母親身後的兩位小孩則靜靜地在一旁等待,一個簡單的畫面卻讓人不禁深深感動,尤其是畫中每一個人臉上的表情,沒有刻意的舖陳與誇張的情緒,如此自然的親情流露、如此寫實的生活點滴,細細品味的過程彷彿自己也被帶回到童年時光。

接下來這幅畫作「La Mort du père dans une isba 樅木屋父親之逝」同樣是一件十分含蓄的作品,描述的是一家之主因病過世,一家人在他身邊悲悽的場景。沒有誇張的表情,也沒有刻意營造出來的悲傷氛圍,只是很忠實的呈現當時的第一現場。

勒莫克-14-樅木屋父親之逝-01.jpg

在一個昏暗的房間,母親和妻子守候在病榻前,母親掀開帳幔,妻子則倚靠在母親肩上掩面而泣,母親低頭不語、狀似哀戚,旁觀者光是看這場景便猜想得出這家人發生了什麼事情。

勒莫克-14-樅木屋父親之逝-02.jpg

左側的兩位小女孩相擁而泣,男孩則在婦人身後,低著頭,一手還拉著婦人的裙擺。門口還擠了三個鄰家小孩,靜靜地看著這一家人。

勒莫克-14-樅木屋父親之逝-03.jpg  

勒莫克-14-樅木屋父親之逝-04.jpg

這兩件作品都可說是寫實畫派的上乘之作,雖然沒有刻意安排,只是忠實地呈現當時所見的場景,簡單平實卻能精準傳達出深刻的哀傷情緒,不由得令人佩服奇里勒莫克的功力。

勒莫克-15-Congratulations.jpg

勒莫克-16.jpg

勒莫克-18.jpg

勒莫克-19.jpg

成名後的奇里勒莫克逐漸將重心放在藝術教育和推廣方面,雖然俄國在藝術領域的成就遠不如法國、義大利等藝術的先驅那麼的興盛,但在奇里勒莫克等熱心人士的大力推動之下也逐步走出一片天,勉強在世界藝壇佔得一席之地。

 

By Pongo (Feb. 03, 2019)

註:本系列 (藝術與大師) 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我們接著再轉過身來繼續前往大陳列長廊的下一個區段,首先要介紹的是南側牆面的六件作品,我們先看中央一上一下的兩件作品,這兩件作品都是義大利巴洛克時期巴隆納畫派 (Bolognese School) 的知名畫家 Guercino 的畫作,在上方的是「Lot and His Daughters」:

典藏羅浮宮-101-01.jpg

而下方的這件作品則是「St. Peter Weeping before the Virgin」:

典藏羅浮宮-101-02.jpg

先不論這兩件作品所描繪的背景故事,光是從畫作中所傳遞的情緒便足以讓人被畫中人物深深吸引,尤其是「St. Peter Weeping before the Virgin」中痛哭流涕的 St. Peter 以及在一旁雙眉緊鎖的聖母,駐足在這件作品前,任何人都能感受到那種白髪人送黑髪人的悲哀,每個人在生命的過程中都曾失去至親的人,這件作品用全黑的背景,在黑暗中呆坐的兩位悲傷的人,此情此景悄悄勾起每個人心中對逝去親人的那種思念,是令人動容的一件上乘之作。

接下來在 Guercino 這兩件作品兩側各有兩件 Guido Reni 的大型畫作,排列起來相當壯觀,由於在羅浮宮大陳列長廊中有不少 Guido Reni 的作品,因此在仔細介紹這四件作品之前不妨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大師「基度雷尼 Guido Reni」。

「基度雷尼 Guido Reni」是巴洛克時期義大利巴隆納畫派 (Bolognese School) 最重要的畫家,與當時藝壇最具影響力的 Carracci 家族、Borghese 家族互動甚密,同時也受到歷任教宗、主教的重視,委託他參與或主導各大教堂的壁畫創作工程。成名之後的 Guido Reni 更回到家鄉創辦學校,培育出許多出色的藝術家,此舉也讓 Guido Reni 成為義大利巴洛克時期藝壇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簡單介紹完 Guido Reni,現在就一起來欣賞他在大陳列長廊本區段的四件作品,這四件作品的主題都與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 Hercules 有關,且讓我們慢慢逐一欣賞。由左至右首先看到的是「大力神宰殺九頭蛇 Hercules Slaying the Hydra of Lerna」:

典藏羅浮宮-101-03.jpg

這件作品描繪的是大力神 Hercules 摶殺九頭蛇 (Hydra of Lerna) 的英勇事蹟,傳說中的九頭蛇只有一個主頭,其他的頭砍下之後就會立刻長出新的頭,因此在拼鬥的過程中 Hercules 也吃足了苦頭,不過最後還是剷除了這一禍害,這也成為大力神十二項偉大事蹟中的第二件。

其次第二件作品是「綁架黛安尼亞 Abduction of Deianira」:

典藏羅浮宮-101-04.jpg

「Abduction of Deianira」這幅畫所描繪的是希臘神話故事,半人馬 Nessus 綁架了大力神 Hercules 的妻子 Deianira 並企圖強暴她,Hercules 用沾有九頭蛇毒的毒箭殺死了 Nessus,Nessus 在死前將毒血交給了 Deianira,並告訴 Deianira 這些血如果讓 Hercules 碰觸後便可讓 Hercules 對她永不變心,於是 Deianira 便將這些血塗在 Hercules 經常穿著的獅皮上衣,Hercules 中毒之後全身血液如火焰般燃燒,便跳入火堆身亡,Deianira 懊悔不已,不久之後也自殺身亡。

Guido Reni 所創作的這件作品充份展現巴洛克風格中誇張的肢體和強烈的戲劇效果,半人馬 Nessus 高速狂奔,雙手將 Deianira 高高舉起,Deianira 的衣裙隨風飄揚,還不時擡頭仰望天空,兩人之間的互動不像是綁架,反倒是像在跳一段芭蕾,更像是在跳雙人冰舞,卸風而行的姿態呈現出力與美的完美結合,讓人讚嘆不已。

第三幅作品是「Hercules and Achelous」:

典藏羅浮宮-101-05.jpg

Achelous 是希臘神話故事中的水神,他和 Hercules 為了爭奪 Deianira 而大打出手,兩位肌肉男相互扭打成一團,兩人勢均力敵,雙方都激戰得精疲力盡。

最後一幅則是「Hercules on the Pyre」:

典藏羅浮宮-101-06.jpg

這件作品則是描繪 Hercules 中毒之後全身血液如火焰般燃燒,跳入柴堆後痛苦不堪的情景,全身的肌肉與線條也因為承受巨大的痛苦而顯得緊繃而結實。

這四件作品充份表現出男性陽剛之力與美,在整個大陳列長廊中特別地醒目,視覺效果十分震撼。

典藏羅浮宮-101-07.jpg

By Pongo 於 Jan. 01, 2019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我們繼續欣賞同一區段的三件作品,先看到的是 Domenichino 的「Landscape with The Flight to Egypt」:

典藏羅浮宮-100-01.jpg   

以及「Timoclée et Alexandre」:

典藏羅浮宮-100-02.jpg   

前面也介紹過 Domenichino 的作品,他的本名叫做 Domenico Zampieri,由於他身材矮小,因此有了 Domenichino 的綽號,意思是 Little Domenico,他受教於 Annibale Carracci 所創辦的學院,後來也在學院內工作,但自從 Annibale Carracci 過世之後,Annibale Carracci 的事業完全被另一位學院成員 Guido Reni 所承續,Domenichino 則被排除在外,Domenichino 只好到處以接案、打零工維生。 

這幅 Domenico 所繪製的「Timoclée et Alexandre」描繪的是亞歷山大大帝的一段故事,由於故事內容是表彰女性的勇氣,在當時父權社會當道的時代並不是很受到歡迎,故事的內容是說 Alexandre 率領軍隊攻進 Thebes,一位士兵強暴了當地女子 Timoclée,Timoclée 騙說一口井底藏有財寶,就在士兵爬進井底時,Timoclée 便投下石塊將士兵砸死,Timoclée 也因此被抓到 Alexandre 面前接受處置,沒想到她在 Alexandre 面前不但沒有絲毫畏懼,反而義正辭嚴地為自己辯護,這一點讓 Alexandre 十分欽佩,因此也將她當場釋放。Domenico 所繪製的便是軍士們將 Timoclée 全家大小帶到 Alexandre 面前接受審訊時的那一幕。 

接下來是本區段最右側的一件作品,這是 Giovanni Lanfranco 所繪製的「Coronation of the Virgin with St. Augustine and St. William of Aquitaine」:

典藏羅浮宮-100-03.jpg   

Giovanni Lanfranco 是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畫家,受教於 Carracci 家族中的大哥 Agostino Carracci,也曾和 Guido Reni、Domenichino、Francesco Albani 等人共同創作許多教堂中的濕壁畫,算是 Carracci 眾多傳人中頗受器重的一位弟子。 

緊接著我們轉過身來,繼續欣賞同一個區段北側牆面的許多作品,由右至左,首先是 Orazio Gentileschi 的「Public Felicity Triumphant over Dangers」:

典藏羅浮宮-100-04.jpg   

接下來左邊上方的畫作是 Bartolomeo Schedoni 的「卸下聖體 The Deposition」:

典藏羅浮宮-100-11     

Bartolomeo Schedoni 在這件作品中刻意將耶穌的屍體畫成慘白,對照圍繞在聖體四周的聖家族及聖徒們紅潤的膚色,場面顯得格外的悲淒。Bartolomeo Schedoni 其實還有另外一幅同名的畫作,畫中人物的情緒更為激動,肢體動作更為誇張,對照之下更可感受到兩件作品所傳達出不同的哀傷情緒:

典藏羅浮宮-100-05.jpg   

接下來在「卸下聖體 The Deposition」下方較為小幅的作品是 Annibale Carracci 的「Madonna with Cherries」:

典藏羅浮宮-100-06.jpg   

再往左則是 Annibale Carracci 的「Birth of the Virgin」:

典藏羅浮宮-100-07.jpg   

經過前面幾篇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十分熟悉 Annibale Carracci,這兩件作品充份展現他精熟的技巧和佈局構圖的功力,尤其是「Birth of the Virgin」,簡單的分割畫面,把聖母誕生的前後場景都一一呈現,一氣呵成卻又完全不嫌混亂,反而讓人有一種紮實飽滿的喜悅感覺。 

再往左,則是 Bartolomeo Schedoni 的「The Holy Family」:

典藏羅浮宮-100-08.jpg   

Bartolomeo Schedoni 非常喜歡聖母子或是聖家族這個主題,並在這個主題上創作了許多動人的作品,將來有機會再向大家介紹。 

再往左的這件作品是 Leonello Spada 的「Aeneas and Anchises」:

典藏羅浮宮-100-09.jpg   

Aeneas and Anchises 是取材自維吉爾 (Virgil) 的史詩 Aeneid,故事所描述的是當希臘聯軍攻入特洛伊 (Troy) 時,Aeneas 扛起了年邁的父親 Anchises 並帶著兒子 Ascancius 倉促逃離,而 Anchises 的手上還拿著先人的骨灰罐,罐上還有神祗 Di Penates 的雕像。 

本區段最後一件作品則是 Antonio Carracci 的「大洪水 The Flood」:

典藏羅浮宮-100-10.jpg   

「大洪水 The Flood」是聖經創世紀中的一段記載,故事內容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Antonio Carracci 這件作品所描繪的便是大洪水淹沒整個世界的過程中,人們在倉惶逃難的情景。

  

By Pongo Nov. 30,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我們轉過身來,繼續欣賞同一個區段北側牆面所展示的作品,由右至左首先看到的是義大利矯飾主義的畫家 Giuseppe Cesari 的「Presentation of the Virgin at the Temple」:

典藏羅浮宮-099-01.jpg   

接著是在這件作品下方由 Bartolomeo Manfredi 所繪製的「The Triumph of David」:

典藏羅浮宮-099-02.jpg   

Bartolomeo Manfredi 也是卡拉瓦喬的追隨者,但當卡拉瓦喬引發藝壇熱烈關注卻又突然消失時,Bartolomeo Manfredi 便成為卡拉瓦喬畫派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他也致力於傳承卡拉瓦喬的畫風,讓後續的藝術家們可以延續這種充滿情緒與激情的創作風格。 

接下來左邊這件作品則是 Giovanni Serodine 所繪製的「Christ among the Doctors」:

典藏羅浮宮-099-03.jpg   

Giovanni Serodine 巴洛克時期卡拉瓦喬畫派的義大利畫家,出生於瑞士,但不久便來到羅馬習作,他是一位極有天份的藝術家,只可惜他不到 30 歲便去世,在他短短的創作生涯中,卻將卡拉瓦喬最富情緒張力的「暗色調主義 Tenebrism」發揮得淋漓盡致,進而創造出許多極富視覺感官震撼力的作品。 

再往左,Guido Reni 的「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典藏羅浮宮-099-04.jpg   

「基度雷尼 Guido Reni」是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畫家,同樣是「大衛與巨人歌利亞」這個主題,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基度雷尼」與「卡拉瓦喬」兩人表現手法上的差異:

典藏羅浮宮-099-05.jpg   

接下來則是 Guercino 的「The Raising of Lazarus」:

典藏羅浮宮-099-06.jpg   

The Raising of Lazarus 是聖經故事中描述耶穌所展現的神蹟之一,Lazarus 死後的第四天,耶穌在 Lazarus 的姊姊 Martha 的祈求之下展現神蹟讓 Lazarus 復活。 

接著我們再轉過身來繼續前往大陳列長廊的下一個區段,在這一區段兩側懸掛了不少的畫作,顯得特別的熱鬧。先來欣賞南側牆面的幾件作品,我們仍是由左至右,首先看到的是 Guercino 的「Francis in Ecstasy with St. Benedict and an Angel」:

典藏羅浮宮-099-07.jpg   

Guercino 本名叫做 Giovanni Francesco Barbieri,是義大利巴洛克時期巴隆納畫派 (Bolognese School) 的知名畫家,由於他有一雙鬥雞眼,因此才被戲稱為 Guercino,他的創作風格比同一畫派的其他畫家更為明亮而清爽,色彩也更加鮮艷,是頗受歡迎的一位畫家。 

接著則是 Leonello Spada 的作品「Concert」:

典藏羅浮宮-099-08.jpg   

Leonello Spada 是義大利巴洛克時期的知名畫家,也是卡拉瓦喬畫派的重要成員之一,這件 Concert 作品中最有趣的是前方那位小男孩淘氣的表情,三位大哥哥認真討論樂譜的同時,小男孩似乎想偷偷拿走一件樂器,還作勢要旁觀的人不要出聲,這個簡單的動作讓整件作品的氛圍變得活潑起來。 

再往右則是 Domenico Zampieri (Domenichino) 的作品「Saint Cecilia Playing the Viol」:

典藏羅浮宮-099-09.jpg   

這是一件十分細膩而又逗趣的作品,從 Saint Cecilia 的眼神看來,她正努力想記住樂譜上的每一個音符,而在一旁的天使則將樂譜高高舉起,從天使臉上不解的神情,彷彿心中正在納悶:「我這麼辛苦把樂譜舉高,為什麼姊姊都不看它一眼呢…」。

典藏羅浮宮-099-10.jpg   

典藏羅浮宮-099-11.jpg   

緊接著再往右走,接下來這件作品是 Annibale Carracci 的「Pietà with Sts. Francis and Mary Magdalen」:

典藏羅浮宮-099-12.jpg   

以及 Lodovico Carracci 的「La Vierge et l'Enfant (The Virgin and the Child)」:

典藏羅浮宮-099-13.jpg   

前面曾提到 Carracci 三兄弟不僅畫風相近,且經常共同創作,除了前面介紹過的幾件作品、加上這兩件,還有後面陸續會為大家介紹的作品,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將這麼多件作品相互比較一番,對這三兄弟的畫風或許會有更多的體會。 

By Pongo Nov. 29,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本系列的第 071 篇文章進入羅浮宮的大陳列長廊開始,我們一路沿著大陳列長廊從古典時期、文藝復興初期一直走到文藝復興晚期及矯飾主義的興起,這條仿佛是一條時光隧道的藝術長廊即將帶著我們進入十七世紀的巴洛克時期,且讓我們繼續欣賞更多西洋美術所為我們帶來的心靈震撼。 

緊接著上一篇文章,我們轉過身來繼續前往大陳列長廊的下一個區段,這一區段南側牆面首先看到的是 Caravaggio 所繪製的「算命師 The Fortune Teller」:

典藏羅浮宮-098-01.jpg   

Caravaggio 將算命師的表情描繪得十分傳神,雖然是看手相,但算命師的眼神卻像是在觀察對方的反應,Caravaggio 似乎在暗示算命師的技倆只不過是善於察顏觀色和能言善道罷了:

典藏羅浮宮-098-02.jpg   

而被算命的這位紳士則一臉篤定,左手叉在腰間,似乎早就看穿算命師的技倆,倒是想看看算命師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典藏羅浮宮-098-03.jpg   

簡單的一件作品卻描繪出兩人之間的爾虞我詐,Caravaggio 對畫中人物情緒的掌握真是令人激賞,這就是 Caravaggio 過人之處。「卡拉瓦喬 Caravaggio」的全名是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是義大利巴洛克畫派的重要人物,他的創作風格著重在生動而充滿戲劇性的描繪手法,他獨特的明暗對照表現技法更能突顯出畫作主題的情緒張力,這種強烈的明暗對比對當代畫壇產生極大的震撼,一般將他的追隨者稱為「卡拉瓦喬主義者 Caravaggismo」,這種崇尚自然而又充滿情緒張力的畫風也逐漸取代當時盛行的矯飾主義成為藝壇主流,也開啟了現代繪畫的創新動能。 

接下來則是 Annibale Carracci 的兩件中型畫作,分別是「Hunting」和「Fishing」:

典藏羅浮宮-098-06.jpg   

這兩件作品是 Annibale Carracci 早期的畫作,當時他才24歲,這兩件作品共通的特色在於採用的主題都很生活化,沒有特定的主角,畫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主角,以 Fishing 為例,畫面中央在船上的三位主角其中一人撐船、一人收網、另一人則彎腰整理漁獲,右前方則是漁夫將現流的漁貨在岸邊當場叫賣,其他一組一組的人物也各自忙各自的活兒,讓觀畫者自由瀏覽這些細節,Annibale Carracci 的這種繪畫的風格也為巴洛克藝術立下了重要的基礎。

典藏羅浮宮-098-05.jpg   

轉過身來,同一個區段北側牆面由右至左,首先是 Annibale Carracci 的「耶穌復活 Resurrection of Christ」:

典藏羅浮宮-098-08.jpg   

緊接著再往左移動,看到的是兩件大型作品,右邊的這一幅是 Lodovico Carracci 的「Madonna and Child Appearing to Saint Hyacinth」:

典藏羅浮宮-098-09.jpg   

左邊的這一幅則是 Annibale Carracci 的「The Virgin Appears to Saint Luke and Saint Catherine」:

典藏羅浮宮-098-10.jpg    

Lodovico Carracci 是 Annibale Carracci 的堂兄,另一位 Carracci 家族成員則是 Annibale 的兄長 Agostino Carracci,他們同屬於波隆納畫派 (Bolognese School),畫風與威尼斯畫派十分相近,由於他們三人經常共同創作,因此許多作品都很難區分到底哪一件是哪一位的畫作。 

接著再轉過身來繼續前往下一個區段,南側牆面由左至右首先看到的是 Caravaggio 的「Portrait of Alof de Wignacourt and his Page」:

典藏羅浮宮-098-12.jpg   

以及同樣也是 Caravaggio 的作品「聖母之死 The Death of the Virgin」:

典藏羅浮宮-098-13.jpg   

卡拉瓦喬的世界裡充滿了衝突與矛盾,看似專注卻又令人費解,他關懷宗教上受難、殉道的精神,在畫作中充滿了虔誠與悲慟,但卻又在救世主犠牲與奉獻的主題上呈現懸疑、血腥、仇恨與殺戮。像是在「The Death of the Virgin」這件作品中,他繪製聖母是採用淹死的妓女屍體來當模特兒,這件作品不但無法讓人感受到聖母的高貴聖潔,看到的反而是赤足橫躺、披頭散髮的凡人女屍,雖然整幅畫作十分忠實地表達出現場悲戚的情緒,但對傳統宗教主題所要呈現神聖莊嚴的權威卻是極大的挑戰。

典藏羅浮宮-098-14.jpg   

緊接著再往右,本區段最後一件作品則是由 Orazio Gentileschi 所繪製的「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

典藏羅浮宮-098-15.jpg   

Orazio Gentileschi 原本是矯飾主義的畫家,但後來受到卡拉瓦喬的影響,也逐漸傾向巴洛克式的風格,上面介紹的這件作品便可明顯感受到卡拉瓦喬的風格,畫中人物無論是聖母或是聖嬰,感覺上就像尋常老百姓一般自然。

典藏羅浮宮-098-16.jpg   

典藏羅浮宮-098-17.jpg   

By Pongo Nov. 28,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前一篇文章所介紹大陳列長廊中眾多矯飾主義畫家的作品,現在我們繼續沿著大陳列長廊由東往西方向,接下來我們轉過身來,同一個區段北側牆面由右至左,首先是 Jacopo Bertoia 的作品「Venus Led by Cupid to the Dead Adonis」:

典藏羅浮宮-097-01.jpg

接著是左邊的「Venus and Adonis」則是 Luca Cambiaso 的作品:

典藏羅浮宮-097-02.jpg

這兩件作品描繪的都是美神維納斯和他的情人 Adonis 兩人之間的故事情節,故事的開始是從維納斯不小心被丘比特的金箭刮傷,因而愛上了阿多尼斯。阿多尼斯喜歡狩獵,常常拿捕獲的獵物來討好維納斯,維納斯也會陪著阿多尼斯到處狩獵,夫唱婦隨羨煞不少旁人。有一天,維納斯似有預感阿多尼斯會被野豬刺死,她千方百計想勸阻愛人外出狩獵,但阿多尼斯不聽勸告,果然在打獵途中被情敵「戰神馬爾斯 Mars」所化身的山豬咬死。當維納斯趕到現場也無力能回天。愛情對人性而言往往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矛盾情結,馬爾斯因為嫉妒而害死阿多尼斯,維納斯自己終其一生不斷在追求一份真愛而不可得,但在嫉妒心的驅使下,維納斯也曾千方百計去阻止兒子丘比特和賽姬的戀情。問世間情為何物,或許永遠不會有答案吧!

接下來則是 Giuseppe Arcimboldo 的一組系列作品「春、夏、秋、冬」。Giuseppe Arcimboldo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肖像畫家,他還別出心裁地用各式各樣的水果、蔬菜、樹根…等農作物來拼湊出人像,這種與眾不同的新奇作風獨樹一格,立刻引發了眾人的興趣,許多畫家紛紛起而模仿,而現代繪畫中的「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便深深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

這四件「春、夏、秋、冬」系列作品充滿了創意的發想,光是從組成的元素便可分出四季,現在就讓我們一一來欣賞。首先看到的是「春 Spring」,春意盎然、百花盛開,因此整個肖像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鮮花:

典藏羅浮宮-097-03.jpg

接下來則是「夏 Summer」,夏天是水果盛產的旺季,玉米和稻作也正值採收時期:

典藏羅浮宮-097-04.jpg

「秋 Autumn」,深秋正是葡萄成熟時,採收後放入木桶中靜靜發酵熟成,期待來年釀成香醇的紅酒:

典藏羅浮宮-097-05.jpg

「冬 Winter」,寒冬中萬物枯萎,只剩樹根強忍著寒風,只為冬盡春來時保留一絲生機:

典藏羅浮宮-097-06.jpg

接下來這件作品也十分精彩,同樣充滿了想像空間,這是 Antonio Campi 所創作的「The Mystery of the Passion of Christ」:

典藏羅浮宮-097-07.jpg

這件作品採用分割畫面的技巧來陳述耶穌的故事,像連環圖畫一般,每一個區塊都是一個故事片段,因此幾位主角包括耶穌、聖母和聖徒們都出現在不同的故事片段中,是一件創意十足的構圖與佈局。

在這件作品正中央所呈現的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典藏羅浮宮-097-08.jpg

在其下方則是聖母、聖徒們激動悲慽的畫面,一旁負責行刑的士兵們則是議論紛紛:

典藏羅浮宮-097-09.jpg

視線再往下移,看到的則是耶穌在接受釘刑前的那一幕,一群人七手八腳地忙著將另一位受刑人釘在大型的十字架上,而耶穌則一臉落寞地在一旁默默地等待著:

典藏羅浮宮-097-10.jpg

在畫面左下方遠處的人影所描繪的則是卸下聖體後聖母和聖徒們撫屍痛苦的場景:

典藏羅浮宮-097-11.jpg

畫面右上方描繪的則是耶穌昇天的景象,蒼芎撕裂,在四位天使的護駕之下,耶穌緩緩昇天,也為整件作品帶來了震撼:

典藏羅浮宮-097-12.jpg

接下來這件作品則是 Federico Barocci 的「Circumcision」:

典藏羅浮宮-097-13.jpg

小耶穌在接受手術之後臉上仍堆滿了可愛的笑容,模樣十分令人心庝:

典藏羅浮宮-097-14.jpg

不只是人物的表情掌握得十分生動,連放置在一旁供做手術過程的清洗器具也描繪得十分細緻:

典藏羅浮宮-097-15.jpg

還有被梱綁的羔羊,靜靜地躺在地上,讓整個畫面顯得更加溫馨自然:

典藏羅浮宮-097-16.jpg

By Pongo 於 Nov. 27,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連續幾篇文章都在介紹德儂之翼大陳列長廊中所展示的畫作,目前我們的位置剛好在在大陳列長廊中段,這一區段展出了十六、十七世紀義大利的畫作,其中義大利的「科雷吉歐 Antonio Correggio」、「丁托列多 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以及西班牙的「葛雷科 El Greco」的一系列作品可說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轉變到矯飾主義進而開啟巴洛克時代之經典畫作,其中矯飾主義在藝壇雖未能成為主流,但卻帶動了更多藝術家的自由思維與風格創新,也開啟了西洋美術嶄新的一頁。 

前面幾篇文章我們已陸續欣賞過「丁托列多」和「科雷吉歐」的作品,對矯飾主義也有了深刻的印象,矯飾主義又稱為風格主義,許多藝術評論家聲稱米開朗基羅為矯飾主義的先驅,或許是米開朗基羅擅長於雕刻,在他晚期的創作過程中想把雕刻所呈現肢體的力與美融入繪畫當中,因此他後期作品明顯將人物的比例拉長、用更多誇張的姿勢與表情來讓畫作更有律動、更有情感,形成所謂的矯飾主義。 

接續前面的文章,我們再繼續欣賞大陳列長廊中更多矯飾主義的畫作,同時再一次去感受矯飾主義挑動情緒的張力。首先介紹的是走道中央所豎立的雙面畫作「大衛與巨人哥利亞 David and Goliath」:

典藏羅浮宮-096-01.jpg   

這是由Daniele da Volterra 所繪製的雙面畫作,雙面畫作在藝壇上十分罕見,繞著畫作來回欣賞倒也是一種特殊的樂趣:

典藏羅浮宮-096-02.jpg   

典藏羅浮宮-096-03.jpg   

在現場可以前後對照欣賞,在此我們將兩面的作品放在一起,一左一右可更清楚去連結、去感受這個 Daniele da Volterra 特別設計的趣味:

典藏羅浮宮-096-04.jpg   

Daniele da Volterra 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他的封號「遮羞布畫家 Il Braghettone」,這是因為在米開朗基羅過世之後,羅馬教廷認為米開朗基羅為西斯汀教堂所繪製的壁畫「最後的審判 Last Judgement」中所有的人物都赤身祼體甚為不雅,因此要求 Daniele da Volterra 為畫中的每位人物都添加纒腰布來遮住下體,Daniele da Volterra 也因此得到「遮羞布畫家 Il Braghettone」的封號,但姑且不論是非功過如何,Daniele da Volterra 和米開朗基羅私交甚篤,米開朗基羅甚至還將自己繪製的草圖交給 Daniele da Volterra,Daniele da Volterra 再依此草圖繪製成畫作,所以我們可以從許多 Daniele da Volterra 的作品中隱隱約約感受到米開朗基羅的味道。 

接著再轉過身來繼續前往下一個區段,南側牆面總共有四件中大型的畫作,由左至右首先看到的是 Francesco Salviati 所繪製的「The Incredulity of Saint Thomas」:

典藏羅浮宮-096-05.jpg   

The Incredulity of Saint Thomas 這段故事充滿戲劇性,因此也常被畫家採用當作繪畫的主題,主要是描繪使徒 Thomas 告訴眾人除非他親眼所見並親手觸摸耶穌接受釘刑時所留下的傷痕,否則他不會相信耶穌復活,於是耶穌親自現身在他面前,並指示要他真實地去觸摸耶穌身上的傷痕。

典藏羅浮宮-096-06.jpg   

接下來右邊的這件作品是 Agnolo Bronzino 的「不要碰我 Noli me tangere」:

典藏羅浮宮-096-07.jpg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欣賞過兩件 Agnolo Bronzino 的作品,這一件 Noli me tangere 是描繪耶穌在復活之後不再是凡人之軀,神是不可侵犯的,唯有信仰真誠才能感受到耶穌的存在。Bronzino 用誇張的姿勢來描繪故事中的兩位主角 Jesus 和 Mary Magdalene 更突顯出矯飾主義特有的風格。 

緊接著再往右方移動,這件作品是 Giorgio Vasari 的「天使報喜 Annunciation」:

典藏羅浮宮-096-08.jpg   

最右邊的則是 Jacopo Chimenti 所繪製的「The Virgin Appearing to Saint Luke and Saint Yves」:

典藏羅浮宮-096-09.jpg   

Jacopo Chimenti 原名 Jacopo da Empoli,他雖然也是矯飾主義的畫家,但他作品所呈現的風格都比較清新自然,並不像其他矯飾主義畫家會刻意去扭曲主角的形體或用特別誇張的姿態去表現,這一點反而成為 Jacopo Chimenti 的特色。 

By Pongo Nov. 22,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我們接著再轉過身來繼續前往下一個區段,這個區段南側牆面由左至右首先看到的是 Agnolo Bronzino 的作品「The Holy Family with St Anna and the Infant St John the Baptist」:

典藏羅浮宮-095-01.jpg   

Agnolo Bronzino 原名 Agnolo di Cosimo,是義大利弗羅倫斯畫派中著名的肖像畫藝術家,屬於風格主義,曾接受梅迪奇家族的招聘而成為一名宮廷畫家。 

緊接著是一幅肖像畫作,這是由 Jacopo Pontormo 所繪製的「Portrait of a Jeweler」:

典藏羅浮宮-095-03.jpg   

Jacopo Pontormo 原名 Jacopo Carucci,是 Agnolo Bronzino 的老師,師徒兩人畫作的風格十分相近,且經常共同作畫,這一點使得後世藝評家很難去分辨哪一件是誰的作品,甚至因此引發不少爭議。Jacopo Carucci 曾經與達文西共事,但畫風卻深受米開朗基羅晚期作品的影響,也因此奠定他風格主義的繪畫基礎。 

接下來也是 Jacopo Pontormo 的作品「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a and Four Saints」:

典藏羅浮宮-095-04.jpg   

以畫面的精細程度而言,Jacopo Pontormo 的這件作品看起來似乎尚未完成,無論是主要人物的臉部表情或是衣服上的皺摺看起來都像是只完成了底稿,但若是去觀察 Jacopo Pontormo 的其他作品,似乎也都呈現相同的感覺,或許這就是 Jacopo Pontormo 獨特的風格。 

典藏羅浮宮-095-06.jpg  

接下來這件「Madonna and Child adored by Saints John the Baptist, Francis of Assisi and Catherine of Alexandria」則是由 Peter Candid 所繪製:

典藏羅浮宮-095-07.jpg     

Peter Candid 的作品常用多元材質來呈現,傳統的油畫、掛毯、雕塑,樣樣都難不倒他,創作的主題也涵蓋了肖像畫、歷史畫、寓言故事、宗教及神話相關內容,是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 

接下來下方的這件肖像畫作是由 Agnolo Bronzino 所繪製的「Portrait of a man holding a statuette」:

典藏羅浮宮-095-08.jpg   

再來則是 Rosso Fiorentino 的作品「聖殤 Pietà」:

典藏羅浮宮-095-09.jpg   

這件十分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是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畫派的藝術家 Rosso Fiorentino 所繪製,作品中每位主角都呈現出非常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讓整件作品充滿了戲劇化的張力,也牽動了觀畫者的情緒,這也是 Rosso Fiorentino 別具特色的風格。Rosso Fiorentino 原名 Giovanni Battista di Jacopo,早期活躍於義大利羅馬地區,受到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而傾向風格主義的畫風,隨後他轉往法國發展,至此之後他大部份的時間都花費在楓丹白露城堡的建構上。

典藏羅浮宮-095-10.jpg   

典藏羅浮宮-095-11.jpg   

轉過身來,同一個區段北側牆面由右至左,首先是 Michelangelo Anselmi 的「Madonna in Glory with Saint John the Baptist and Saint Stephan」:

典藏羅浮宮-095-12.jpg   

這件畫作刻意將主角以外的人物淡化,而用較鮮明的色彩來突顯聖家族的成員,使得這件作品雖然人物眾多但是主題卻十分明確。 

接下來這一件大尺寸的作品則是 Niccolò dell'Abbate 所繪製的「The Rape of Proserpina」:

典藏羅浮宮-095-13.jpg   

The Rape of Proserpina 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一段故事,描述的是冥神 Pluto 刼走 Proserpina 回冥府當押寨夫人的片段,畫中右邊山路上的四馬戰車便是冥神平日駕乘的交通工具。 

Niccolò dell' Abbate 與前面曾介紹過的 Rosso Fiorentino 同屬「楓丹白露畫派 School of Fontainebleau」的成員,也是將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引進到法國的重要推手。 

接下來繼續往左,看到的是「科雷吉歐 Antonio da Correggio」的「Mystic Marriage of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with Saint Sebastian」:

典藏羅浮宮-095-14.jpg   

緊接著再往左,上方的畫作是 Niccolò dell'Abbate 的「Moses Rescued from the Nile」:

典藏羅浮宮-095-15.jpg   

下方的畫作則是 Parmigianino 的肖像作品「Portrait of a Young Man」:

典藏羅浮宮-095-17.jpg   

Parmigianino 本名是 Girolamo Francesco Maria Mazzola,Parmigianino 只是一個綽號,意思是來自 Parma 的小子,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主義的畫家,他從小就展現出優異的繪畫天份,只可惜年紀輕輕 37 歲時便過世,因此留下的作品也不多。 

到目前為止,大陳列長廊的作品大致已介紹到一半,在接下來的文章我們將繼續沿著長廊欣賞這條宛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光隧道所展示的更精彩畫作。 

By Pongo Nov. 21,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我們接著再轉過身來繼續前往大陳列長廊的下一個區段,這個區段比較短,南北兩側各懸掛了三幅畫作,我們先看南側牆面的三件作品,首先介紹的是正中央的這件 Antonio Allegri da Correggio 的作品「Venus, Cupid and a Satyr」:

典藏羅浮宮-094-02.jpg   

義大利的藝術發展由文藝復興時期以弗羅倫斯為中心,從啟蒙逐步進入了興盛與顚峰,其中心也由弗羅倫斯、威尼斯逐步移轉至羅馬,而繪畫的風格則由文藝復興時期講求均衡與和諧逐步轉向誇大與不平衡的方式來產生更多戲劇化的張力,此時期的代表則為矯飾主義 (Mannerism),而代表畫家則為義大利的「科雷吉歐 Antonio Correggio」、「丁托列多 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以及西班牙的「葛雷科 El Greco」。 

「科雷吉歐 Antonio Allegri da Correggio」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帕瑪畫派 (Parma School) 的藝術家,他在畫作中大量使用「前縮投影技法 foreshortening」、「幻影透視技法 illusionistic perspective」以及「明暗對照法 chiaroscuro」讓整個畫面呈現出華麗的動感和誇張的情緒,也讓每一件畫作都充滿著戲劇性的張力,他這種獨特的畫風也深深影響著後續矯飾主義 (Mannerism)、巴洛克 (Baroque)、以及洛可可 (Lococo) 的風格主張。 

在「Venus, Cupid and a Satyr」這件畫作中科雷吉歐描繪的場景是美神維納斯和兒子小愛神丘比特正在樹蔭下熟睡,被經過的半人半羊薩提爾 (Satyr) 發現,薩提爾被維納斯的美麗外表深深吸引,一時情不自禁掀開了披在維納斯身上的被子,久久捨不得將眼神移開:

典藏羅浮宮-094-03.jpg   

這幅畫作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天神朱比特與安蒂歐蓓 Jupiter and Antiope」,認為科雷吉歐的這件作品是取材自奧維德 (Ovid) 的變形記 (Metamorphoses) 中的一段故事,這段故事描述天神朱比特因為貪圖安蒂歐蓓的美色,於是變形為半人半羊的薩提爾 (Satyr) 趁安蒂歐蓓熟睡時將她強暴,但比較無法解釋的是躺在安蒂歐蓓身邊的那位小天使為何會出現在這段故事中,或許「Venus, Cupid and a Satyr」這個名稱比較貼近畫作中所呈現的場景。 

在科雷吉歐這件作品的左右兩側是「拉斐爾 Raphael」的肖像畫作,在左側的這件是拉斐爾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a friend」:

典藏羅浮宮-094-01.jpg   

右側的這件則是拉斐爾所繪製的另一件肖像畫「Portrait of Baldassarre Castiglione」:

典藏羅浮宮-094-04.jpg   

也有人戲稱這幅畫作為「男性的蒙娜麗莎」,也有人說畫中人物是蒙娜麗莎的兒子,最主要是這件畫作中的人物無論是姿態、表情、甚至是眼神,都和蒙娜麗莎十分相近,當然這兩種說法只是法國人的幽默,實際上 Baldassarre Castiglione 是一位義大利的外交官,和蒙娜麗莎本人則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典藏羅浮宮-094-05.jpg   

轉過身來,同一個區段的北側牆面同樣也是懸掛著三件畫作,由右至左,首先是 Andrea del Sarto 所繪製的「Charity」:

典藏羅浮宮-094-06.jpg   

Andrea del Sarto 在上一篇文章中曾經介紹過他的兩件作品,相信大家都還記憶猶新,其實在當時不僅僅是Andrea del Sarto,當代許多佛羅倫斯畫派的優秀藝術家都被文藝復興三傑超強炫麗的鋒芒所掩蓋,相信這些藝術家的心中一定或多或少都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其次位在中央的則是拉斐爾的「Big Holy Family」:

典藏羅浮宮-094-07.jpg   

前面文章曾經介紹過拉斐爾的「Small Holy Family」,在這件「Big Holy Family」中的畫作中除了原先的四位主角,拉斐爾又在後方增加了三位聖家族的成員和天使,讓整件作品呈現出更熱鬧的氣氛:

典藏羅浮宮-094-08.jpg   

比較有趣的是這件作品中的地磚是用不同花紋的大理石拼接而成的,可見得義大利佛羅倫斯當時的建築工藝也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水準。 

再進一步仔細欣賞幾位主角臉部的特寫,可以發現拉斐爾在臉部五官的描繪上都十分輕柔圓潤,相較於達文西的細緻拘謹,拉斐爾的作品反而讓人感到更加的溫馨而飽滿:

典藏羅浮宮-094-09.jpg   

最左邊的這一幅則是 Sebastiano del Piombo 所繪製的「Visitation」:

典藏羅浮宮-094-10.jpg   

Sebastiano del Piombo 是米開朗基羅的好友,米開朗基羅非常欣賞他的才華,一直鼓勵他去挑戰當時繪畫領域的「一哥」拉斐爾的地位,在挑戰的過程中,Sebastiano del Piombo 在米開朗基羅的指導與協助下完成了不少令人激賞的作品,姑且不論最後的結果如何,他的努力過程也的確為自己摶得了美好的名聲,同是更為世人留下許多不朽的作品。 

By Pongo Nov. 20,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斐爾」是聖母子這個主題公認最具權威的畫家,但其他藝術家有關聖母子的畫作也各有特色,在羅浮宮這個區段就展出許多「拉斐爾」以外的畫家所繪製的聖母子畫作,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些作品。 

接續上一篇文章,我們轉過身來,繼續篑賞同一個區段北側牆面的畫作,由右至左首先看到的是 Frate Bartolomeo的作品「The Mystic Marriage of Saint Catherine of Siena」:

典藏羅浮宮-093-01.jpg   

這件作品堪稱是 Bartolomeo 最佳的代表作,三位天使將綠色的帷幕拉起,聖母端坐在聖壇中央,聖母臉部五官與臉頰的輪廓線條十分優美,小耶穌則坐在聖母腳前,聖母一手握著書本,另一隻手則輕輕地給小耶穌摸摸頭:

典藏羅浮宮-093-02.jpg   

跪在前方的白衣女子便是 Saint Catherine of Siena,小耶穌一手扶著聖母的膝蓋,另一隻手則好像做勢要牽起新娘子一般,就這麼一個簡單又帶點淘氣的動作讓整個畫面增添了一股愉悅的喜氣:

典藏羅浮宮-093-03.jpg   

畫面右邊三位見證人分別為 St. Peter、St. Vincent 以及 St. Stephen:

典藏羅浮宮-093-04.jpg   

左邊則為 St. Bartholomew,他們共同見證了這場聖潔的婚禮:

典藏羅浮宮-093-05.jpg   

Bartolomeo 在這件作品的構圖中展現了過人的技巧,人物呈現環狀的安排,頗有眾星拱月之姿,讓畫面更為立體,也讓視線很自然地聚焦在主角的三個人,這是自文藝復興以來難得一見的佳作。 

在畫作中聖母與聖彼得之間十分不起眼的地方可以看見兩位僧人,兩人間的互動有點怪異,這兩人為何會出現在這裡?Bartolomeo 是否意有所指或是隱含著什麼樣的寓意倒是令人不解。

典藏羅浮宮-093-06.jpg   

接下來往左的這件作品是 Andrea del Sarto 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Elisabeth, the Infant St John, and Two Angels」:

典藏羅浮宮-093-07.jpg   

Andrea del Sarto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佛羅倫斯畫派的藝術家,他的畫作十分受到歡迎,只可惜與他同時期的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文藝復興三傑」表現更佳,幾乎搶盡風頭,想必當時 Andrea del Sarto 的心中一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接下來則是 Andrea del Sarto 的另一件有關聖母子與聖家族的作品「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 Elisabeth and the Infant Saint John」:

典藏羅浮宮-093-09.jpg   

畫中主角仍是聖母子和聖約翰母子四人,天使換成了小耶穌的養父「聖約瑟夫 St. Joseph」,後續我們會介紹到拉斐爾的作品「Big Holy Family」,這兩件作品中的成員和主題相同,屆時大家可以比較這兩件作品來感受其間之差異。 

典藏羅浮宮-093-10.jpg     

接下來我們繼續往左移動,看到的是 Baccio Bandinelli 所繪製的肖像畫「Portrait of Michelangelo」:

典藏羅浮宮-093-11.jpg   

Baccio Bandinelli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雕刻家,若說到「既生瑜、何生亮」,Baccio Bandinelli 的感觸一定更深,無論他如何努力,他的成就卻始終無法勝過米開朗基羅,甚至傳聞說他曾經盜取並撕毁米開朗基羅的 Battle of Cascina 雕塑草圖,因此這件米開朗基羅的肖像畫是否是 Baccio Bandinelli 所繪製便引起很大的爭議,一來 Baccio Bandinelli 專精的是雕塑而非繪畫,二來是他既然如此嫉妒米開朗基羅,又為何會動手為對手繪製肖像畫,光這兩點便有足夠的理由來質疑這件肖像畫應該不是 Baccio Bandinelli 的作品。 

接下來這件作品是由 Giulio Romano 所繪製的「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with Sts. Longinus and John」:

典藏羅浮宮-093-12.jpg   

先前已介紹過 Giulio Romano,這件作品則更加突顯出 Romano 明確的矯飾主義風格,無論是畫中人物的身形明顯拉長,動作和表情都較為誇張和扭曲,這些都是矯飾主義的特色,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這種趨勢有益加明顯與盛行,或許是因為文藝復興盛期時百家爭鳴,新進的畫家為了尋求突破,因此開始背棄傳統畫派所強調的對稱與平衡,也不再固守古典主義的保守風格,也正因為如此,文藝復興之後的西方藝壇開始出現各種不同風格的畫派,也一舉將藝術創作推向另一個頂峰。 

By Pongo Oct. 13,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所介紹的拉斐爾幾件作品,我們繼續往下欣賞更多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之作品。 

接下來要介紹的畫作是 Giulio Romano 的「Triumph of Titus and Vespasian」:

典藏羅浮宮-092-01.jpg   

這件作品色彩繽紛,處處顯現出勝利凱旋的喜氣洋洋,羅馬皇帝 Titus 與其父親 Vespasian 駕著四馬戰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凱旋返國,周圍的軍士和侍從則順勢在前方導引,天使拿著桂冠緊跟著車隊,連拉車的戰馬也顯得精神抖擻、昂首闊步。 

Giulio Romano 是拉斐爾最得意的門生,也是拉斐爾最得力的助手,他早期的作品完全繼承了拉斐爾的風格與特色,拉斐爾去世之後所有未完成之作品便由他來接手完成,獨當一面的 Giulio Romano 漸漸也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Giulio Romano 晚期的作品風格逐漸傾向「矯飾主義 Mannerist」顏色鮮艷、人物修長、結構誇張的特色,進而成為矯飾主義最具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這件作品「Triumph of Titus and Vespasian」便屬於矯飾主義的風格,與他早期作品相較之下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色。 

Giulio Romano 不僅僅是一位藝術家同時也是傑出的建築師,他並結合了藝術與建築兩方面的專業創造出穹頂壁畫一種全新的 guadratura 繪畫技巧,使得建築物的天花板透過壁畫讓視線無限延伸至天際,後來這種技法被廣泛應用在教堂或宮殿的穹頂壁畫中,在後續的文章中我們還會陸續介紹拉斐爾和羅曼諾這兩位師徒的更多作品,現在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接下來在「Triumph of Titus and Vespasian」畫作下方有另外三件尺寸較小的作品,最左邊的這件作品是出自於拉斐爾工作室的一件小型畫作,名為「Ceres」,描繪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中的農業女神,乍看之下會誤以為這是一件小型的浮雕,可見得這件作品的光影設計所呈現的立體感有多麼的真實,雖然這件作品並未具名,但大部份的藝評家都認為是出自於羅曼諾的巧手。

典藏羅浮宮-092-02.jpg   

接下來這件畫作則是拉斐爾的「Madonna del diadema blu (Madonna with the Blue Diadem)」:

典藏羅浮宮-092-03.jpg   

前面曾提到拉斐爾是畫聖母子的高手,這裡再度看到一件令人心動的聖母子畫像,這件 Madonna with the Blue Diadem 中聖嬰在藍色的布毯上睡得香甜,小約翰則開心地在一旁看著,為了平衡布毯鮮艷的藍色,拉斐爾還刻意為聖母戴上藍色的后冠,整件作品就在這完美的構圖中讓每個觀畫者心中浮現一波又一波溫馨自然的氛圍。 

接下來還是拉斐爾的聖母子畫作「Small Holy Family」,也是我最喜歡的拉斐爾作品之一:

典藏羅浮宮-092-05.jpg   

雖然這是一件小尺寸的作品,但拉斐爾還是十分用心地描繪出聖家族彼此間和樂而溫馨的互動。在這件作品當中,除了拉斐爾作品中最常出現的三人組合 (聖母、聖嬰、小約翰) 之外,還有一位帶著頭巾的女子,應該就是小約翰的母親 Elizabeth,這件作品最令人心動的是四人之間的互動,小約翰調皮地趴在聖母的腿上,好像要爬過去和小耶穌玩,Elizabeth 則是扶著小約翰,小耶穌則雙手托住小約翰的下巴,表情十分慎重地反而像是想對小約翰說些什麼,而聖母則非常溫柔的注視著這一切的過程,整個畫面就像尋常人家那麼地溫馨而自然。 

拉斐爾在羅浮宮中展示的作品數量居文藝復興三傑之冠,因此後續的文章中我們陸續還會見到拉斐爾更多精彩的畫作,其中大部份是與聖母子或聖家族相關,但每件作品都有其特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將每件作品拿來做個比較,深入去感受拉斐爾描繪女性特質的高超技法。

 

By Pongo Oct. 12,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延續上一篇文章所介紹的 Andrea Solario 畫作,我們繼續欣賞這個區段北側牆面的作品,由右至左,首先是 Fra Bartolomeo 的作品「Minerva」:

典藏羅浮宮-091-01.jpg   

接下來則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 Raphael」的作品「La Belle Jardinière」:

典藏羅浮宮-091-02.jpg   

在前面一系列的文章已經陸續介紹過文藝復興三傑中的「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和「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當然不能遺漏同列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 Raphael」,拉斐爾本名是 Raffaello Sanzio,但一般人還是比較熟悉 Raphael 這個名字,這位擁有「畫聖」封號的大師最常被頌讚的是他專精於描繪女性陰柔之美,特別是聖母畫像,在「藝術與大師系列【文藝復興】拉斐爾-「畫聖」筆下的聖母」便曾介紹這位大師許多與聖母有關的作品,西洋美術史上畫最多聖母像的就是拉斐爾,拉斐爾在羅浮宮的作品相當多,我們後續的文章中都會陸續介紹。 

這一件「La Belle Jardinière」是拉斐爾經典畫作之一,這幅畫作與另一幅拉斐爾最為人們所熟悉的「草地上的聖母 Madonna of the Meadow」味道十分相近,小約翰和小耶穌天真無邪地相互戲耍逗弄、聖母慈祥而溫柔地注視著兩個小頑童,三人共同構築出一幅幾近完美的溫馨畫面,讓觀畫者同樣浸潤在優雅而和樂的氣氛當中。

典藏羅浮宮-091-03.jpg   

繼續往左,接下來的這件畫作是 Marcantonio Franciabigio 的肖像畫,Franciabigio 是拉斐爾的追隨者,不僅從拉斐爾的畫作中獲取靈感,同時也不斷學習拉斐爾的筆法與神韻,久而久之,Franciabigio 也習得拉斐爾的精髓,甚至有些 Franciabigio 的作品還被誤認為拉斐爾的創作。

典藏羅浮宮-091-06.jpg   

接著再轉過身來繼續前往下一個區段,南側牆面由左至右首先看到的是 Giulio Romano 的作品「The Circumcision」:

典藏羅浮宮-091-07.jpg   

以 Circumcision 當成主題的作品就已經為數不多,而把手術場面描繪得如此浩大的作品更是鳳毛麟爪,畫中每個人的表情都有些尷尬,再加上像蛇身般蜷曲迴旋的幾根大柱,讓整件作品透著十分不尋常的詭異氣氛。 

接下來則是 Giulio Romano 的學生 Ippolito Andreasi 的作品「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

典藏羅浮宮-091-08.jpg   

接下來連續三幅畫作都是拉斐爾的作品,其一為「St. John the Baptist」:

典藏羅浮宮-091-09.jpg   

拉斐爾這件作品中 St. John the Baptist 的姿勢和手勢都和達文西的同名作品如出一轍,見賢思齊的意味十分濃厚。

典藏羅浮宮-091-10.jpg   

其次是「Saint Michael Vanquishing Satan」:

典藏羅浮宮-091-11.jpg   

據說拉斐爾並不滿意這件作品,他還曾向米開朗基羅坦誠自己在這件作品所使用的顏色太過於暗沉,並試圖想要做一些修正。 

拉斐爾的第三件作品則是「Saint Margaret」:

典藏羅浮宮-091-12.jpg   

這件作品整體給人的感覺也是稍嫌暗沉,倒地不起的翼龍仍奄奄一息地掙扎反抗,對照著秀氣甜美的 Margaret 形成強烈的對比。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在藝術創作上均有其獨到之處,在人物的描繪上則更是各具特色、大異其趣,其中拉斐爾是以描寫女性美而著稱,他最常被頌讚的是他專精於描繪女性陰柔之美,特別是聖母像,西洋美術史上畫最多聖母像的就是拉斐爾。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的畫風正好相反,其作品則充份展現出男性陽剛之美,像西斯汀禮拜堂「創世紀」裡畫的女先知從外形上看來也充滿了男性的陽剛氣息,無論是繪畫或是雕刻,「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都專精於勾勒男性肌肉線條的力與美,至於三傑之首「達文西」則是折衷,他所繪製的人物均帶有中性的味道,如「施洗者聖約翰 (Saint John the Baptist)」,看畫中人的笑容及手的姿態,會讓人感覺有女性纖細的特徵,但 Saint John卻是不折不扣的男性,這種型態的作品在藝術界就稱為「雌雄同體」。 

也有人這麼形容:達文西的畫作像是「深不可測的大海」,米開朗基羅的畫作有如「雄偉險峻的高山」,拉斐爾的畫作則如同「寬廣遼闊的平原」,一針見血,一語道破文藝復興三傑的特色,令人佩服。

 

By Pongo Oct. 11,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我們持續往右方移動,接下來要介紹的則是「伯納迪諾.魯伊尼 Bernardino Luini」所繪製的「Madonna and Sleeping Child with Three Angels」:

典藏羅浮宮-090-01.jpg   

這件作品乍看之下還會誤以為是達文西所繪製的,尤其是聖母的眼睛和臉上的笑容、還有小聖洗者約翰和聖嬰吹彈可破的肌膚,無論是技法或是神韻,簡直就和達文西的作品一模一樣。 

其實 Giovanni Antonio Boltraffio 和 Bernardino Luini 兩人都曾在達文西的畫室中擔任助理的工作,也是達文西畫室中最有天份的兩位畫師,兩人都得到達文西的真傳。「伯納迪諾.魯伊尼 Bernardino Luini」在本系列第 61 篇文章中介紹 Salon Carré 時便欣賞過他的幾幅畫作,加上「喬凡尼.安東尼奧.波特拉菲爾 Giovanni Antonio Boltraffio」,兩人不僅分擔了達文西畫室中的工作,也傳承了達文西的畫風,讓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繪畫技術及理論得以發揚光大。當然,傳承李奧納多.達文西技術精髓和繪畫風格的不只前面介紹的這兩位,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一位 Andrea Solario 原本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米蘭畫派 (Milanese School) 一位重要的藝術家,其繪畫風格與達文西十分相似,是達文西忠實的追隨者。接下來的五件作品都是由 Andrea Solario 所繪製的畫作,現在就讓我們好好來欣賞一番。 

首先是 Annunciation:

典藏羅浮宮-090-02.jpg   

Annunciation (聖告圖),或稱為天使報喜、聖母領報,是文藝復興時期眾多畫家喜歡選用的主題,Andrea Solario 在這個主題上充份表現出女性含蓄而輕柔的特質,天使嘉白莉左手拿著百合花,單膝長跪,向瑪莉亞宣告喜訊,臉上的表情平靜而溫柔,而瑪莉亞對於天使的突然造訪雖然有點受到驚嚇,但仍仔細聆聽天使宣達的喜訊。整個畫作的構圖與達文西的 Annunciation 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是兩位主角神韻與姿態的輕巧柔順都掌握得十分細緻,Andrea Solario 的功力非可等閒視之。在這裡也將達文西的聖告圖列在下方,讓大家得以比較一番:

典藏羅浮宮-090-03.jpg   

其次是 Andrea Solario 另一件畫作,內容則是聖經故事中幾乎每位藝術家都會採用的創作主題「Crucifixion」:

典藏羅浮宮-090-04.jpg   

釘刑的現場人物眾多,Andrea Solario 在這個主題上對畫中出現的每位人物描繪得都十分生動,無論是加害者或是受害者都沒有太誇張的情緒,整個現場卻瀰漫著深刻而壓抑的悲傷,連行刑的軍士們都帶著一些不忍的表情,現場議論紛紛,而左下角的聖家族在強烈的悲傷過後此時呈現的是萬般的無奈與無助,整件作品彷彿將觀畫者帶回現場去感受那令人揪心的深刻傷痕。

典藏羅浮宮-090-05.jpg   

繼續往右,接下來這件作品是 Madonna of the Green Cushion:

典藏羅浮宮-090-06.jpg   

這件作品被藝術評論家公認是 Andrea Solario 最完美的一幅畫作,聖嬰一邊吸奶一邊用手抓著胖嘟嘟的小腳,這個畫面似乎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一切是如此的生動自然,聖母雙眼凝視著襁褓中的小耶穌,溫柔而慈祥的眼神讓每位觀畫者心中都隱隱浮現兒時的印象和母親的慈愛的面容,真不愧是 Andrea Solario 最完美的作品。 

第四件則是 Lamentation over the Dead Christ:

典藏羅浮宮-090-07.jpg     

Lamentation over the Dead Christ 描繪的是耶穌死亡多日之後,眾人將聖體從十字架上卸下,聖母懷抱著耶穌的屍體痛不欲生,Andrea Solario 還將釘刑的刑場做為整個畫作的背景來加深這個悲劇的張力,做為一位母親,喪子之慟是何等的刻骨銘心,令在場的眾人無不為之鼻酸,Andrea Solario 似乎想讓畫面從表面的捶胸頓足、呼天搶地化做內心糾結無助、痛徹心肺的愁緒,讓觀畫者發自內心去感念耶穌受難的偉大情操。 

最後一件則是 Portrait of Charles II d'Amboise:

典藏羅浮宮-090-08.jpg 

從這件肖像畫作便可仔細欣賞 Andrea Solario 熟練的技法,尤其是傳承自達文西的「暈塗法 sfumato」和「明暗對照法 chiaroscuro」發揮得淋漓盡致,Andrea Solario 在背景的描繪上使用達文西獨創的空氣透視法,利用光線的分散與距離之朦朧效果對物體遠近構圖產生了不同的視覺景深,在主角的描繪上則是使用達文西獨特的暈塗法一層一層地藉由色彩的堆疊來創造滑順的立體效果,光是這一件肖像作品便足以肯定 Andrea Solario 在藝壇上的傑出表現。 

接著我們轉過身來,下一篇文章將帶著大家欣賞同一個區段北側牆面的精彩畫作。 

By Pongo Oct. 10,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蒙娜麗莎廳回到大陳列長廊,我們就從這裡開始繼續大陳列長廊的參觀行程。 

首先介紹當時轉進蒙娜麗莎廳的入口處和剛剛離開蒙娜麗莎廳的出口處之間的兩件作品,首先是 Pier Francesco Sacchi 所繪製的「Four Doctors of the Church」:

典藏羅浮宮-089-01.jpg   

在教會神學的定義之中,Doctor 指的是「聖師」,是教會對於在神學研究和發展有傑出貢獻的學者或教會人士所賦予的頭銜,而Pier Francesco Sacchi 所繪製的四大聖師由左至右分別是 St. Augustine、St. Gregory the Great、St. Jerome、以及 St. Ambrose 四位,他們不但潛心鑽研神學,並分別完成一部福音書,對教會的傳承與發展都具有十分傑出的貢獻。 

接下來再往左移動,看到的這件畫作是由 Mariotto Albertinelli 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ames and Zenobius」:

典藏羅浮宮-089-02.jpg   

在左邊的這一位是 St. James:

典藏羅浮宮-089-03.jpg   

在右邊的這一位則是 St. Zenobius,他是一位主教,為了表示崇敬與虔誠,他不僅跪在地上,同時也將象徵主教至高無上地位的帽子也脫下來放在身旁:

典藏羅浮宮-089-04.jpg   

在聖母子的站台下方浮雕則是象徵人類生生不息的亞當與夏娃:

典藏羅浮宮-089-05.jpg   

接著我們轉過身來,在蒙娜麗莎廳的出入口正對面的牆上有七件畫作,由左至右首先看到的是 Bartolomeo Montagna 繪製的「Ecce homo (Behold the Man)」:

典藏羅浮宮-089-06.jpg   

Bartolomeo Montagna 曾是威尼斯畫派宗師「喬凡尼.貝里尼 Giovanni Bellini」的助理,因此他本身的繪畫風格也逐漸和喬凡尼.貝里尼趨於一致。在這件作品中所描繪的是聖經中的一段故事:耶穌被鞭打並以荊棘套頭之後被披上紫袍,由當時的總督 Pontius Pilate 拖到眾人面前準備遊街並前往 Calvary 刑場接受釘刑,Pontius Pilate 當時便對圍觀的群眾大喊 Ecce homo,意思便是要眾人以此人為戒,這也是聖經故事中最令人義憤填膺的情節,Bartolomeo Montagna 此處所表現的是耶穌在遊街前一臉無奈的表情。 

接下來這件作品是由一位不知名的藝術家所繪製的「Portrait of Two Young Men」:

典藏羅浮宮-089-07.jpg   

緊接著是一件拱形的作品,這是由 Cima da Conegliano 所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ohn the Baptist and St. Mary Magdalene」:

典藏羅浮宮-089-08.jpg   

這件作品的背景很有看頭,不僅山上有房子、水上有房子,聖母背後還有類似旌旗的掛毯,形成一個十分特殊的格局,而前方 St. John the Baptist 和 St. Mary Magdalene 手上拿的物件也相當特殊,倒不知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寓意:

典藏羅浮宮-089-09.jpg   

接下來是由 Marco Palmezzano 所繪製的「Dead Christ」,耶穌由兩位天使扶著,兩位天使臉部的表情十分生動,似懂非懂的模樣令人心庝:

典藏羅浮宮-089-10.jpg   

再來則是 Jacopo de' Barbari 的「The Virgin at the Fountain」,這件作品的構圖較為奇特,聖母坐在草地上而兩位聖者腰部以下的身體則似乎像是沉在「Fountain」裡,只是草地和 Fountain 之間沒有明顯的區隔,一眼看去真的有點不合常理:

典藏羅浮宮-089-11.jpg   

接下來則是由 Vincenzo Catena 所繪製的「Portrait of Gian Giorgio Trissino」,筆法細膩,是極為生動的肖像畫作:

典藏羅浮宮-089-12.jpg   

這面牆上七件作品中的最後一幅則是由 Giovanni Cariani 所繪製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Sebastian」,個人覺得這件作品的構圖和色彩都有點怪異,和 Giovanni Cariani 的其他畫作差異頗大,倒有點像是初學者習作的作品:

典藏羅浮宮-089-13.jpg   

接著我們順勢移往下一個區段,這個區段展示的畫作由左至右首先是 Giovanni Francesco Caroto 所繪製的「Portrait of Bernardo di Salla」

典藏羅浮宮-089-14.jpg   

接下來則是「喬凡尼.安東尼奧.波特拉菲爾 Giovanni Antonio Boltraffio」的「Pala Casio」:

典藏羅浮宮-089-15.jpg   

Pala Casio 是 Boltraffio 為 Casio 禮拜堂所繪製的祭壇畫作,畫中除了聖母子、聖洗者約翰、以及 St. Sebastian 之外,畫作前方兩位跪在地上祈福的人便是捐贈者,左邊的是父親 Giacomo Marchione of Pandolfi da Casio,右邊的則是兒子 Girolamo Casio。 

比較令人費解的是畫中聖洗者約翰手持的十字架上方有一位拿著小提琴的天使,似乎是只完成打底的草圖,感覺上有點破壞整幅畫作的精細度,若是把小天使移除反而會讓整個畫作更加完整:

典藏羅浮宮-089-16.jpg   

By Pongo Oct. 09,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上一篇文章最後所介紹「Lambert Sustris」的兩件作品後,緊接著往左則是維洛尼斯的「The Flight of Lot」:

典藏羅浮宮-088-01.jpg   

以及同樣是維洛尼斯的作品「Portrait of woman with a child and a dog」:

典藏羅浮宮-088-02.jpg   

接著看到的是維洛尼斯的另一件作品「Susanna and the Elders」:

典藏羅浮宮-088-04.jpg   

這是取材自希伯萊天主教大先知書中一段故事所繪製的畫作,又名「Susanna in the Bath」,故事大致是描述希伯萊已婚少婦Susanna在自家庭院沐浴,兩個老不修不僅偷窺還威脅Susanna,Susanna不從,兩個老不修便誣告Susanna在自家後院私會情人,當Susanna被判刑時,先知但以理 Daniel便主持正義,要求將兩老分開交叉質問,由於兩老對事情發生經過的說辭不同,因此Susanna才得以洗刷冤情。先前我們在一開始進入蒙娜麗莎廳時也介紹過丁托列多同一個主題的畫作,大家不妨回味一下並做個比較,或許會有更多不同的感受。 

接著要介紹的則是丁托列多最著名的作品「天堂 Paradise」:

典藏羅浮宮-088-05.jpg   

這件作品又名「聖母的加冕 The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是丁托列多參與競標所繪製的草圖,最後的完成品寬達 22.6 公尺、高 9.1 公尺,是史上最大尺寸的布面油畫,目前位在威尼斯的總督宮 (The Doge' Palace),這幅畫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是他生前的最後一幅畫作,也是他畢生最偉大的一個成就,羅浮宮所展示的這件「天堂 Paradise」則是丁托列多為這件曠世之作所繪製的草圖,雖然僅僅寬 3.6 公尺、高度也只有 1.4 公尺,但仍可從畫作當中感受到那股雄偉的氣勢,由此可以想見寬達 22.6 公尺的真正作品會是多麼地令人震攝:

典藏羅浮宮-088-09.jpg   

典藏羅浮宮-088-10.jpg     

 

典藏羅浮宮-088-11.jpg   

當時除了丁托列多之外,維洛尼斯和巴沙諾也都有遞送草圖 (如下圖),這三件提案最後的評比是由丁托列多和維洛尼斯共同獲得,但由於維洛尼斯不幸早逝,因此由丁托列多獨力承擔,丁托列多還因此在原設計上做了一些修改,所以我們現在在羅浮宮所看到的和實際在威尼斯的總督宮的最後成品有些許的差異。

典藏羅浮宮-088-12.jpg  

典藏羅浮宮-088-13.jpg   

為了完成這史無前例的巨大作品,丁托列多用盡了所有的精力和資源,包括他的兒子 Domenico 也投入這個神聖的任務,丁托列多父子和所有參與者在創作過程更是吃盡了苦頭,當這件作品完成之後丁托列多便很少再從事繪畫工作,一直到終老,因此「天堂 Paradise」也可以算是丁托列多的最後遺作 

看過丁托列多的「天堂 Paradise」之後,我們也來到了蒙娜麗莎廳的出口附近,在出口附近的最後一幅畫作是由「Jacopo Negretti」所繪製的肖像畫「Portrait of Vincenzo Cappello」:

典藏羅浮宮-088-14.jpg   

Vincenzo Cappello 是一位海軍將領,身著軍服,威風凜凜、老當益壯。而這件作品的創作者 Jacopo Negretti 則是繼威尼斯三傑之後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在當時畫壇以Jacopo Palma il Giovane名號聞名。 

一連幾篇文章介紹完蒙娜麗莎廳中所有威尼斯畫派的作品,相信大家對威尼斯畫派的風格已有相當清楚的概念,接下來我們將從蒙娜麗莎廳靠「婚禮在迦南 The Wedding at Cana」這件大型作品後方通道回到「大陳列長廊 La Grande Galerie」,繼續欣賞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更多義大利畫家的作品,下回見囉!

典藏羅浮宮-088-15.jpg   

By Pongo Oct. 08,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中的「以馬忤斯的晚餐 Pèlerins d'Emmaüs」,緊接著我們向左轉個 90 度,沿著這面牆便可回到蒙娜麗莎廳的正廳,現在我們一樣順著由右至左的方向繼續欣賞更多威尼斯畫派的精彩畫作。 

首先看到的這件作品是 Lorenzo Lotto 所繪製的「The Holy Family with St. John the Baptist」:

典藏羅浮宮-087-01.jpg   

以及同樣是 Lorenzo Lotto 所繪製的「The Woman Taken in Adultery」:

典藏羅浮宮-087-02.jpg   

接下來要介紹的幾件作品是「巴沙諾 Bassano」家族成員所繪製的,巴沙諾家族的父親「Jacopo Bassano (又名 Jacopo da Ponte)」,四個兒子分別是「Francesco Bassano the Younger」、「Giovanni Battista da Ponte」、「Leandro Bassano」、以及老么「Girolamo da Ponte」,在父親 Jacopo 的教導和帶領之下,四位兒子都成為當代頗為知名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色,不僅擁有威尼斯畫派鮮艷而多元的色彩,同時畫中每位人物都有十分生動的姿態與動作,整個構圖都事先經過仔細的思考與安排,讓畫作充滿故事的張力來引發觀畫者的情緒,這些都比較偏向矯飾主義 (Mannerism,或稱為風格主義) 所強調的特色,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末期,這種風氣漸漸成為主流,最後再演進成為十七、十八世紀的巴洛克及洛可可風格。 

首先來看到的是長子「Francesco Bassano the Younger」的畫作「The Forge of Vulcan」,描繪羅馬神話故事中與火神 Vulcan 相關的作品:

典藏羅浮宮-087-03.jpg     

接下來是父親「Jacopo Bassano」的畫作「秋收 Autumn or Harvest」:

典藏羅浮宮-087-04.jpg   

接下來同樣是父親「Jacopo Bassano」的畫作「卸下聖體 The Deposition」:

典藏羅浮宮-087-05.jpg   

接著是長子「Francesco Bassano the Younger」的畫作「The ascent to Calvary Christ」:

典藏羅浮宮-087-06.jpg   

再來是老三「Leandro Bassano」所繪製的「婚禮在迦南 The Wedding at Cana」,同一個主題,看倌可以比較巴沙諾與維洛尼斯兩位大師風格上的差異:

典藏羅浮宮-087-07.jpg   

最後一件作品則是父親「Jacopo Bassano」的畫作「諾亞方舟 The Entry of the Animals into Noah's Ark」:

典藏羅浮宮-087-08.jpg   

四個兒子當中以長子「Francesco Bassano the Younger」最有藝術天份,也最得到父親的真傳,只可惜在父親「Jacopo Bassano」過世之後「Francesco Bassano the Younger」也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看過巴沙諾家族的作品後,接下來看到的是「丁托列多 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的自畫像:

典藏羅浮宮-087-09.jpg   

接著是一件大型的畫作,這是「維洛尼斯Paolo Veronese」的「Jupiter Hurling Thunderbolts at the Vices」,描述的則是羅馬神話中天神朱比特 (宙斯) 的一段故事:

典藏羅浮宮-087-10.jpg   

這是一件十分具有動感的畫作,維洛尼斯採用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詮釋這個故事,再度展現他獨特的風格。天神朱比特由天而降,在天使的協助下向象徵罪惡的七大惡魔投擲閃電,這幾名惡魔敵不過天神的追殺,於是不斷地向下墜落、墜落…,原本枯燥的故事片段卻在維洛尼斯的巧妙佈局下呈現出十分生動而又精彩的畫面,也成功呈現出威尼斯畫派除了色彩豐富之外還富有令人著迷的節奏律動,維洛尼斯讓人驚艷和讚嘆的表現手法再度得到驗證。 

緊接著則是「Felice Brusasorci」所繪製的「The Holy Family with Saint Ursula」,Brusasorci在繪製這件作品時是參照維洛尼斯的畫作繪製而成的,因此在構圖佈局和人物氣韻上和維洛尼斯的作品十分相近:

典藏羅浮宮-087-11.jpg   

接下來在其下方的則是丁托列多的肖像作品「Portrait of Elderly Man Holding a Handkerchief」:

典藏羅浮宮-087-12.jpg   

接下來作品則是「Lambert Sustris」所繪製的「La Mort d'Adonis」,描繪的則是羅馬神話中美神維納斯哀悼愛人阿多尼斯的場景:

典藏羅浮宮-087-13.jpg   

其次在「La Mort d'Adonis」下方的畫作則同樣是「Lambert Sustris」所繪製的「Venus and Love」,描繪的則是美神維納斯與她的兒子小愛神丘比特:

典藏羅浮宮-087-14.jpg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繞了整整一圈,蒙娜麗莎廳的參訪行程也逐漸接近尾聲,下一篇我們將介紹最後的幾件威尼斯畫派的作品,然後就要回到大陳列長廊繼續欣賞更多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義大利畫家的作品。

 

By Pongo Oct. 07,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緊接著上一篇文章所介紹提香的肖像畫作品「Man with a Glove」,接下來看到的這一幅畫作則是「草地音樂會 Pastoral Concert」,一般認定這幅畫是提香所繪製,但由於畫作中並未署名,因此這件作品是否真的是提香所繪製便曾引發過一些爭議:

典藏羅浮宮-086-09     

由於「吉奧喬尼 Giorgione和提香同在「喬凡尼.貝里尼 Giovanni Bellini」門下,兩人畫風十分近似,再加上吉奧喬尼過世後,其未完成的作品大部份都是由提香接手完成,因此吉奧喬尼的許多畫作常會被認為是提香的作品,姑且不論上面所介紹的這幅畫作是吉奧喬尼還是提香的作品,這幅「草地音樂會」卻因為後來印象派的馬奈一幅驚世之作「草地上的午餐」而聲名大噪:

典藏羅浮宮-086-02.jpg   

馬奈是十九世紀印象畫派的藝術家,他的繪畫技巧備受好評,但其作品卻一直被官方藝評所拒絕,最主要原因是他在畫作中所呈現的諷刺意味,這種非典型的風格在當時保守的畫壇是很難被官方所接受。以他1963年的參展作品「草地上的午餐 Luncheon on the Grass」為例。馬奈大膽使用文藝復興盛期拉斐爾「帕里斯的審判 Judgment of Paris」的構圖 (如下圖中右下角的三位男女的姿勢):

典藏羅浮宮-086-03.jpg    

並採用文藝復興晚期提香「草地音樂會 The Pastoral Concert」作品中盛裝的男性與裸體的女性的概念,但問題就出在馬奈這幅畫作的場景是在 Bois de Boulogne 森林公園,這座公園在當時是非法妓女娼獗的紅燈區,馬奈還刻意讓畫中的裸女直視觀畫者,帶著十分濃厚的挑逗意味,讓身為評審的這些保守藝評人看得是臉紅心跳,如此引發爭議的作品當然會被官方沙龍退件。 

回到羅浮宮蒙娜麗莎廳,接下來要介紹的則是 Sebastiano del Piombo 的作品「The Holy Family with St. Catherine, St. Sebastian and a Donor」:

典藏羅浮宮-086-04.jpg   

Sebastiano del Piombo 原本是「喬凡尼.貝里尼 Giovanni Bellini」的學生,後來到了羅馬與拉斐爾共事,也因此成為米開朗基羅的好友,在米開朗基羅的鼓勵之下,Sebastiano 開始與拉斐爾競爭,擅長繪製肖像畫及宗教畫的 Sebastiano 也因此逐漸打開了知名度。 

轉過身,我們繼續欣賞靠著德儂沙龍的這面牆上所展出的作品,沿著牆面由右至左,首先是 Polidoro da Lanciano 的「The Holy Family with the Infant St. John」:

典藏羅浮宮-086-05.jpg   

接下來三件作品都是提香所繪製,第一幅為「Allegory of Marriage」,提香以這件作品向當時的米蘭總督 Alfonso d'Avalos 致敬,畫中的「戰神馬爾斯」便是總督本人,而「美神維納斯」則是總督夫人 Maria d'Aragona:

典藏羅浮宮-086-06.jpg   

接下來這件作品是提香所繪製的「Madonna with child and St. Catherine and a Rabbit」,也是堤香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幅:

典藏羅浮宮-086-07.jpg   

注意到這幅作品的背後的風景已經有寫實的味道,與包括「蒙娜麗莎」在內的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大不相同,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其背景純粹呈現畫家想像且帶有一些神秘仙境味道,這幅畫作卻十分忠實表現大自然的山野,這便是威尼斯畫派的風格特色之一。而前方三位主角的互動,和聖母手邊的小白兔,整個畫面就是讓人有一種十分親切、恬淡的舒適感。 

最後一幅靠近牆角的則是提香的「以馬忤斯的晚餐 Pèlerins d'Emmaüs」:

典藏羅浮宮-086-08.jpg   

先前的文章中曾介紹過維洛尼斯的「以馬忤斯的晚餐」,大家不妨比較一下在相同的主題之下兩位大師各自呈現不同的風格。這段故事是敍述耶穌遇難後第三天早晨所發生的神蹟:在離耶路撒冷不遠的以馬忤斯,門徒們正在談論基督遇害後身體卻從墳墓中消失,曾有天使顯現告示眾人說基督已經復活。此時耶穌化做一般的陌生人,在以馬忤斯為眾人講道,並分給每人一塊麵包表示對眾人邀請他共進晚餐的感謝,這時人們的眼睛才亮了起來,驚喜地發現這位陌生人就是耶穌基督。

 

By Pongo Oct. 06,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面幾篇文章已經陸續介紹過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三傑」中的「維洛尼斯 Paolo Veronese」和「提香 Tiziano Vecellio (Titien)」,今天則要介紹三傑中的第三位:「丁托列多 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 

丁托列多也曾經是提香的學生,但他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創作,經常不肯遵從老師提香的指導,因此提香並不喜歡他,最後甚至將他逐出師門。也有藝評家認為提香是嫉妬丁托列多異於常人的繪畫天份而將他逐出師門,但不管真相是否如此,提香還是十分欣賞丁托列多的作品,尤其是丁托列多的肖像畫便受到提香的大力讚揚。 

被逐出師門的丁托列多非但不氣餒,反而努力自學和多方觀摩,成功地結合了米開朗基羅的塑形技巧和提香的精準色彩來開創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雖然丁托列多足足比提香年輕了 30 歲,但其在藝術領域的成就絲毫不亞於他的老師提香,最後甚至能和提香並列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之威尼斯三傑,頗有青出於藍的架式。 

緊接著上一篇文章所介紹「范.科卡 Jan Stephan van Calcar」所繪製的肖像畫「Melchior von Brauweiler」,接下來看到的便是「丁托列多 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所繪製的「Gentleman with his hand on the sword」,這件作品便十分得到提香的讚賞:

典藏羅浮宮-085-01.jpg   

丁托列多在羅浮宮展出的作品並不多,未來也會一一向大家介紹,屆時我們再來好好聊聊這一號人物。接下來繼續往左移動,要介紹的則是兩幅威尼斯畫派十分經典的畫作,在上方的是 Bonifacio de' Pitti 的「The Holy Family with Sts. Francis, Anthony, Magdalene, John the Baptist and Elizabeth」:

典藏羅浮宮-085-02.jpg   

其下方則是 Palma Vecchio 的「The 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with a Donor」:

典藏羅浮宮-085-03.jpg   

Bonifacio de' Pitti 又名 Bonifacio Veronese,他是 Palma Vecchio 的學生,師生兩人經常在一起創作,因此兩人的風格十分接近。Palma Vecchio 初期的繪畫風格深受威尼斯畫派宗師「喬凡尼.貝里尼 Giovanni Bellini」影響,對色彩的掌握十分精準到位,但後來也逐漸傾向和提香、吉奧喬尼一樣細緻而柔美的風格,因此他的許多作品曾經一度被誤認為是提香或吉奧喬尼所繪製,直到近代一些專家追蹤分析後才還他一個公道。 

再繼續往左移動,我們已經來到蒙娜麗莎畫像的後方,這裡便是通往德儂沙龍 (Salon Denon) 的另一個入口,德儂沙龍我們已經參訪過,因此我們便繞行蒙娜麗莎畫像的後方繼續停留在蒙娜麗莎廳欣賞更多威尼斯畫派的作品。 

蒙娜麗莎畫像後方展廳的空間並不大,所展示的作品並不多,現在我們便依序向大家介紹,首先是提香所繪製的「入墓 Entombment of Christ」:

典藏羅浮宮-085-04.jpg   

「入墓 Entombment of Christ」是堤香較為早期 (1526年) 的畫作,門徒將耶穌的聖體從十字架上卸下之後,Joseph of Arimathea 與 Nicodemus合力將聖體用白巾包裏後入墓,St. John 在後方用手握住耶穌的手,聖母與 Mary Magdalene 則在一旁悲慟地目睹這一個令人揪心的過程。 

提香將這一幕的場景氛圍掌握得十分適切,耶穌在畫作的中央,臉和上半身都被 Nicodemus 的影子覆蓋而顯得陰暗,如此一來反而更加突顯耶穌蒼白的身體,成為整個畫作的重心,再加上昏暗的天空,頗有風雲變色、草木同悲的詭譎氣氛。 

多年後 (1559年) 提香用相同主題創作了另一件畫作,無論構圖或是筆法都顯得更加洗練,氣勢也顯得更加流暢:

典藏羅浮宮-085-05.jpg   

接下來是蒙娜麗莎畫像背面牆上所懸掛的四件作品,由左至右分別為提香的「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Stephen, St. Jerome and St. Mauritius」:

典藏羅浮宮-085-06.jpg   

不久之後,提香又用同一主題繪製了另一幅畫作,兩件作品基本上無論是佈局或是筆法都沒太大的差異:

典藏羅浮宮-085-07.jpg   

接下來介紹四件作品中的第二幅,這件是提香的肖像畫「Man with a Glove」,這幅畫作非常精細而生動,尤其是領口和袖口的皺摺以及左手上戴著的手套,逼真的程度令人咋舌:

典藏羅浮宮-085-08.jpg   

By Pongo Oct. 05,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上一篇文章,我們繼續往左方欣賞更多威尼斯畫派的精彩畫作。 

首先是「維洛尼斯 Paolo Veronese」的這幅「Esther and Ahasuerus」:

典藏羅浮宮-084-01.jpg   

Esther and Ahasuerus」作品描述的是波斯皇后 Esther 英勇的故事,Esther 是波斯國王 Ahasuerus 的猶太籍皇后,國王 Ahasuerus 聽信了大宰相 Haman 的讒言,認為境內的猶太人企圖叛變,因此下令沒收猶太人的財產,並準備進行猶太族人的種族滅絕大屠殺,為了保全猶太族人的性命,Esther 冒著被處死的危險在國王面前替族人請命,歷經幾度波折之後,終於解救了族人。 

接下來的這件作品則是威尼斯三傑之首「提香 Tiziano Vecellio (Titien)」的作品「Venus du Pardo」,這件作品又稱為「Jupiter et Antiope」,描繪的是希臘羅馬神話「變形記 Metamorphoses」中的一段故事:

典藏羅浮宮-084-02.jpg   

在這件作品中提香利用中間的一棵樹將畫面切割成兩個部份,右半邊描繪的是「天神朱比特 Jupiter」化身變成的半獸人 (Satyr) 正偷偷摸摸地接近熟睡中的寧芙仙子 Antiope,他輕輕掀開蓋在仙子身上的布幔,趁機侵犯的意圖十分明顯:

典藏羅浮宮-084-04.jpg   

典藏羅浮宮-084-05.jpg   

由於提香和「吉奧喬尼 Giorgione」同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喬凡尼.貝里尼 Giovanni Bellini」門下學習,兩人的繪畫風格及創作功力不分軒輊,因此這件作品也一度被認為是吉奧喬尼的畫作。 

除了天神朱比特化身而成的半獸人和熟睡中的寧芙仙子之外,畫作中其他人物都與「變形記 Metamorphoses」故事內容完全無關,中間分割的那棵樹上,小愛神丘比特正要將箭瞄準半獸人,而樹下一對情侶,男的很顯然也是半獸人,兩人看起來還聊得蠻開心的:

典藏羅浮宮-084-03.jpg   

而畫作左半邊所繪的是獵人帶著獵狗,獵人彷彿發現什麼,用手指向遠方,而另一位獵人則慌忙地吹起號角,似乎在召集其他的獵人:

典藏羅浮宮-084-02.jpg   

這些人物為何在此處出現?而提香又想藉此表達什麼樣的意念或想法?這些問題一直是一些研究文藝復興時期作品的後代藝評家們喜歡探討的話題,但似乎也沒什麼具體的結論或共識,而這種牛頭不對馬嘴的組合也經常出現在提香的其他畫作中,甚至其他威尼斯畫派的畫家也會如此,或許這些怪異的組合並沒有任何特殊的用意,只是單純藝術上的表現手法而已。 

接下來的幾件都是比較小號的作品,首先是「維洛尼斯 Paolo Veronese」的「Raising of Jairus' Daughter」,這幅畫是描繪聖經故事中耶穌展現的神蹟,敍述耶穌在眾人面前讓祂的門徒 Jairus 的女兒復活的一段故事:

典藏羅浮宮-084-06.jpg   

接下來則是往左四幅大小尺寸都差不多的畫作,在最上方的是提香所繪製的「Woman with a Mirror」:

典藏羅浮宮-084-07.jpg   

提香善於處理色彩和光線,用色豐富而明亮,使用大筆觸而捨棄細部的描寫。油畫通常先以紅色打底,然後再塗上一層薄薄的、透明的其他顏色,使得其作品微微泛現一種清亮的紅,這種以紅色油彩打底的技法有人稱之為「提香紅」,從上面這件作品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在其下方的畫作是「巴沙諾 Jacopo Bassano」所繪製的「Two Hunting Dogs」:

典藏羅浮宮-084-08.jpg   

巴沙諾家族中出現了不少的藝術家,在蒙娜麗莎廳中也有不少他們的作品,後續都會陸續向大家介紹。 

緊臨著這兩隻狗的右側畫作則是提香的學生「范.科卡 Jan Stephan van Calcar」所繪製的肖像畫「Melchior von Brauweiler」:

典藏羅浮宮-084-09.jpg   

Jan Stephan van Calcar 是提香的學生,他擅長模仿大師們的畫作,尤其是吉奧喬尼、提香、拉斐爾…等諸位大師的風格,經常把大師們的作品模仿得唯妙唯肖,雖然這種行為在當時的藝壇頗受到爭議,但卻十分受到提香的讚賞,甚至還讓他擔任自己的助手,這或許是 Jan Stephan van Calcar 始料未及的機緣。

 

By Pongo Oct. 04, 2018 

延伸閱讀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接著繼續欣賞蒙娜麗莎廳威尼斯畫派的精彩畫作,接續上一篇所介紹的「Saint Mark Rewarding the Theological Virtues」,現在就依序介紹這件作品下方的五件畫作。 

由右至左,首先是「帕里斯波登 Paris Bordone」的「Mythological Couple」,描繪的是流傳在古希臘田園牧歌中的一段浪漫愛情故事 Daphnis and Chloe:

典藏羅浮宮-083-01.jpg   

這個故事大意是 Daphnis 和 Chloé 出生時分別被棄養,卻被兩位牧羊人分別收養,他們一起長大,青梅竹馬,Daphnis 愛上了 Chloé 但卻不知道如何向 Chloé 表達愛意,一位智者 Philetas 告訴 Daphnis 可以先從親吻開始,並告訴他男女之間愛愛之事,但 Daphnis 後來在村裡一位婦人 Lycaenion 口中得知女生在愛愛過程中會因為疼痛而喊叫、甚至流血不止,因此便不忍心對 Chloé 這麼做。有一天,Chloé 被海盜擄走,Daphnis 因難過而昏倒,被河川女神救起,並請求「牧羊神潘 Pan」協助將 Chloé 救回,牧羊神潘因為愛戀河川女神因此答應出手相救,故事的結局當然是 Chloé 被救回後與 Daphnis 結婚,兩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典藏羅浮宮-083-02.jpg   

接下來則同樣是「帕里斯波登 Paris Bordone」的作品「花神 Flora」

典藏羅浮宮-083-04.jpg   

以及另一件肖像畫作「Portrait of Thomas Stachel」:

典藏羅浮宮-083-05.jpg   

接著我們繼續往左邊移動,在前面幾篇文章已經介紹過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三傑」中的「維洛尼斯 Paolo Veronese」,現在就來介紹第二位同時也是三傑之首「提香 Tiziano Vecellio (Titien)」的作品。

典藏羅浮宮-083-09.jpg   

首先是中央較大的一幅畫作「Crowning with Thorns」,這是描述聖經故事中耶穌的頭部被套上荊棘的過程,只看見行刑的士兵架住耶穌,狠狠地將荊棘套在耶穌頭上,儘管耶穌鮮血直流、痛苦不堪,這幾名彪形大漢卻絲毫沒有一點人性,提香逼真地描繪出耶穌受刑時的殘酷場景,看得令人怵目驚心,畫中上方是當時的羅馬皇帝 Tiberius 的雕像,提香似乎是想藉此來控訴當時君王的昏慵無能與殘暴不仁

典藏羅浮宮-083-06.jpg   

提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一位畫家,也是威尼斯畫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喬凡尼貝里尼 Giovanni Bellini」的學生,在他漫長的繪畫生涯中開啟了威尼斯畫派的藝術特色,他把油畫的色彩、造型和筆觸的運用推進到新的境界,創造出像詩一般的畫作。 

這件The Crowning with Thorns」作品左側的另外兩件作品則分別是提香的「Ecce homo (Behold the Man)」:

典藏羅浮宮-083-07.jpg   

耶穌被鞭打並以荊棘套頭之後,接著便被披上紫袍,並由當時的總督 Pontius Pilate 拖到眾人面前,準備遊街並前往 Calvary 刑場接受釘刑,Pontius Pilate 當時便對圍觀的群眾大喊Ecce homo,意思便是要眾人以此人為戒,這也是聖經故事中最令人義憤填膺的情節,因此也常成為畫家們爭相採用的主題。 

在其下方另一件作品則是提香最為人所熟悉的肖像畫「法蘭西斯一世 Francis I of France」:

典藏羅浮宮-083-08.jpg   

法蘭西斯一世的畫像之所以懸掛在蒙娜麗莎畫像旁邊,是因為李奧納多達文西與法國君王法蘭西斯一世之間情同父子的深厚情誼 (在藝術與大師系列中之「【文藝復興】達文西-蒙娜麗莎的世紀之謎」一文中有詳細描述這段故事),而蒙娜麗莎則是達文西生前最喜愛的作品,羅浮宮因此刻意安排讓法蘭西斯一世永遠陪伴著達文西的蒙娜麗莎,這麼貼心的安排,讓人不得不佩服羅浮宮的用心。 

By Pongo Oct. 03, 2018

 

延伸閱讀

【文藝復興】達文西—蒙娜麗莎的世紀之謎

 

註:典藏羅浮宮系列文章中所附照片均採用自網路,未註明出處,敬請見諒,若有違反著作權,煩請告知,當即刪除,謝謝!

 

文章標籤

彭哥 (Po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